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主义与教育》对小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2020-06-08王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科教育教育理念学习兴趣

摘  要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很多思想对当前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促进教师对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本质等方面进行理解,鼓励教师给学生提供兴趣支持,让学生在知识教育中得到成长的保障。主要分析它对当前小学教育所呈现的指导意义,思考教师如何在其思想指导下构建更高层面的小学课堂,让学生可以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又能实现健康成长。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对该书中的教育思想和内涵进行正确解读,将其容入小学课堂,构建更高水准的课程教育。

关键词 民主主义与教育;小学生;学科教育;教育理念;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4-0106-04

Significance of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to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WANG Song

Abstract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guiding current subject education. Many of the ideas in this book provide good guidance for current teaching work, which not only enable tea-c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nd the esse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etc., but also encourage teacher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interest and support, ensuring the growth of students in receiving knowledge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to the current primary education, and studies how teachers can construct the higher-level primary curriculum with the help of its guiding ideo-logy, so that students can grow up healthily when receiving knowle-dge education. Through this research, it is hoped that the educational idea and connotation in this book can be correctly interpreted, and can be included in the primary curriculum, so as to build a higher-level course education.

Key words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ubject education; educational idea; learning interest

1 前言

小學教育对学生的日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接受高水准的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则有助于日后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要对教育思想进行全面解读,对教育著作进行深度思考,结合时代发展对学科教育进行创新性探索,这样才能给学生开展更优质的学科教育。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及的思想对当前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教师对课程教育开展多角度的分析,促使小学生得到更优质的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笔者认为此书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作用,需要对其中蕴藏的教学思想进行正确解读,从而让教师开展更高层面的课堂教学。

2 《民主主义与教育》对学科教育理念的指导意义

对教育本质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对当前学科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利于学科教师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开展更为科学的知识教育。杜威更加关注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对教育目标和任务进行多层次的研究,从而认为教育本质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实现健康成长[1]。在该思想的引导下,学科教师即需要分析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是什么?教育即成长是杜威所提出的教学观点,指出学生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智慧方面,都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师不能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知识教育,不单是让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理解,更需要通过课程教育让他们实现全面化的成长。

从做中学,革新之前的教育方式  通过对书籍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得知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需要革新之前的教学方式。杜威指出,如果学科教师对班级学生开展灌输式的知识教育,那么则很难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得到思维的发散。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和需求,学科教师必须要革新之前的教育理念,重视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这样能够增加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知识进行检验和思考,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强化他们的理解和情感认知,这样才有助于课程教育的深度拓展。

儿童中心论指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儿童中心论是杜威在此书籍中所提出的一项教育思想,也对当前的小学教育起到指导作用。该部书籍指出,教师在进行知识教育时的中心是儿童,无论是进行知识讲解,还是其他方面的培养,都需要关注儿童所呈现的心理和成长状况,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在之前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思维对班级学生开展知识教育,这不符合学生所提出的成长需求,也不利于课程教育的稳定提升。因此,该部书籍对当前的学科教育起到指导作用,要求学科教师关注班级学生所呈现的成长需求,围绕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教育。

兴趣观念是课程教育的关注点,引导学生感受学习乐趣  杜威在此书籍中提出兴趣观念是课程教育的关注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学习乐趣。这一观点对当前的课程教育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指引小学教师开展更高层面的课程教育[2]。教师在进行学科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激发班级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关注和兴趣,才能让他们深度投入知识探索和能力培养中。因此,学科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体验到学科教育的魅力,从而增加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

3 杜威提出的教学原则对课堂教学起到科学引导的作用

连续性原则  本文认为,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原则对当前课程教育渠道具有引导作用,需要对其进行深度思考。连续性原则是杜威所提出的一项教育原则,是指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教育行为的连续性,也需要掌握学生在成长中所体现出的连续性。课程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需求而开展,要关注学生在知识教育中所占据的主体性,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中要关注连续性原则的内容,要给学生开展更优质的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清晰且完整的知识脉络。

主体和教学环境所呈现的交互作用  通过对书籍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杜威认为主体和教学环境呈现交互作用,必须要对交互作用进行正确认知。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都会对最终的教育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主体和周边环境也具备相互影响的现象[3]。只有提升学生在课程教育中的主体性,构建合理的教学环境,学科教师才能积极引导学生投入课程学习中,也能借助教学环境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過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到二者所呈现的交互作用,通过作用发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知识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理逻辑  杜威在书籍中指出,教师所开展的教育不单是书籍上的讲解,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逻辑的教育。心理逻辑影响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状态,教师必须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逻辑,要根据其逻辑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心理逻辑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所呈现的心理认知情况,如果学生在知识教育中出现认知错误的情况,那么也会影响最终的教育质量。因此,学科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中不仅要将关注力放在知识讲解上,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领域的教育,让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这对当前的学科教育起到指导作用,拓展学科教育的空间,从而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4 基于《民主主义与教育》,学科教师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思考

重视借助先进理念进行知识讲解,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基于《民主主义与教育》所提出的思想,学科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开展更优质的课程教育。本文认为学科教师要重视借助先进理念进行知识讲解,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填鸭式的知识教育不能满足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的需求,也不能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实现学科能力的培养,会遏制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必须要对现代教育进行深度思考,分析学生在知识教育中所呈现的需求,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打造更好的知识探索平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也才能改变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状态,更加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教学能力培养要求。

科学认知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小学课堂  本文认为,学科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知识教育过程中,受到杜威教育理念的影响,需要科学认知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小学课堂。学生是课程教育的主体,在进行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关注他们的探索需求和成长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同时,学科教师也要重视和班级学生进行沟通,积极改变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弊端,以师生互动为载体,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4]。此外,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更优质的知识讲解,强化他们对这些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

教师要重视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不具备成熟的心理认知,在进行知识学习中会出现理解错误或者是厌烦的情绪,影响学科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投入课程知识探索中,强化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基于班级学生的课程基础和认知能力,学科教师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教学的氛围,利于学生投入知识点的探索和理解中。此外,针对小学生呈现出的个性特征,教师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竞赛类的学习活动。通过竞赛增加他们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点进行思考和应用的兴趣,从而构建更科学的课堂教学。

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认为,学科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中不仅要将关注力放在知识讲解上,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领域的教育,这样才可以对小学生开展更全面的知识教育。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读,重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充分利用,然后结合学生的心理逻辑开展科学的心理教育。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开展价值取向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从而实现健康的成长[5]。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科教师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5 基于《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思想解读小学阶段教育

民主主义对教育的启示  理想的小学教育状态应该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天赋,对有所擅长的方向和才能加以引导,而不应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起进行无差别教育,使大部分学生的优点都无法显现,这样会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埋没学生的自身优势。教育要因人而异,小学教育更是如此。当今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塑造学生的内在品格,而不是以成绩来论优劣成败。小学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日后发展中能够为自身带来的长处,帮助其进行挖掘和运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种类的教学,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没有目的,而是指除教育外并不存在其他目的。从根本上讲,教育的最终归宿点便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而不是为尊重学生而抹杀社会。教育的无目的论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另外,教育无目的论还包含另外一层含义:世间万物都处于一个无止境的变化过程中,教育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适应社会与环境需要。因此,从广泛的概念上讲,教育没有最终目的。

教育教学论  教育教学论指的是从实践当中学习知识,思维和知识是为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若学生学习知识后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从实践中获得知识,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游戏本能”,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并且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能够与生活相贴合,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良好运用。

道德教育论  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教育是我国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教育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帮助。

6 基于《民主主义与教育》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论述兴趣观念在教育中的作用时说道:“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不管这些事物是看得见的,还是呈现在想象中的,兴趣在教育的发展中处于能动地位。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是思考也是草率肤浅的。”[6]

学习兴趣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能动作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属于参与者的角色,而非旁观者的态度,这其中的差别就是:旁观者的角度是对正在进行的事情结果如何并不在意,因为其态度就是无论是何结果都不在乎;对于参与者而言,这种态度则大不相同,这是因为参与者与事情的发展以及最后的结果是密切相关的,这就使得参与者的命运多少和事情的结果会有所关联。而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存在一种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教育中要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兴趣在小学教育中的能动作用。

小學教育的关键是学生保持活跃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能够对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学生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感觉对学生养成乐学好学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保持活跃的学习兴趣,不但对学生积极学习有所帮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没有培养乐学品质以及保持活跃的学习兴趣,致使在后续的教育阶段以及后续由于产生较为强烈的厌学心理,从而阻碍其发展甚至断送教育的未来。因此,要想保证学生的未来发展,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使其保持活跃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教育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活跃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承认兴趣在有教育意义的发展中的能动地位,其价值在于使我们能考虑每一个儿童的特殊能力、需要和爱好。承认兴趣重要性的人不会认为,学生由同一教师教学,采用一样的课本,其心理就产生同样的活动。”相同的教学情境和教材,随着其感染力的程度不同,对教材的研究以及对教材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从杜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备特殊能力、需要和爱好,这种学生个体身上的个性能够体现出其具备的特殊价值。在小学教育中要对学生的个性加以关注并尊重其个性发展,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7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民主主义与教育》对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意义,思考教师如何在其思想指导下构建更高层面的小学课堂,让学生可以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健康成长。通过开展以上研究,对杜威在书中提出的一些教育思想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教学环境和要求开展科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借助先进理念进行知识讲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课堂教学的魅力。同时,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静萍.浅谈杜威民主主义教育 对当下小学教育改革影响[J].师道:教研,2017(11):27.

[2]齐方萍,胡定荣.杜威发展概念解析:基于《民主主义与教育》发展概念的词频与共词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8(4):88-92,96.

[3]谌宗武.论教育的主体性地位: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有感[J].中华少年,2017(15):316.

[4]马飞.教育即沟通: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当代诠释[J].当代教育科学,2018(5):3-10.

[5]庞庆举.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及其人性论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8):22-32.

[6]姜凤萍,陶凤雨.略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谈开去[J].小学教学研究,2011(29):30-32.

作者:王嵩,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54000)。

猜你喜欢

学科教育教育理念学习兴趣
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