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过鸭绿江

2020-06-08张子影

党史纵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云山韩军彭德怀

张子影

第二章 “你是一个好人!”

天色还黑乎乎的,向导指着远处一个模模糊糊看上去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镇,说:“这就是彭总在电报中提到的那个联络点。”

入夜,雨停了,云散月出,满天飞霜,寒风萧瑟,遍地枯黄。

战场环境变化万千,一进入朝鲜境内,复杂的情况连续出现。

出发前,为确保各部行动秘密,争取战机,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沛然(解方)联名致电各军、炮兵司令部,要求各电台应注意收听以便随叫随应,但不要乱用电台,以减少目标暴露;严格行军时间,黄昏后出发,拂晓前宿营隐蔽完畢,进入宿营地后封锁消息;严格防空纪律,发现敌机,任何人不得暴露目标。

朝鲜多山,一入朝境,汽车便拐上了山路。天色漆黑,盘山公路崎岖狭窄,能见度很低。由于考虑到防空需要,汽车行驶一律不准开大灯,沿途除了有志愿军的步兵同行,还有从前线沿公路下撤的人民军部队及仓皇后撤的朝鲜百姓,人人扶老携幼,大包小包,把原本就狭窄的山路更挤得水泄不通。汽车像一只只大蜗牛,在山道间缓缓爬行。洪学智命人把吉普车的篷子卸了,把车前的挡风玻璃也卸了,但前进速度仍然没有明显改观。

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这天,美军攻占了平壤。

20日凌晨,洪学智到达兵团司令部。所谓的司令部营地,只是一片松树林。

朝鲜称村、屯为洞、里,当时朝鲜境内沿公路的所有洞、里,都被敌人轰炸成了废墟,幸好沿路松树很多,每个山丘都有成片的松树林,利于隐蔽,天亮后部队进入松树林里宿营。

洪学智来到战士们休息的地方,询问了一些连、营、团的干部,又检查了一个连队的携行量。干部战士们虽然负荷量很重,但士气很高,精神饱满。在一个胖乎乎的小战士面前,洪学智停下问道:

“过去我们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现在抗美援朝,你们敢不敢打,有没有信心?”

小战士把脖子一扛,带着清脆的童音回答道:“首长放心,俺有信心一定打败美国鬼子!”

洪学智笑了:“你是山东人吧?”

小战士又一挺腰:“山东菏泽的。”

洪学智点点头:“山东菏泽,好地方,你们那里的芦苇荡很不错。”

小战士笑了,露出一排缺了一颗门牙的雪白牙齿:“首长,俺们那里的苇子好,牡丹更好,那花大得——”小战士比了一只脸盆大小的动作。

洪学智点头说:“牡丹花好,英雄花更好。好好干,等立了功,我给你带英雄的大红花!”

夜晚来临,部队要继续前进了。洪学智看看表,心里十分焦急。只带两人一车只身进入朝鲜的彭德怀,入了境电台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就在洪学智焦灼地等待彭德怀消息的时候,“联合国军”在平壤以北的肃川和顺川实施了大规模空降,意图截断正在向北撤退的朝鲜政府和军队的退路。善于吸引眼球的麦克阿瑟还特意乘坐自己的专机,和伞兵一起飞行,兴奋的他在空中大喊大叫:“兔崽子们,快往下跳!不然我要踢你们的屁股!”

19日这天,渡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部队如下:

第四十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从安东过江,向球场、德川、宁远地区开进;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从安东、长甸河口过江,一部进至枇岘、南市洞设防,军主力向龟城、泰川地区开进;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从辑安过江,向社仓里、五老里地区开进;第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尾随第四十二军过江,向江界地区开进。另外,炮兵第八师和高射炮兵第一团也于本日渡江入朝。

继4个军之后渡江的是第五十军(9月6日编入边防军序列)、第六十六军(10月编入志愿军序列)。

至20日,志愿军有5个师渡过鸭绿江,前进至义州以东和朔州以南,距预定防御地区还有120至270公里。

而此时,“联合国军”在西线已进至距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只有90至130公里处;在东线则已经到达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并且还在继续分路快速推进中。

彭总现在在哪里?会不会与敌人遭遇?洪学智一次次催问司令部通讯科,心急如焚。

21日下午,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手举电报跑步来报:彭总有消息了。

司令部终于接到了彭德怀的电报:

“本日(21日)9时,在东仓、北镇间之大洞与金日成同志见面,请邓洪韩三同志带必要人员急速来我处商筹全局歼敌部署,解沛然同志率余留人员随部队跟进。”彭德怀还告知他们先到联络点,与他的联络员联系上以后,再与他会合。

接到电报,邓华和洪学智非常高兴。因为在与彭德怀失去联系的这两天一夜里,他们连续收到毛泽东的数封电报。21日上午,兵团又收到毛泽东电令,命令兵团放弃原定作战计划,改为在运动中歼敌,并令邓、洪迅速与彭会合,便于指挥。他们迫切需要向彭德怀请示并一起研究下一步行动。此时,韩先楚已跟着四十军军部到前面去了,联系不上。邓、洪商量后,决定他们两个人先去找彭德怀。

21日晚7时,天一擦黑,他们就出发了。为缩小目标,洪学智与邓华是分头走的。

22日凌晨5时左右,在车上疲惫打盹的洪学智被向导推醒,天色还黑乎乎的,向导指着远处一个模模糊糊看上去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镇,说:“这就是彭总在电报中提到的那个联络点。”

邓华还没有到,接待洪学智的是一位三四十岁的朝鲜女同志,是这个联络处的主任,能说不很熟练的汉语。女主任说彭司令的联络员还没有到,联络有困难,只能派人步行去找,让他们先等着。

联络的确很困难,在这个位于山沟里的小村里,既没有电话,也没有无线电台。女主任让人做饭,足足过了有一个半小时,早饭才送来,是一点简单的米粥、玉米饼和泡菜,东西虽然不多却是热乎乎的。正好邓华也到了,两个人又累又饿,刚扑到饭上,女主任突然冲了进来,急切地挥着手:

“好,很好。”彭德怀用筷子轻轻敲一下碗,对邓华说,“邓华同志,你那天在火车站把洪学智鼓捣来,真是鼓捣对了。”

对方没有任何标识的军服和手中五花八门的武器,让他们一时无法确认这些军人的来历。只是当看到一个面孔白净的年轻军人腰间裹着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时(为了保密旗帜一律不准打开),才恍然大悟,是中国人参战了

此时的朝鲜局势瞬息万变,美国第八集团军在朝鲜西线地区迅猛攻击,韩国军队则横扫东海岸。美军海军陆战队在利原登陆,一下子跃进到中国边境附近。眼看着一路“赛跑”的对手冲到鸭绿江边上,毛泽东命令志愿军司令部紧急调动3个军,在西线迎头而上,堵住对手进攻的势头。

为便于就近指挥,志愿军司令部就设在距大洞一山之隔的大榆洞。

大榆洞是朝鲜著名的四大金矿之一,位于平安北道朔州郡。这是南北两座大山之间夹着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沟中有条小路,路两侧有一些简易工棚。沿着小路进去,向左一拐,南山脚下有一个圆圆的矿洞。洞口侧上方50米左右,有一座长方形的大木板房子,据说原是矿山的木工房。这就是彭德怀亲自选定的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

10月24日,彭德怀从大洞来到大榆洞,当夜,在这座后来名垂史册的木屋里,主持了志愿军出国后的第一次讨论作战问题的会议。

之前,韩先楚、解方以及兵团机关人员已赶到了大榆洞,各方面工作迅速展开。

夜色把工棚与山峦融为一体,四周一片朦胧,大榆洞如在雾中。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隐藏在莽莽深山中的简陋破旧之处,正集中着一群将要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狮虎猛将。

木屋的窗与门都用棉被紧密地遮挡了,屋内各处挂着几盏油灯,桌子正中还立着一盏。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围着彭德怀,在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四周坐下。

彭德怀说:“我这个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手下连个指挥机构也没有,临时抽人组织志愿军的领导机构,一是没地方,二是没时间了。现在是战争时期,形势很严峻,军情紧急,我没和你们商量就定了。我已向毛主席请示,毛主席也有这个意思,把十三兵团的领导机构,改为志愿军的领导机构。”

1950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就志愿军领导机构设置和主要干部配备问题,致电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党委并转各级党委:“(一)为了适应目前伟大战斗任务的需要,十三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应即改组为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二)彭德怀同志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前已通知),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四同志为副司令员。邓华、朴一禹二同志均兼政治委员。解方同志为参谋长,政治部、后勤部及其他机构的负责同志照旧负责;(三)党组织亦照原名单加入彭、朴二同志,以彭德怀同志为书记,邓华、朴一禹同志为副书记。”

彭德怀又做了详细分工:邓华任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主要是分管干部工作和政治工作;洪学智任第二副司令,主要分管司令部的工作、特种兵和后勤工作;韩先楚任第三副司令,不具体分工,到部队去督促检查作战问题;解方任志愿军参谋长;杜平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彭德怀任志愿军的党委书记,邓华任党委副书记,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任常委。

关于工作的分工,洪學智在回忆录中有专门的说明:

“负责司令部为什么有解沛然做参谋长,还要我管呢?因为我原是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十五兵团司令部机关也就是现在的十三兵团司令部,是我一直管着的。解沛然过去是十二兵团参谋长,对十三兵团司令部不太熟悉。所以邓华建议,让我兼管司令部的事情。”

与此同时,第十三兵团政治部发布政治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不怕一切牺牲,克服一切困难,保证首战获胜,转变朝鲜战局。

志愿军放弃第一期的防御作战设想,改取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方针后,几经确定部署,又几经调整,最后确定第一次战役首先歼灭韩军2至3个师。

由于兵力尚未齐集,一口吞3个师还无把握。按彭德怀的话说“光图嘴巴快活,不管胃肠遭罪的事,我们干不得”。所以,最后决定把敌人引到对我有利的地形上来打。先吃韩军第六、第八2个师,然后再集中兵力吃另外一两个师。毛泽东也根据战场情况,再次指示志愿军调整作战部署,诱敌深入,将冒进之韩军部队诱至山地,首先围歼韩军第一、第六、第八师。

入朝后的第一战非同小可。洪学智深深知道这一点,不仅远在中南海丰泽园的毛泽东密切关注,志愿军从上到下,人人都高悬着一颗心。

孙子曰:夫战者,须知己知彼。但是现在的志愿军中,上至总司令彭德怀,下至一名普通士兵,还没有人知道,联军是什么样的,那些传说中的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人到底如何。

10月底的朝鲜,夜里气温骤降。大榆洞单薄的工棚抵御不住屋外的寒流,冷风嗖嗖直往身上窜。洪学智打开了他那床日式毛毯——这还是当年去东北剿匪时陶铸送他的——裹住腿脚,这是战斗计划下达后的第一个夜晚,他和参谋长解方彻夜守在作战值班室。

10月25日凌晨2点多钟,司令部作战值班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令人一震。

解方一把抓起电话:“什么事?”

电话是从一一八师司令部打来的,报告说:在北镇至温井的公路上,在我们部队正面发现了敌人!

先头部队这么快就与敌人不期而遇了?解方不太相信,他大声地问:“怎么可能?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对方肯定地回答:“没搞错,确实是敌人,说外国语,听不懂。”

电话再次响起,这一回是一一八师师长邓岳。

洪学智接过电话,每一个问题都至关重要:“我是洪学智,你们前面的敌人有多少?”

“不知道。天太黑看不清。”

“到底是美国鬼子还是伪军?”

“不清楚。”

洪学智明确指示:“继续监视,摸清楚情况随时报告,注意先不要暴露自己。”

敌人推进如此之快,令人震惊。敌情重大,洪学智和解方一起守在电话旁,等待后续情报。

洪学智的连续问题让邓岳头脑清晰了,几分钟后,他的电话又来了:“对方看起来不像是美国鬼子,应该是伪军,我们的侦察员听到都是讲朝鲜话,我们判断可能是伪第六师的。”

洪学智不假思索地命令:“如果确认对方是伪军就再往里多放一放,等敌人钻进口袋,坚决歼灭。”

邓岳回答:“知道了。”

敌人已经临近了,洪学智将情况报告彭德怀,志司立即给已进至云山以北的第四十军一二〇师发电,令他们立即以1个团的兵力占领云山东北的间洞、朝阳洞、玉女峰一线。

上午9时许,志司接到了四十军一二〇师的电报:“7时许,伪一师之先头部队在1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引导下,沿云山至温井的公路北犯,遭到我一二〇师三六〇团的迎头痛击。”

中午12时,邓岳打来电话,又报告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伪第六師第二团一个先头加强步兵营,由温井向北镇进犯,我们按照首长的指示,张开口袋,放敌进入,上午10时20分,敌进至我设下的埋伏圈,我第一一八师三五四团在第三五三团的配合下,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向敌人发起了突然而猛烈的攻击,将该敌大部歼灭,活捉了好几百人,其中有3名美军顾问。”

眨眼之间就做了俘虏,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顾问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在正午灿烂的阳光下,3位高高举起双手的美国人用蓝色眼睛注视着面前这些仿佛从天而降的小个子军人,万分不解,对方没有任何标识的军服和手中五花八门的武器,让他们一时无法确认这些军人的来历。只是当看到一个面孔白净的年轻军人腰间裹着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时(为了保密旗帜一律不准打开),才恍然大悟,是中国人参战了。

当晚,一一八师、一二〇师主力又乘胜占领了温井,切断了已进至楚山、古场的韩军第六师第七团的退路。

志愿军首战告捷。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上午还发生了一件事。

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把收到的密语电报翻译出来后,立即报告彭德怀和兵团首长。彭德怀接过电报后立刻站起身来要到一一八师指挥所去。

邓华和洪学智是熟悉彭德怀的,只要战斗打响,他就要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线去亲自指挥。司令部其他几位就不太熟悉了,有几个人为了彭德怀的安全,恳切地劝他不要去,结果这一劝让彭德怀发了脾气:打仗还怕死?

邓华拉了一下洪学智,两人跟着彭德怀走到门口。

洪学智拍了一下脑门,说:“彭总,我们这样赶过去会不会盲目?一一八师的部队是在行进中遭遇作战,指挥位置随时都会变动,我们现在了解的一一八师指挥所,一个小时后又不知道转移到哪儿去了呢!现在战争已经打响,其他各军也会迅速与敌人交手。战场情况随时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指挥中枢随时需要您根据各军情况,下达新的指示。”

邓华也帮腔说:“彭总,现在正是紧要关头,帅不能离位呀!”

彭德怀停下脚步,转身回到指挥室,向杨迪一挥手:“我要立即与一一八师、一二〇师的指挥员通电话。”

杨迪愣怔了,张了张嘴,正想说什么,站在彭德怀身边的洪学智用眼神制止了他:“杨迪,你还站在这儿干什么?赶快派通信分队去迅速架通电话。”

杨迪很为难,因为此时兵团与一一八师、一二〇师距离相当远,且需要穿山越岭,架设有线电话的确十分困难。正踌躇间,洪学智走过来说道:“杨迪,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告诉你,彭总指挥作战的特点是,只要战斗一打响,就要亲自到第一线指挥所去,亲自同前线指挥员通电话,直接了解情况和下达命令。困难肯定是有,但办法肯定比困难多,你赶紧动动脑子。”

一句话点醒了杨迪,他马上找来通讯科长罗长波,坐上吉普车,带着全部的被复线,让通信兵坐在车上放线,再用一辆三轮摩托车带通信兵跟随整理线路;同时通知一一八师通信分队从另一端向兵团部方向架线,两下一会合,不到2个小时,电话通了。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接通了一一八师的电话,彭德怀高兴地笑了,他指示洪学智直接与一一八师师长通话,传达命令。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在敌进我进中同敌交战,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

一年以后,中央军委正式把每年的10月25日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纪念日。

查明敌情后,三十九军多少有些激动地将美军“王牌师”的情况报告到了司令部。洪学智接过电报看了一眼,递到邓华手中,朗声说了句:“来得好啊,我们打的就是他这个‘王牌师!”

尽管自10月25日起,美国第八集团军上报的信息一再指出:一个新的对手已确凿无疑地参战了。但在东京,“联合国军”总部认为关于中国军队参战规模的报告“大概是言过其实了”。在华盛顿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尽管对于发现中国军队参战的消息忧心忡忡,但还是推断,“没有迹象表明中共方面已开始动用大批整建制部队对朝鲜进行公开的干涉”。“联合国军”总部决定保持既定计划不变,训令部队继续向中朝边境全速推进。

“联合国军”继续分兵冒进,彭德怀决定边打边进,各个歼灭冒进之敌。

27日晚,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里,彭德怀、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等人,一面看着地图,一面紧张地研究着敌情。桌上亮着一盏油灯,作战地图上插满了代表交战双方的各色小旗。

邓华介绍情况,他说:“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及四十军一部已到达云山以北地区与伪第一师进入战斗。一二〇师已到达温井以东龟头洞地区与伪第六师第十九团2个营进入战斗。四十二军正在赶往黄草岭。但三十八军因距熙川尚有60多公里,未能插到指定位置,不能执行歼灭熙川之敌的计划。”

彭德懷皱起眉头,不满意地嘟起嘴:“这个梁兴初怎么这样慢慢腾腾的?误了大事哟!”

解方说:“敌人正自东、南、西南3个方向向温井运动,企图合击我温井部队。另外,熙川敌之主力似已撤出。”

彭德怀瞪起眼睛说:“你看看,敌人要跑了不是?”

自25日开战以来,连续两天里,洪学智日夜守在司令部作战室,各部的电报电话不断汇总而来,他面对地图,仔细分析研究。之前,为了分别歼灭冒进之敌,彭德怀曾经决定集中三十八军和四十军2个师,以及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首先重点攻击熙川之敌。但此时,西线志愿军主力除第四十军2个师已经与敌进行交战外,其他部队仍在向指定位置开进之中。志愿军是夜间开进,视线差,道路多为狭窄难行的山道,加之朝鲜党政机关和难民正向江界和新义州撤退,车辆人马堵塞,志愿军难以提高行进速度。同时,朝鲜北部为崎岖险峻的山区,不便于大兵团机动作战。因此,志愿军难以立即完成战役展开,一战聚歼敌军几个师。

见几位指挥员不再说话,洪学智站了起来:“彭总,部队没有及时到位,我认为,眼下我们应该马上改变原定计划。”

这话一出,众人都看着洪学智。彭德怀眉毛一抬:“怎么改变?”

洪学智面对地图,详细地谈了自己的想法。美第八集团军对志愿军入朝参战迹象开始重视,令韩军第二军团收缩防御,稳固战线,同时将韩军第七师由美第一军归还韩军第二军团指挥,向价川一线移动;韩军第六师主力和第一师从西、南2个方向向温井方向移动;进至熙川的韩军第八师主力折返球场,并以4个营在球场以北集结;韩军第六师主力可能经新兴洞、立石洞向温井推进,韩军第一师可能经龙浦洞向温井推进。如此,韩军则有自东、南、西南3个方向合击温井志愿军的企图,三路敌军的总兵力可能达6~7个团。

洪学智将长臂一伸指向地图,说:“我认为,目前应该放弃首歼熙川之敌的计划,以四十军坚决阻击向温井进攻之敌,对伪第六师七团采取围而不歼的战法,以诱熙川、云山之六七个团的敌人来援。而后,集中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将敌围歼于云山以北。”

他一说完,邓华和韩先楚同时点头:“我们同意老洪的意见。”

彭德怀点头说:“那就这样定了,马上给各军、师发电报。”

于是,志愿军司令部下令,改变原定围歼熙川之敌的计划,决定首先以第四十军主力吸引各路进犯之敌于龟头洞、立石洞、天水洞、龙浦洞地区,然后以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军从东西两面出击,在温井地区聚歼各路敌军。

10月28日下午,洪学智和志司领导正在研究作战情况时,收到了毛泽东的来电。来电指示,目前战役的关键是两点:一是确实抓住古场楚山之伪七团,不使逃跑;二是我3个军全部到齐并完成战役展开,如此则我攻击时迅猛有力,保证歼敌。

彭德怀即刻下令:“令四十军主力迅速歼灭向温井进攻之敌,而后向南突击;令四十军一一八师协同五十军一四八师迅速消灭古场地区之伪第六师第七团。令三十九军一一五师让开泰川通往龟城的公路,让美第二十四师继续北进以分散敌人兵力,集中兵力先将云山之伪第一师包围起来,而后待机歼灭之。令三十八军迅速攻占熙川,而后向球场、军隅里方向突击。同时令六十六军急速向龟城前进,阻击美第二十四师。”

28日晚,我军按照预定部署开始行动。

29日午夜,洪学智兴奋地向彭德怀报告:“四十军打来电报,一一八师于当晚进至古场地区后,即乘敌动摇之机于当日晚向伪第七团发起了攻击,经过一夜战斗,已将其大部歼灭。”

彭德怀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因为两天来,四十军已连续取得了两水洞、龟头洞、龙谷洞等战斗的胜利,共歼敌1400余人,为了表彰他们,彭德怀当即指示以彭邓洪韩解杜的名义给他们以“特电嘉奖”。

同时,三十九军于29日全部进至云山周围地区。一一七师位于云山东北的马场洞地区,一一六师位于云山西北的鹰峰洞地区,一一五师主力位于云山西南的龙兴洞地区,从而对云山地区的韩军第一师构成三面包围,并坚决阻击韩军第一师的西进、北犯。

在此期间,六十六军主力已全部渡过鸭绿江;作为志愿军预备队的五十军主力亦正在过江,向铁山半岛集结。

27日下午,本应于28日对熙川之敌发起进攻的三十八军得到情报,称熙川地区有美军黑人部队和韩军1个团,与志愿军司令部通报的情况不一致。因此,该军推迟了攻击熙川的时间。29日黄昏,三十八军以第一一二、一一三师向熙川发起进攻。但此时驻熙川的韩军已经弃城南逃,歼敌良机丧失。

至10月31日,西线志愿军主力已在古军营洞、塔洞、泰川(北)、云山(北)、温井、熙川一线完成了战役展开,并在展开中歼灭韩军第六师大部和第八师2个营,三面包围云山地区的韩军第一师,占领熙川,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时,志愿军在朝鲜清川江以北地区,已可集中10至12个师、12至15万人作战,而美第八集团军则可投入美军3个师、英军1个旅、韩军约2个师,共约6至7万人作战,志愿军在兵力上占有2∶1的优势。由于志愿军在开进中严密伪装,严格保密,隐蔽战略、战役企图,所以“联合国军”对志愿军的情况仍然懵然无知,对志愿军的参战意图和参战兵力判断错误。美第八集团军仍背依清川江,以师或团为单位,分散配置在龟城、定州、云山、球场、博川一线上,敌军各部之间空隙很多,这就使志愿军获得了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的有利战机。

11月1日9时,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正式下达攻击部署:决定以对美第八集团军侧后实施战役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集中志愿军主力,在西线各个歼灭云山、泰川、定州、宁边、球场地区之敌。

云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北道云山郡政府所在地,是朝鲜北部的交通枢纽,有通向东北的云(山)温(井)公路、通向西北的云(山)昌(城)公路、通向东南的云(山)宁(边)公路、通向西南的云(山)博(川)公路,北有三滩川,东有温田川,西有龙兴江,南有九龙江。城区周围群山连绵,山上密林覆盖,山谷河流纵横。

1日17时,三十九军主力开始总攻云山。而在此时,三十九军并不知晓美国陆军骑兵第一师已经在云山布防。

美骑第一师创建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号称“开国元勋师”,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是美军的“王牌师”。该师为全部机械化装备,为了保持部队荣誉,仍保留了“骑兵师”的番号。进入云山的第八团,加强了美第九野战炮兵营、第六坦克营等分队,火力和机动力很强。另外尚有韩军第十五团协助防御。

查明敌情后,三十九军多少有些激动地将美军“王牌师”的情况报告到了司令部。洪学智接过电报看了一眼,递到邓华手中,朗声说了句:“来得好啊,我们打的就是他这个‘王牌师!”

看着周围年轻的参谋处长们用不解的目光看着自己,洪学智笑了,他拉过一把椅子,把大家招呼过来,侃侃而谈:打仗,孤傲是兵家大忌! “王牌师”的骄横不仅来源于他们自诩不凡的历史,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的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的自信。就在十几日前的10月15日,杜鲁门亲自飞往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单独会见麦克阿瑟。杜鲁门希望从麦克阿瑟这里得到对朝鲜的入侵不会导致中国干涉的保证。

麦克阿瑟的回答是:发生的几率“非常小”,并且即使中国真的决定跨过鸭绿江,美国的空军也会“屠宰”他们。麦克阿瑟暗示总统,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

长官的意志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部属和士兵,这些在朝鲜作战的美国人,在夏季经受了无情的酷热,现在又开始遭受冬季的严寒,士兵们都渴望着回到美国或者日本,呆在温暖、干燥而舒适的营房里。毕竟,麦克阿瑟已经宣布,部队将“在圣诞节前回家”。“王牌师”的官兵们对这种传闻深信不疑,相信最艰苦的时期即将过去,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孙子说: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的人,必定会被敌人俘虏。我们的部队快速推进,迅速出击,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势如弩,节如发机。所谓激水之疾至于漂石,鸷鸟之疾至于毁折,湍急的流水能冲走石头,鸷鸟疾飞至于毁折,我们出击的时机掌握得准确,就能一发而制敌!

末了,洪学智看着众人,大手一挥,说:“所以我说,‘王牌师来得好啊!我们打的就是他这个‘王牌师!”

话音刚落,大家热烈鼓掌,都觉得深受鼓舞。

11月1日黄昏,志愿军西线部队开始对清川江以北地区的敌军展开攻击。在志愿军的猛烈进攻下,韩军第十五团遭到歼灭性打击,美第八团也伤亡惨重,无力继续防御,只得利用暗夜分头向立石、宁边、龙山洞逃窜。

三十九军部队对逃窜之敌展开坚决的阻击和追击,战至2日清晨,美第八团和韓军第十五团大部被歼,余下的美第八团指挥机构和第三营被志愿军第三四五团压缩包围于云山城南诸仁桥以北、立石下洞公路以西的河滩开阔地。美军见突围无望,遂构筑工事固守待援。

2日下午,美军孤注一掷,在1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以重炮和坦克掩护步兵,以2个多营的兵力对志愿军第三四三团阵地发动进攻,试图接应被围残部突围。美军的炮火和凝固汽油弹将志愿军阵地炸成火海,工事大部被毁,但志愿军官兵以“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精神,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击退美军的进攻。美军伤亡达400余人,最终被迫放弃北援云山的企图。

3日18时,三四五团向被围美军发起最后攻击,美军第八团指挥机构和第三营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向志愿军投降。至此,云山战斗全部结束。志愿军第三十九军重创了美骑兵第一师,歼灭韩军第十五团大部,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取得了志愿军与美军第一次较量的胜利。

云山战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和美军部队在朝鲜战场的首次交锋。人民军队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利用灵活的战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号称“王牌师”的美军骑兵第一师。这一胜利,极大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也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待续)

(题图为:云山战役冲锋中的志愿军战士)

(责任编辑:吴玫)

猜你喜欢

云山韩军彭德怀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云山梅咏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离婚算算家务账
Based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culture research
爱别离
爱别离
飞翔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