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2020-06-08刘鹏缪泸君贺磊孙志勇刘美娟张壹萱肖相元曾文昌王莉应钦

生态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区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刘鹏,缪泸君,贺磊,孙志勇,刘美娟,张壹萱,肖相元,曾文昌,王莉,应钦

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刘鹏1,缪泸君1,贺磊1,孙志勇1,刘美娟2,张壹萱1,肖相元1,曾文昌1,王莉1,应钦3,*

1.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南昌 330032 2.南昌市青山湖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南昌 330029 3.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南昌 330045

2017年11—12月、2018年7—8月、2018年11—12月, 在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调查, 调查发现该保护区有鸟类17目53科240种。其中, 非雀形目16目22科94种, 雀形目31科146种。本区鸟类中有留鸟115种, 冬候鸟57种, 夏候鸟42种, 旅鸟26种; 古北界87种, 广布种22种, 东洋界131种。其中,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1种, 列入中国红色名录濒危等级(EN)物种有1种, 黄胸鹀; 易危等级(VU)物种有2种, 白颈长尾雉、白眉山鹧鸪; 近危等级(NT)物种有19种。中国特有种4种, 灰胸竹鸡、白颈长尾雉、白眉山鹧鸪、黄腹山雀。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 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分别为4.135、0.778, 通过与周围包括武夷山、井冈山、齐云山、九连山4个保护区比较, 显示研究区域物种种数较高。

老虎脑; 鸟类; 自然保护区; 多样性

0 前言

自然保护区被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区域, 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也是生态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单元[1]。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更是保护关键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某些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最后的避难所[2]。随着我国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3]。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可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本底资源和变化趋势, 为管理部门制定保护计划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4]。

鸟类是生态系统中重要成员之一, 由于其分布生境多样, 对环境变化敏感性高[5], 所以鸟类多样性常被用来监测和评价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健康程度[6], 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主要指示类群[7]。对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8]。

关于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研究很少, 且在以往的研究报告中未见鸟类研究专题报道。2017年11—12月、2018年7—8月、2018年11—12月, 我们在该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调查的工作, 旨在: (1) 初步了解和掌握江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现状; (2) 调查结果为该保护区积累基础资料, 另一方面可为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1 研究区域

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乐安县东南部招携镇、坪溪乡和金竹畲族乡境内(东经115°51′— 116°03′, 北纬26°58′—27°17′)。研究区域位于雩山余脉, 总面积220 km2,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6%。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 全年气温平均为17.1 ℃, 全年降水量平均1756.9 mm,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464.8 h。研究区域海拔最高为1346 m。该保护区植被发育良好, 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 物种丰富, 人为干扰较少[9]。

2 研究方法

2.1 野外调查

2017年11—12月、2018年7—8月、2018年11—12月, 根据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势、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等因素, 设置了9 条长度3.2—6.6 km不等的小路作为固定样线(图1), 基本涵盖整个保护区内的所有生境类型。以1.5—2.0 km·h-1的速度在鸟类早晚活动高峰期(6:00—10:00和15:00—19:00)内行走样线, 记录样线两侧50 m内所见的鸟类种类、数量及生境类型。每次野外调查时, 每条样带早晚至少重复调查1次。调查主要借助双筒望远镜观察(SWAROVSKI 8×42), 调查到的物种鉴定参照《中国鸟类野外手册》[1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11]和《中国动物地理》[12]等,分析保护区鸟类的居留型及区系分布特点。

保护级别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 和《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法规汇编》(2001), 鸟类濒危等级的确定依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http://www.zhb.gov. cn/gkml/hbb/bgg/201505/t20150525_302233.htm)及蒋志刚等(2016)[13]。

图1 研究区域样线设置

Figure 1 Map of study area and transects location

2.2 数据分析

以Shannon-Wiener指数测度鸟类物种多样性:

以Pielou指数测度均匀度:

其中,为物种多样性指数,为总的物种数,­为第物种个体数与所有物种个体总数的比值。

3 结果

3.1 物种组成

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有240种(实地调查207种和资料记载33种), 隶属17目53科。其中, 非雀形目16目, 22科94种, 占本区鸟类种数的39.17%, 雀形目31科146种, 占本区鸟类种数的60.83%。记录到的鸟种, 以鹟科鸟类最多为24种, 其次, 为鹰科鸟类12种; 同时, 发现猛禽在该保护区较为丰富, 共25种, 隼形目1科5种, 鹰形目1科12种, 鸮形目2科8种。

3.2 鸟类区系及居留型

据调查结果, 研究区域有留鸟115种, 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7.92%; 冬候鸟57种, 占23.75%; 夏候鸟42种, 占17.50%; 旅鸟26种, 占10.83%, 占本区鸟类物种总数的47.3%, 该区鸟类组成上留鸟种类明显偏高。

在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240种鸟类中, 东洋界种、古北界种和广布种鸟类分别为131种(54.58%)、87种(36.25%)和22种(9.17%)。由结果可知, 该区鸟类物种组成表现出明显的东洋界区系特点。

3.3 珍稀与保护鸟类

江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1种, 占本区鸟类种数的12.92%。其中,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白颈长尾雉),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灰背隼、白鹇领角鸮蛇雕等30种, 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鸟类有小䴙䴘、普通鸬鹚、苍鹭、绿翅鸭、灰胸竹鸡、棕背伯劳、画眉、红嘴相思鸟等50种, 占本区鸟类种数的20.83%。中国特有种4种, 灰胸竹鸡、白颈长尾雉、白眉山鹧鸪、黄腹山雀。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列入中国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EN)物种有1种, 黄胸鹀; 易危等级(VU)物种有2种, 白颈长尾雉、白眉山鹧鸪; 近危等级(NT)物种有19种[13]

3.4 多样性分析

本次野外调查观察到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鸟类207种, 共3804只。根据野外调查结果, 本研究区域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分别为4.135、0.778。同时对周边4个保护区物种种类和多样性进行比较, 该区鸟类种类高于九连山保护区和井冈山保护区, 低于武夷山保护区和齐云山保护区, 而多样性指数高于齐云山保护区(表1)。

4 讨论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 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240种, 隶属17目53科, 占江西省鸟类总数512种[18]的46.88%, 占全国鸟类总数1445种[11]的16.61%。在调查到的鸟类中, 其中东洋界、古北界鸟类分别为131种(54.58%)、87种(36.25%)和22种(9.17%)。由此可见, 从该区鸟类物种组成结果上看, 研究区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东洋界特点, 这与江西省在地理区系上属于东洋界的特点相一致。如研究区域一些代表性的科种如噪鹛科、鹎科、卷尾科、杜鹃科等种类明显表现出东洋界的特征, 并同时具备了东洋界与古北界的特征。前人对江西省鸟类区系研究结果显示, 江西省鸟类区系特点为东洋界和古北界鸟类互相渗透, 东洋界鸟类物种占了较大的优势[19]。

结果也表明, 保护区的鸟类组成也包括少许热带种类, 如蓝喉蜂虎、叉尾太阳鸟、橙腹叶鹎等。

表1 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4个自然保护区比较

江西作为候鸟的重要越冬地, 冬候鸟的比重增加。调查结果显示, 研究区域冬候鸟57种, 占本区鸟类种数的23.75%; 夏候鸟42种, 占本区鸟类种数的17.50%; 冬候鸟多于夏候鸟。在240种鸟类中, 非雀形目16目22科94种, 雀形目31科146种。其中, 研究区域鸟类物种中雀形目鸟类占了总数的60.83%, 从调查结果显示, 研究区域充分体现了典型的山区鸟类群落结构特点。在与周边4个国家级保护区比较, 发现该区鸟类种类高于九连山保护区[16]和井冈山保护区[17], 低于武夷山保护区[15]和齐云山保护区[14], 而多样性指数高于齐云山保护区。由此, 本区鸟类物种丰富, 且多样性较高。这是因为研究区域位于雩山山脉中段, 在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网络当中, 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 本结果也是该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资源调查。

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1种, 占本区鸟类种数的12.92%。其中,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30种; 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EN)物种有1种; 易危等级(VU)物种有2种; 近危等级(NT)物种有19种[13], 可以看出该区鸟类资源保护价值较高。因此, 对研究区域的栖息地加大保护对珍稀保护鸟类的生存濒危和种群的增长起到很好的维系作用。在调查的鸟类中, 发现猛禽在该保护区较为丰富, 隼形目1科5种, 鹰形目1科12种, 鸮形目2科8种。调查到的猛禽种类多达 25 种, 且具有一定种群数量, 笔者在研究区域物种调查时, 可经常监测到猛禽活动现象。研究显示, 猛禽作为肉食性动物, 以食物链的角度分析, 该类群处于食物链的上层。因此, 猛禽种类及种群数量多寡可指示食物链下层物种种类及种群数量的情况, 从调查区域猛禽结果显示, 该区的生物多样性较高[20]。

[1] 贺泽帅, 张大治, 杨贵军. 等. 宁夏西吉县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及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33(2): 152–157.

[2] 施小刚, 胡强, 李佳琦, 等.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 (10): 1131–1136.

[3] 王献溥, 郭柯.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成就和展望[J].广西植物, 2006, 3: 249–256.

[4] 孙少杰, 李冰. 浅析自然保护区本地资源调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3(8): 62.

[5] 崔鹏, 徐海根, 丁晖, 等. 我国鸟类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 (3): 403–408 .

[6] 李敏, 陈文婧, 魏炜, 等. 内蒙古中部地区繁殖鸟类多样性调查[J]. 动物学杂志, 2012, 47(3): 102–108.

[7] GREGORY R, NOBLE D, FIELD R, et al. Using birds as indicators of biodiversity [J]. Ornis Hung, 2003, 12 (13): 11–24.

[8] 程松林, 毛夷仙, 袁荣斌. 江西武夷山—黄岗山西北坡森林繁殖鸟类多样性调查[J]. 生态学报, 2014, 34(23): 6963– 6974.

[9] 袁凤辉 , 刘细明 , 陈连水, 等. 江西老虎脑自然保护区蜘蛛名录初报[J]. 江西农业学报, 2005, 17(1): 25–30.

[10] 约翰.马敬能, 卡伦.菲利普斯, 何芬奇.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11] 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3nd)[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12] 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3] 蒋志刚, 江建平, 王跃招, 等.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5): 500–551.

[14] 黄晓凤, 单继红, 孙志勇, 等.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与多样性分析[J]. 四川动物, 2009, 28(2): 302– 308.

[15] 程松林, 林剑声.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J]. 动物学杂志2011, 46(5) : 66–78.

[16] 刘信中, 肖忠优.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17] 承勇, 宋玉赞, 赵健 , 等. 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与分析[J]. 四川动物, 2011, 30(2): 277–282.

[18] 黄小春, 汪志如. 江西鸟类图鉴[M]. 南昌: 江西科技出版社, 2015.

[19] 邵明勤, 章旭日, 易智莉, 等. 江西省鸟类多样性与区系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Z1): 128–131.

[20] 余丽江, 陆舟, 李肇天, 等. 桂西南青龙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和区系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33 (3): 533–536.

Birds resources survey of Laohunao Nature Reserve in Jiangxi Province

LIU Peng1, MIU Lujun1, HE Lei1, SUN Zhiyong1, LIU Meijuan2, ZHANG Yixuan1, XIAO Xiangyuan1, ZENG Wenchang1, WANG Li1, YING Qin3,*

1.Ji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 Nanchang 330032, China 2.Nanchang Qingshanhu Work Safety Supervision Team, 330029, Nanchang, China 3. College of Forestr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avian diversity and avifauna was carried out in Laohunao Nature Reserve Jiangxi Province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2017, July to August 2018, November to December 2018. A total of 240 bird species were recorded, which belonged to 53 families and 17 orders. Among these, 94 species belonged to non-passeriformes (16 orders, 22 families) and 146 species belonged to passeriformes (31 families); 115 were resident birds,42 were summer breeder birds, 57 were winter migratory birds, 26 were transient migrants; 131 were Oriental species; 87 were Palaeartic species and 22 were Eurytopic. One specie () belonged to National Key Protected birds List Class I,and 30 species in National Key Protected birds List Class II. One specie () was listed as Chinese red list (EN), two species (,) were listed as vulnerable (VU), 19 species were listed as near danger (NT).4 species () were China endemic. The result of the divers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Pielou index were 4.135, 0.778. Among Qiyunshan Nature Reserve, Jiulianshan Nature Reserve, Jingangshan Nature Reserve, Wuyishan Nature Reserve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species were abundant in Laohunao Nature Reserve. The result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birds species diversity of Laohunao Nature Reserve in Jiangxi province.

Laohunao; birds; Nature Reserve; diversity

10.14108/j.cnki.1008-8873.2020.03.020

Q958.1S

A

1008-8873(2020)03-147-04

2019-08-09;

2019-09-20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2019521601);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1BAB204181)

刘鹏(1985—), 男,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 E-mail:liupeng19850516@163.com

应钦,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工作, E-mail: 383391711@qq.com

刘鹏,缪泸君,贺磊,等. 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47–150.

Liu Peng, MIU Lujun, HE Lei, et al. Birds resources survey of Laohunao Nature Reserve in Jiangxi Province[J]. Ecological Science, 2020, 39(3): 147–150.

猜你喜欢

区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的影响
英国铁路保护区段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