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020-06-09王修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成因心理健康小学生

王修萍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调整学生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途径,是全面发展的基石。本文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探索,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以帮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成因 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常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摆放到与学科教育等同的地位,积极心理的构建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心理疏导活动,基于小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自制力、自控力和自我调节的基本能力,面对挫折时可以意志坚定地去面对,规避不良情绪的影响,真正发挥教师的心理教育和情感疏导功能,需要提升教师的心理教育专业素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进行指导,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地快乐成长。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时代的进步和人才培养策略的变化,使得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我国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使得家庭关系复杂,小学生由于引导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个体方面、学习方面、家庭教育方面和交际方面。每个都有独特的个性,难以正确认知就会表现为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心理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使得面对具体的表现机会时无法把握。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心理疏导技能

针对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指导是教师应负的责任,深入钻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心理教学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正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教学效率。作为教师要明确个人的心理教学职责,基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和具体表现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发展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可以及时地解决小学生的理问题。定期召开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是提升教师心理引导能力的关键,利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阳光、乐观、健康地成长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面对挫折能力的重要因素,发挥教师的疏导功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利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2.整合心理教学资源,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教育绝不是仅凭借教材和课堂进行的指导活动,而是要贯穿于小学整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地渗透。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发挥教师疏导功能的关键。教师要利用多种平台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包括校园通讯、微信群、QQ群等交流方式,不断地丰富心理教学的模式。心理咨询服务的类型和形式要因人而异,结合学校已有的资源开展。學校要发挥统筹的作用,设计咨询辅导中心,定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讲座,使有问心理题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指导。同时还要追踪学生辅导后的表现,助力心理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在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之外,也进行了心理教学,提升了心理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做好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指导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付出努力,像针对大部分班集体都有的“学困生”群体,教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教学成绩难以提升的真正原因是调节和指导的关键,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进行自我改变,逐步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最终进行主动学习。

3.倡导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心理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精神文明教学范畴,在社会、学校和家庭营造积极的心理建设氛围有利于推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上要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发挥新媒体的引导作用,开启未成年人心理教育的积极功能,强化正面引导作用,保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建立“绿色网站”,净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校园是影响小学生成长的关键场所,重视有序的学校管理、校园环境,构建良好班风、学风创设,营造出有利于心理教育的氛围。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营造外部环境,同时还要组织群体性的班级活动,使得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良好发展,避免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

例如,小学生在校园中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要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校园的心理教育,营造有利于保护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校园环境创设时可以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氛围营造。趣味性的内容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参与其中改善心理状态。学生生活的社区可以建立“爱心咨询室”,帮助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矫正学生的消极心理。在班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贯穿心理教育,针对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疏导,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辅助学生的学习生活。

4.构建家校共建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心理

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得父母的指导和家风教育成为学生的基本教学活动,构建家校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统一教学活动,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校园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把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和课后活动中,结合小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进行引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积极的心理意识。重视家庭心理问题的教育指导需要提升家长素质,定期召开针对的家长心理辅导主题班会,介绍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发展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尊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重视家校的密切配合,这些都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依据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逐步发展小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我国小学生可以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成因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我是小学生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