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升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深度

2020-06-09杨邱淼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典故意境古诗词

杨邱淼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增加明显。学生不仅需要对大量的古诗词进行背诵记忆,还要对作品的遣词造句、典故运用、写作背景、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与体会,从而全面增强自身的古诗词素养。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学生对于古诗词都能够进行熟练的背诵,但还不能从传统文化的层面进行系统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拓展古诗词的教学形式,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深度的学习与体验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下面,笔者具体谈一谈如何提升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深度。

一、字斟句酌,明表意之贴切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尤其在语言运用上有着很强的艺术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使用的字词进行更换,让学生辨析不同的字词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与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特定字词营造诗意的独特性,深刻认识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另一方面,古诗词中的很多字词和现代汉语在表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深度讲解特定字词的含义能够避免学生望文生义,促进学生对诗词含义的准确理解。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深入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诗歌的题目“送元二使安西”进行自主理解。有的学生会理解为作者要送的人是“元二使”,从而产生理解的错误。教师可以对题目从主谓宾的句法结构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使”是动词出使的意思,从而对诗歌的主体内容获得准确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比如教师可以让将“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劝”改为“愿”和“让”等字,体会表达效果的差异。学生可以感受到,“愿”是希望的意思,不如“劝”能表现出人的实际动作。“让”字意思过于直白,并且有粗鲁的感觉。只有“劝”能够体现出作者在有人离别之际,通过不停地与友人喝酒来表达不舍之情。通过这些方面的讲解,学生还能体会到古诗词语言表达的精巧性,深刻感受作者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

二、自由想象,感意境之深远

意境是古诗词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受意境,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丰富的画面感,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師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进行自由的情景体验。在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中搜集丰富的有关作品意境的教学资料,辅助学生解决在想象情景时遇到的困难。

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意境进行深入的体会,抓住山、雨、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等事物,想象在一场秋雨过后,空旷的山野间弥漫着清新的味道。明月将皎洁的光亮播撒在茂密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参差不齐的山石上潺潺流动等优美宁静的场景。又可以根据“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诗句想象洗衣的妇女在青翠的竹林中缓缓走出,打鱼的船满载而归引起莲蓬轻轻颤动的场景。分析诗歌描绘的意境,能够感受到动静结合的静谧之美。通过这样的以想象的方式对作品的意境进行自由的体会,学生能够独立的对作品的内容进行个人的理解,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从古诗词丰富的意境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三、背景拓展,悟典故之深刻

古诗词中的很多典故关系到特定时代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学生需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够理解典故的基础含义。而典故运用到古诗词中后,又会因为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产生不同的含义。针对这两大方面,教师要将古诗词的思想主旨与典故的基本含义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从广阔的视角解读诗词内容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综合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夏日绝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典故进行深刻的理解。学生阅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两句后,教师可以对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到项羽为了个人的尊严而宁死不屈,甘愿放弃生命的壮举。之后,教师可以对作者李清照所处的北宋与南宋之交的历史状况进行讲解。学生能够从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运用项羽乌江自刎这一历史典故的原因。通过将历史典故与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超越基础的文字层面,从社会与历史的广阔视角深度探析古诗词,培养学生深刻的古诗词解读能力。

四、综合对比,赏各自之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诗词有了明显的题材化的倾向。很多的作品之间同中有异,异中存同。通过分析与对比,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作品形成独特的理解。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将所学的古诗词孤立地看待,不能将作品放置在古诗词这一大类中多角度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多首古诗词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各自特点进行思考与探究,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雪梅》时,教师可以将学过的《暮江吟》进行引入,让学生在综合对比中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分别对两篇作品进行阅读,学生能发现两首诗歌都是描写的景色。《雪梅》描写的是冬天大雪纷飞和梅花傲然盛开的带有悲壮氛围的景象。而《暮江吟》描写的是秋天江水清澈,露水晶莹的宁静静谧的景象。学生也能够发现美雪争春的景象是将梅花和雪花拟人化,突出的是勃勃的生机。而“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了露珠和月亮的细致精巧,表现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这样的综合对比,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古诗词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体会古诗词在艺术和思想上各有所长,百花齐放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综合的学习观念,及时联系所学作品,多角度对比,不断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活跃学习氛围,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典故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