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好习惯,轻松学数学

2020-06-08张建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高中学习兴趣

张建

【摘 要】 众所周知,数学一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难点科目和重点科目,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差强人意,经過研究不难发现,他们都缺乏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为了保证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数学的效果,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实现事半功倍的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推行,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素质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程度。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难点,综合性、理论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认知,而良好的学习能力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优秀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到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改善因多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和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发言不积极等情况展开教学探究,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数学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一、培养良好上课习惯,奠定基石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综合性较强,所以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学习之前,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跟紧教师的步伐,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开展有效的预习过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了解新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板块,发现自身认知的漏洞,从而在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开展针对性的学习。一般在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本的知识内容进行整体泛读,了解课堂中涉及的知识方向,其次,对教材中的重点进行仔细推敲,分析其中的推导过程,最后,对于自己不能很好理解的定理、公式等进行记录,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中数学的学习。

除了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在高中阶段,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养成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主要体现在:首先,课上认真做笔记。在课堂中,对于教师讲授部分要积极拿起笔记笔记,有利于学生在课下的复习和巩固。其次,在动笔或者实践活动中还要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利用课堂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讨论过程进行思考。此外,教师也要重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自我思考时间,从而引导学生长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唯有占据了课堂这一主阵地,才会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石。试想,如果丢失了课堂,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不明就里,课后再去花费时间开展所谓的“研究”,无异于舍本逐末。因此,教师首要的是培养学生把握课堂,与教师同频共振,思维碰撞,从而真正在数学课堂上尽情展示,这样的学习才会更加高效。

二、培养独立作业习惯,锻炼意志

数学学科涵盖的层面多种多样,综合性强,逻辑性强,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和操练来完成知识点的实践和全面理解应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高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独立思考,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真实反馈,还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数学学习习惯等。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业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课下练习,并且对于教师课上布置的课堂作业、课下作业也要独立完成。此外,答案的正确率并不是教师一味追求的,书写工整和题目的相关步骤也要保证尽善尽美,避免出现学生一味追求正确答案而忽略细节,养成粗心的习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多个细节,提高作业要求,循序渐进,使学生养成答题工整和独立完成的良好习惯。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部分学生面对较多的作业,往往是焦头烂额,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精心,在繁杂的课业负担中科学分配,高效学习。如果课后的作业训练都不能静下心来独立完成,那么也将无法面对后续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学习。

三、培养课后复习习惯,巩固新知

课后的复习巩固过程是整个高中数学课堂的延续,也是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化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证明,学生在课上学习和掌握了相关知识,如果在课下并没有进行一定程度的有效复习,那么大部分内容都会被学生遗忘。所以开展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回忆教师讲解的所有知识点,并且能够有效区分出重点和难点,再现课堂教学过程。其次,对课上笔记进行温习、记忆。最后,充分掌握好教师在课上讲解的典型例题。学生在课下的复习过程中,长期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复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课后复习巩固是高效学习的关键,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往往抽不出时间对新学内容进行复习,而这恰恰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为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途中的引路人,科学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养成课后复习、巩固新知的习惯。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型教学课堂,精心设计生动教学课堂,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特点,在反馈中不断修改和改善教学过程。针对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精力不容易集中的情况,要学会引导和包容,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快乐、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高中学习兴趣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