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构建研究

2020-06-08向临川龙腾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树人高校学生

向临川 龙腾腾

摘  要 阐述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以及新时代“三全育人”思想的科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本,从高校、教师、学生三者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全育人”机制,目的在于增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将其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的新目标。

关键词 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1-489X(2020)04-0061-03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建设教育强国为基础。教育本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教育强国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深化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在教育教学各环节阶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2 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

“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是人内在情感与信念的表现。古往今来,“德”是教育的根本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思想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价值和内涵。教育需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在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以“德”为基准,为新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显得极为重要。而要实现立德树人,要以教育体系的制度为支撑。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贯穿融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以及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理论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实现立德树人既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任务与目标相统一,也是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个人成长与全面发展相统一。

3 新时代三全育人的科学理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全员强调育人的主体性,全程强调育人的时间性,全方位强调育人的空间性。从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党和国家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目的在于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各环节阶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三全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等育人方式的长效机制[3]。“三全育人”改革举措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结合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际需要,整合育人项目、载体、资源,建构育人格局、体系、标志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根本路向。

4 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构建途径

以高校为平台,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导向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践行的主战场,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必须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三全育人”工作明确要求,学校层面需构建一个包括教书、科研、组织、实践、文化、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育人体系。高校要全面践行立德树人,要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各阶段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1)构建合力育人共同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政教师队伍缺乏的情况。高校要重视发掘、整合育人资源与育人力量,建设一流思想政治课程师资队伍,构建高校合力育人的协同机制,切实提升育人的实效性。以学校统一领导、院系统一负责、辅导员以及各教师统一落实为原则,打造合力育人的共同体。

2)广泛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目的在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维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感[4]。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方特色,进一步发掘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实践为载体,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对思想政治理论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与感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媒体宣传力度。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依托,构建以其为主导思想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志愿公益、文化体育类活动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浸润式的引导和教育[5],让“有德”的观念深入人心。高校还可抓住互联网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利用好校园传播媒体,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借助互联网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以教师为纽带,完善教育教学各环节工作机制  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以教师授课为主,以班主任和辅导员为辅。目前,高校学生了解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普遍较少,大多为教师在必修的思政课程上讲授的内容。课堂上一位教师需要面对众多的学生,加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这些情况难免造成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多,对学生真实思想情况了解不全面,难以精准把控。“三全育人”强调实现各教育环节的有序性、衔接性[6]。在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下,教师作为“立德”与“树人”之间的纽带,就必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1)加强提升自身能力与素养。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模范带头作用,是学生思想成长上的引路人,应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还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优良师德师风。教师需从自身出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有底气、有信念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完善思政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思想政治课,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思政教师要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以及教学模式的科学性,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教学过程中不只是简单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提升思想政治课内涵。

3)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教师还应从多方面、多维度考虑,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做到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成绩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7],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綜合素质。

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自身品德与政治素养  学生是立德树人的对象主体,肩负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使命。通过开展品德教育与思政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根本指向。

1)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多元价值观念、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且思想观念极易被左右,发生很大的改变。有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导致其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还容易养成其他不健康的思想与行为习惯。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与政治素养,首先要具备爱国、爱党的政治情怀,必须要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要坚决抵制享乐主

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不过分沉迷于网络,警惕和防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对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

2)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树立和追求远大理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更是人类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的实现与人生意义之所在。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感。与此同时,大学生要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精神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与自身发展层次,科学规划发展自身目标,把自身塑造成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成熟、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过硬、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

3)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当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学生要在学好专业文化知识之余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要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思想政治、志愿公益、文化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要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大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锤炼品格,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

5 结语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当前高校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实现“三全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任务。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实现非一蹴而就,高校要找出现行工作机制的不足与缺陷,积极探索与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从立德树人这一本质出发,开阔思路、创新方法、明确目标、紧抓落实,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郝连儒.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7(9):85-88.

[2]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EB/OL].[2018-09-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8953.htm.

[3]王倩.“三全育人”视角下辅导员育人工作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46):95-96.

[4]马丽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的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75-76.

[5]高歌,赵丽娜.构建“三全育人”新平台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32-34.

[6]白玲.新形势下高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及路径优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38-43.

[7]李斌.论学生评教中的质性评价[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1):19-23.

项目来源:西南林业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构建研究”。

作者:向临川,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龙腾腾,西南林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火灾安全与评价研究(650224)。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树人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