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及护理

2020-06-09张晓娟

关键词:维持性白蛋白摄入量

张晓娟

(晋城市阳城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山西 晋城 048100)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血液透析设备持续更新,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慢性肾衰竭等疾病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受到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心力衰竭、高钾血症、水潴留等问题,部分患者受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死亡[2],因此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改善其营养状态,预防各类并发症,提升透析效果[3],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性患者数量为35例,女性患者数量为37例,年龄为27~83岁,平均年龄为(59.46±8.37)岁,血液透析时间为7~143个月,平均血液透析时间为(78.38±15.69)个月。全部72例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利用我院血液透析设备进行透析,每次透析时间为3~4 h,每星期透析2~3次,对全部72例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

饮食指导:维持性血液透析会导致患者丢失部分氨基酸及蛋白质。实施饮食指导期间需告知患者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牛奶、瘦肉、蛋清、鱼等动物优质蛋白为主,增加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量,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尿素等代谢废物。热量的摄入也属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指导的重点,充足的热量摄入可维持患者正常体重。如患者劳动强度较大,营养状态不佳,可适当增加热量摄入。热量的摄入应当以脂肪和糖类为主,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降低体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饮食指导中需告知患者合理补充维生素,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日常饮食中需限制水、盐、钾、磷等物质的摄入,每日限制饮水量,根据尿量来调节饮水量,但是注意每日体重不超过一公斤,每日盐的摄入量不得超过5 g,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酱等。减少香蕉、橘子、蘑菇、巧克力、速溶咖啡等含钾过高食物的摄入量,利用低温冷藏、煮沸、浸泡等方式减少食物中的钾含量。限制坚果类、奶制品、蛋黄、动物内脏、虾仁、花生、豆制品、蔬菜汤等含磷量较高的食物,也可服用磷结合剂预防高磷血症。日常饮食中为预防血钙浓度过低,可适量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并增加维生素B、叶酸等维生素的摄入量。

护理干预: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保证透析时间和透析次数,以实现对体内毒素的有效清除,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如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可口服必需氨基酸类药物,以达到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的效果。在实施护理干预期间需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措施。

1.3 评价标准

测定72例患者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前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s,检验方法为t检验,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 果

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比较(±s)

组别 总蛋白(g/l) 白蛋白(g/l) 血红蛋白(g/l)干预前(n=72) 52.24±5.34 38.12±2.37 83.58±1.26干预后(n=72) 67.58±6.33 39.96±2.41 89.91±1.54 t值 15.717 4.619 26.993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极易产生营养不良,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下热量及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均会受到不良影响,为此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系统的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调整其饮食结构,纠正营养不良状态,促进疾病治疗及预后效果提高。

本次研究数据提示,72例患者经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血液透析属于临床常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受食欲减退和透析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营养不良[4]。同时,透析不充分等因素导致患者体内毒素无法有效清除,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量损失,加之各类并发症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受阻,进而诱发营养不良。另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如产生感染,极易导致脂肪及蛋白质分解速度增加,引发营养不良等问题[5]。

为提高透析治疗效果,改善营养不良状态,需在透析期间加强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加入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详细告知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症状,转变其营养观念。在饮食指导中需明确告知患者热量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并结合患者透析次数、体重、病情等为其制定针对性营养指导标准,明确告知可增加摄入量及需要限制摄入量的食物。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合理的烹饪方法,确保患者合理的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患者存在厌食等问题,需调整烹饪方式,刺激食欲,增加食物的摄入,并以少食多餐为饮食的基本规律。如患者胃肠蠕动能力不足,可采用胃动力类药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并引导患者增加运动量。如患者存在并发症或感染,需积极对症治疗,配合采取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逐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及预后效果。

由此可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受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及透析相关因素影响,极易产生营养不良,影响透析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通过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使其合理摄入各类食物,均衡营养,改善机体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指导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维持性白蛋白摄入量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