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2020-06-09张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张梅

摘 要: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从“构建严整的历史架构,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课外经典阅读,培养学生史料认证能力”“重视历史分析,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重视辩证法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唯物史观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行,中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由学科知识变为学科核心素养,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的主要学科,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转变思路和方法,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一、构建严整的历史架构,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与特定时间、空间联系,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它要求学生认识历史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而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是认识历史的基本素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通史的认知水平。但在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中,历史到了初中才作为一门单独的科目教学,这导致多数学生历史基础薄弱,对历史的发展脉络没有把握,无法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历史。思维导图是将思维过程具现化的一种方法,在复杂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有着巨大的优势。故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

例如在历史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忆“历史朝代歌”,以让学生建立基本的时代观念。接着让学生就历史朝代歌构建思维导图。在之后每一课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都可以以每个时期为中心构建树状思维导图,并展现在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将其与总体的思维导图融合。如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讲述历史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教师以其为中心构架思维导图,其下包括三国、西晋、南北朝三个时期。而其后教师即可以将其主要特点写在相应的位置。这样,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教师形象地展示了初中历史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时空观念。

二、课外经典阅读,培养学生史料认证能力

史料认证是对获取的史料就真实度方面进行辨析的能力,是学生对历史素材的判断,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历史基础,而这仅仅凭借课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历史有着相当多的经典著作,而相比自然科学著作,这些作品难度低、趣味性也更强,因此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课外经典,以提高史料积累,培养史料认证能力。

例如在中国历史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这一著作以中国历史整体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谈起,将时间尺度放大到几百上千年,探讨历史事件对中国整体的影响。通过这一著作,学生不仅能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培养了“大历史观”,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样,通过课外经典著作的阅读,教师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了学生史料认证能力。

三、重视历史分析,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历史理解要求学生将对历史的理解和叙述转化为对历史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在初中历史的理解和学习中,单纯记忆历史的效率较为低下,而通过自身对历史素材的理解,学生能有效地降低历史学习的记忆量,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在初中阶段,并非每个学生都有分析历史的良好习惯。“实践是知识的直接来源”,而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历史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例如在“安史之乱”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其对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回答“唐朝统治的衰亡”;有的学生回答“对外交流的策略从开放向保守转变”。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即可以做补充并引导学生将整体的影响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大的方面。这样,通过实际的历史分析,教师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四、重视辩证法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是学生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和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容易走极端,在历史的学习中也是如此。这就更加需要教师重视辩证法的教学,引导学生以一分为二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如在“漢武帝巩固大统一王朝”这一节,教师可以就“汉武帝的功与过”这一主题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分别支持“汉武帝功大于过”和“汉武帝过大于功”两个观点进行辩论。伟大的皇帝多有复杂性,而在汉武帝的生涯中,一方面他击败匈奴,开拓西域,使得汉朝真正地“强”起来;另一方面,他连年征伐,大开奢靡之风,且晚年寻求长生,耗空几代积累。这使得针对汉武帝的辩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辩论会,教师让学生从对立统一的角度认识了汉武帝,对学生历史解释这一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唯物史观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指导学生认识历史的终极性观念,即学生对一个历史时期的看法,很多时候都取决于其历史价值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认识历史最科学的方法。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唯物史观,教授学生不唯心,不唯上,客观地认识历史。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时空观念、史料认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多个方向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认识和学习历史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杨雪青《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青海教育》2020年第Z1期。

[2] 谢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探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