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与应对措施

2020-06-08宁莎

商情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应对措施高职院校

宁莎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进步,国内社会的经济产业开始进入转型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上涨,基于这一现状,各种职业类院校开始“焕发生机”,取得非常快速的发展。但在大数据视域下,沿用多年的常规教务管理模式早已显露出疲态,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再也无法发挥强劲的推力作用,所以,这一模块的信息化重构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工程的不断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入学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安全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有保障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和公寓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充分保障学生公寓的安全。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

(一)管理方法相对单一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多数运用执行规章制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约束,这种方法具有一定强制性和机械性,在此情况下,管理难以获得较好效果。在实际管理中要将学生兴趣爱好、思想认知、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作为依据,这样才能在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思想意识、选择和判断能力都得到较大程度增强,进而使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充分保证。

(二)工作过程不科学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其学生管理工作中都普遍缺少大数据思维和可供利用的学生数据,所有工作基本上都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累积的岗位经验来完成,这使得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非但没有足够的系统性,还严重缺乏科学性,不能对学生行为起到预警分析作用,因而,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许多工作本质上都属于善后性工作,非常缺乏预先性。除此之外,在当前形势下,学校生源及学生心理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增添了更多的烦难,所以,高职院校就更加需要打造一套客觀、高效、突显时代性的管理方式。

(三)人文教育贫乏

在校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他们是一群有理想、有独立人格、有个性的群体,他们的与众不同导致了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但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大多数未脱离传统观念下的教学形式,管理者依然将学生统一为共有的个性,将学生的个性完全埋没。并且很多高职院校在管理中总是将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而管理者自己则被放在重要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发号施令,缺乏服务的意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没有发展自己特长的机会,也没有进行相关创新的思维,对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人文关怀不够重视。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构建积极向上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对积极向上校园文化的构建,促进院校不断发展,文化属于高职院校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也需要将文化作为依托,加强校园当中的学风建设、校风建设,并且注重校园当中整体环境的优化,构建和时代实际发展需要相符的校园文化。为了学生管理得以有效实施,需注重对积极向上校园文化的构建,在进行体育、政治等专业教学中,充分将校园文化融入进去,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能在较大程度上获得提升。

(二)拓展学生管理工作业务

首先,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打造学生信息资料库,并使之数据化,不断增强对学生信息的敏感度,努力强化数据收集能力,并进行有效整理,以便能对学生管理工作实况与需求所在有更确切的了解。其次,在确定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之后,就要对相关业务做出适当的延伸,不论是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还是课程学习状况,抑或参赛经历、所获证书以及图书借阅情况等,学生管理部门都应予以记录并进行系统管理,以便能在将来的就业推荐、评奖评优、个性化服务推送等方面起到参考作用。

(三)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时,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对学生缺乏教育只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管理学生,最终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沟通,最终难以达到管理目标。因此,在进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更正自身观念,认识到自己与学生不是上下级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构架起学生与教师有效交流的桥梁,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更好地将赏识教育应用到高职教育管理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性关系,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内在优点,加深对学生想法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配合,为以后赏识教育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四)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在实施管理中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呈现出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将学生放在重要的管理位置。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并抱着平和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聆听学生的真实所想,体现学生的真实所愿,维护学生的地位和个性,将学生真正作为“独立的个人”对待。当学生体会到来自管理者的关心和在乎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责任感,从而在学习和活动中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推进综合素质测评运行体系创新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也开始着手将综合测评引入信息系统,但较多停留在将综合测评在系统上进行呈现而非运行,综合素质测评应是动态的、过程性的管理,如何借助信息系统让综合素质测评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数据实时收集、分析。系统的优势在于实时性,而对学生表现情况的把握重点也在实时。(2)提高综合素质测评数据的反馈性。反馈是综合素质测评的一项重要功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必须从学生特点着手,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谋划管理工作、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不断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等方面做起,不断优化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戚玉强,赵秀英.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问题探究与应对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

[2]张意,姚廷超,赵富雄,等.关于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7).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应对措施高职院校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