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20-06-06许红青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治校德治依法

青少年法治教育:许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对于法治精神,您是如何理解的?您是如何将法治融入学校治理中的?

我认为法治精神就是要以人民为前提和基础,以依法办事为核心,尊重法律,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践行诚实守信的原则。它在学校治理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和作用,是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行动的指南针。

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学校能否将法治融入治理之中是其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关键,也是能否提升和增强师生法治观念、法治意识的核心一步。为此,我校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营造氛围,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制度

学校利用广播站、黑板报、普法墙等媒介平台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法律走进校园,使其随处可见、随处可学,为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奠定基础。同时,建立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使学校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教师们都能遵守其道、依法执教。

二、全员学习,将法治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学校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学习活动,按照“定内容、定时间、有要求、查效果”的四个要求制订学习计划。每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专题学习,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在校师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后,安排专人进行读书笔记的检查和随机提问。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将结果作为学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各科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将法治知识融入教学之中,使法治教育成为教学常态。

三、民主参与,多彩实践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让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学校各项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来。每一位教师都有权对学校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如被采纳则对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表彰。学校还鼓励班主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树立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校的管理更具民意。

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教育实践活动。用“找一找”“改一改”“做一做”等方式,让学生在学校、社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寻找违法违规行为并助其改正。学校还大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自身做起,争当安全守法小先锋。

学校通过以上工作,将法治观念根植在了师生心中,让法治之风吹进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青少年法治教育:“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依法治校的最终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法治育人环境,在法治与德治之间,您认为学校应当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在最佳时期将二者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在这一阶段,迫切需要帮助他们明辨是非黑白。法律知识的学习适时地为他们补上了这一课,使其知晓对错,能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且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依规指导自身行为。

对于管理学校来说,校长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使二者共同发力,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未来贵校将采取哪些新措施来推进依法执教工作,以实现教育治理水平的提升?

全面推进依法执教工作能够为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支撑,也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法执教的推进使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并且优化了教育环境,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会采取以下措施稳步推进依法执教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以章程为核心、以规章规范为基础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同时健全师生申诉制度、家校联合教育与监督长效机制,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在管理上,学校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创新依法治校模式。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制订激励措施,提高师生学法热情。将学科教育和法治教育深度融合,增强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为成为国家栋梁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治校德治依法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荷叶礼赞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