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感悟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

2020-06-07侯坤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情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认知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情景—感悟式”教学有利于把晦涩抽象的心理知识可视化,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促使知识的内化。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四种方法将“情景—感悟式”教学融会贯通到课堂中:一是理解和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信任;二是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三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四是转变对话角色,创设沟通环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景—感悟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12-0057-03

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用有意义的活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减轻心理负担,得到正确的引导,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1]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容易分散,为了提高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感悟式”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根据教学主题和目标,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教师可以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深刻感悟为主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进而引发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心理感悟,达到影响他们心理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一、“情景—感悟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第一,“情景—感悟式”教学是动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把晦涩抽象的心理知识可视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情景—感悟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造相关情景,在情景中学生能够对于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的情景进行想象或者联想。[2]它与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情景—感悟式”教学的核心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而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情景模拟或者参与活动可以把自己代入情景中。

第二,教师采用“情景—感悟式”教学可以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在群体活动中应用“情景—感悟式”教学,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游戏、表演等情景活动,在密切的交流探讨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授“众人划桨开大船”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第三,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还在發展,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讲授课本,学生往往不能切实地体会理解知识。比如,在讲授“情绪调节”这一单元时,教师如果不创设具体情景调动学生情绪,只是纸上谈兵,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景—感悟式”教学能较大程度地避免上述情况。学生通过参与、观察、分享等方式参与情景活动,可以更好地体会自我情绪的变化,并在体验中深化认知,促使知识的内化,形成相对稳定的观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情景—感悟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理解和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信任

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其身体、心智各方面都处于发展时期,但是教师仍应把每个小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3]小学生渴望来自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作为心理健康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以正面语言和行动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消除内心的不安和心理困惑,充分信任教师,愿意和教师沟通与分享。

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关爱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这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当学生充分信任教师,才愿意投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当学生出现心理困惑时,不要一味地去说教。教师应作为一个引导者,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尽量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在切实的感受、真诚的分享中形成有价值的认知,进而深化情感。当有些学生不愿意敞开心扉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可以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感知,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不应过分评价学生的观点,也应引导其他学生不要过分去评价同学的感受,让学生感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例如,在“自信心培养”一课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个调查问卷。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个学生低头不语,又有些害羞,于是走到学生旁询问情况。学生低声说道:“老师,这些情况我感觉都不符合,是不是我不太好?”笔者并没有给予太多评价,告诉他这只是个小调查,并不是评价学生的标准,并开始分享自己幼时的案例,讲述自己如何从不自信慢慢走向自信,也引导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案例。最后这位学生也能够打开心扉诉说和分享自己的故事。当然,课上教学只是一部分,课下教师还需充分了解这位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与父母进行沟通。

(二)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涉及的内容大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自我认知、情绪调节、性格培养、社会生活适应等。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根据学习主题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例,让学生可以融入其中,去感受和认知。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理解等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教师设置的情景不贴合生活,趣味性低,可能会导致学生难以切实理解内容,进而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景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情绪调节”一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考虑到情景创设的背景:现在的父母工作忙碌,陪伴、倾听孩子以及对其开展情绪辅导的机会不多,加上现在的孩子缺少玩伴,所以,当孩子遇到开心、不开心的事时,常常会憋在心里,不懂得如何去表达、宣泄。在这一时期,由于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影响,陷入各种复杂情绪之中,不能充分自我表达,体验不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这也会对学生的情绪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帮助他们体验和学会表达不同情绪,学习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这对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乃至其未来一生的工作生活,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故事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快速地融入创设的情绪情景中。例如,在教授“情绪晴雨表”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表现出一种非常生气的状态进入教室,给学生带来类似害怕、紧张的初步情绪体验,进而引入课题,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体验。然后,教师可以创设“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情景,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的情绪种类。最后,教师可以设计故事分享会环节,鼓励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有着强烈情绪体验的故事,引导其再次感受当初的情绪,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当初自己是如何调节情绪的。教师应作为一个倾听者,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给学生充分的留白时间。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都非常乐意去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当出现不太合适的调节情绪方法时,大家能够共同探讨,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在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情景—感悟式”教学发挥了有效的作用。这一教学有利于把呆板无趣的课本知识转换成活泼生动的情景,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加深学生的自我认知。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認知能力等都处于发展形成阶段,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敢于大胆地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看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4]

例如,在教授“集中你的注意力”一课时,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创设小组“闯关”的情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体验。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观看图片认识注意力”的游戏,鼓励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探索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影响自己注意力的因素。随后,教师可以设计“传球”的游戏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要求球能通过每一个学生,但不能碰到地面,速度最快的一组胜利。学生普遍从最保守的手传球方式进行尝试,不断探索如何用更高效的方法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转变对话角色,创设沟通环境

在与学生对话时,教师也要根据情景转变自己的角色,通过角色的转变来丰富心理教育,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发现学生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表达。教师与学生沟通对话时,要从关心学生的心理认知需求出发,予以适当点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下面几种不同的角色与学生对话:(1)教师可以亲切关怀为切入点创设父母长辈角色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怀,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2)创设同伴角色,教师可以将自己转变为学生的同伴,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不断内化认知,在参与沟通交流中享受尊重和自由。(3)贯通教师角色,鼓励学生融入学校,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我,主动学习,提升自我。在课堂中,教师根据不同情景扮演多样化角色,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自身思维局限,打开心扉,帮助学生丰富认知体验,在体验中实现自我成长。[5]

以教授“克服胆怯”一课为例,教师可用故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胆怯。随后,教师以同伴的角色分享自己胆怯的事情,同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活动。这样教师与学生就能产生共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克服自我胆怯,在共同探索中获得破解方法。

三、结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认知特点,以“情景—感悟式”教学为切入点,在课堂中创设情景,以故事、话剧、游戏、活动、角色转变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同时,“情景—感悟式”教学可以融入行为习惯培养、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侯坤,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亚星实验学校,郑州 450006)

参考文献:

[1] 陈月芳.叙事疗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应用[J].课程思考,2020(7):34-35.

[2] 谭洪楠.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15.

[3] 李丹.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73-74.

[4] 孙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9):56-57.

[5] 李丹.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0(2):52.

(实习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情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楼梯间 要小心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