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2020-06-09王银谦

关键词:阻塞性气道次数

王银谦,赵 博,敖 芸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1.呼吸重症科;2.心血管内科,新疆 巴音郭楞 841000)

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临床中属于睡眠呼吸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尚且不是十分明确,患者多伴有白天嗜睡以及夜间打鼾、睡眠出现暂停等现象[1]。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暂停,很容易引起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表现,进而导致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患者在睡眠过程中上呼吸道出现完全性或者部分性塌陷,从而呼吸暂停等[2]。就目前而言,我国此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多发生于男性,属于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发生,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在治疗方面不仅仅应当予以常规药物进行干预。基于此,本文就我院特定时间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8月时段到我方医院接受治疗的4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对照组(n=23)以及观察组(n=23)。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4.76±6.43)岁;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4.75±6.40)岁。组间多项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对比(P>0.05),可予以对照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方式进行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2次/d;辛伐他汀,20 mg/次,1次/d;美托洛尔,12.5 mg/次,2次/d;厄贝沙坦,20 mg/次,1次/d。

观察组将其治疗方式作为基础,并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干预:呼吸机为瑞思迈,6~18 cmH2O为压力,每晚进行治疗,时间为每次不少于4 h。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多项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1 d内心肌缺血发生时间、心肌缺血发生次数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疗效多项相关指标:AH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SaO2(血氧饱和度)平均值以及SaO2最低值。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 结 果

2.1 疗效多项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AHI、SaO2平均值以及SaO2最低值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疗效多项相关指标比较(±s,n=23)

表1 疗效多项相关指标比较(±s,n=23)

组别 AHI(次/h) SaO2平均值(%) SaO2最低值(%)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7.43±3.63 12.46±1.43 82.43±1.23 94.23±2.36 73.42±4.23 85.43±1.36对照组 37.40±3.60 32.32±3.13 82.45±1.20 84.55±1.02 73.45±4.20 72.43±5.36 t 0.028 27.678 0.056 18.057 0.024 11.274 P 0.978 0.001 0.956 0.001 0.981 0.001

2.2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明显较对照组26.09%低(P<0.05)。

观察组23例,心律失常2例,心律失常1例,总发生3例。

对照组23例,心律失常3例,心律失常3例,总发生6例。

2.3 1 d内心肌缺血发生时间等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1 d内心肌缺血发生时间、心肌缺血发生次数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干预前1 d内心肌缺血发生时间(57.42±11.02),次数(9.42±2.36);干预后1 d内心肌缺血发生时间(14.69±9.42),次数(3.12±2.36)。

对照组,干预前1 d内心肌缺血发生时间(57.40±11.00),次数(9.40±2.35);干预后1 d内心肌缺血发生时间(50.42±17.42),次数(8.00±2.42)。

3 讨 论

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于冠心病而言,此疾病与年龄、糖尿病、性别、吸烟等因素不同,属于独立危险因素,一旦合并发生,会大大增加病亡率[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多项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1 d内心肌缺血发生时间、心肌缺血发生次数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对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理想。由于此类患者通常会伴有胸痛胸闷以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是由于呼吸暂停会增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物质的分泌,肺动脉压力等会增加,此时便会降低新功能,且增加心脏负荷,进而出现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引发心肌缺血;除此之外,还会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程度,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同鼻腔相连接,是一种小气泵(可产生压力),且这种压力能够保持在一定值,患者在睡眠中时,能够帮助预防上气道塌陷,从而获得治疗效果。此外,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间,能够帮助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以及氧化反应,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综上所述,对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而言,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血氧浓度,并降低心肌缺血等不良现象发生率,在临床中应用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阻塞性气道次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