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祛除湿气

2020-06-05吴义春

健康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舌苔湿气患者

吴义春

湿,是人类健康的敌人。有人表现为胃口差,胃不舒服,有人表现为皮肤瘙痒有湿疹,有人表现为神疲乏力懒洋洋,甚至湿气重的人会影响精子活动度或者容易对事物失去兴趣。

湿气害人不浅。据现代医学统计,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如肥胖、水肿、腹胀、湿疹、皮炎、哮喘、过敏、脚气、痤疮、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增多瘙痒等。湿气还可能引发顽固性肥胖,这种肥胖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

湿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浊邪。湿浊上泛,会出现头晕脑涨,严重者会出现晕厥猝倒或急性脑血管事件;湿浊内蕴,在血管中沉积会出现动脉硬化,血黏稠度高,高尿酸、高血压、高血糖等一系列代谢性“富贵病”;湿浊下注,会出现女子白带增多,男子阴囊潮湿,甚至出现多囊卵巢、男子精子活动度低、不孕不育等。

生活中,许多朋友容易患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压、痛风、过敏、胃肠等疾病,其实这些疾病或多或少都跟湿邪有关。比如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病理中,湿气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中过敏性鼻炎往往是“寒”“湿”“热”错杂为并,需要精准辨治,效果才会更好。

十病九湿,很多时候患者朋友出现高烧不退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吃药、打针、输液,高烧就是不退,这时候就可能是你体内的湿气在作怪。曾接诊一个发热患者,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后经反复询问,才了解到该患者由于发烧前曾到南方出差,正好赶上当地下大雨。这位患者大汗后进空调房,后又淋了雨。就诊时患者舌苔厚腻发黄,出现发烧,恶心、想吐、喉咙疼等症状,这在中医上属于风寒入里化热夹湿的情况。该类型的发热常缠绵不愈,严重时会伴有胃肠道恶心想吐的一些反应。按照“化湿”这个思路为患者开药,患者次日体温降到正常水平。

湿气的特点

湿气有几大特点:

●普遍性

湿气已成了当今时代人们主要的健康隐患之一,很多朋友体内都有湿邪潜伏,有湿邪的舌苔往往是偏厚腻的,所以有“十人九湿”的说法。

●难缠性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这说明,湿邪的难缠不易去除的特性。所以化湿气除了需要尽早,还需要坚持,才能更好地除湿。

●危害性

湿气害人不浅。生活中许多朋友患上了脂肪肝、高血脂、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疾病或多或少都跟湿浊有关。

●进展性

湿气难祛,湿会进一步发展为湿浊,湿浊容易上侵下扰,沉积血管,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或滋生动脉硬化,血黏稠度高,高尿酸、高血压、高血糖等一系列代谢性“富贵病”或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等。

有效祛湿两策略

在湿气的治疗上,中医拥有几千年的治疗经验,无论北方的内湿、南方的外湿均可除之而后快。

湿气留滞在胃肠,表现为大便黏滞不爽、解不痛快,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如果是胃着凉出现拉肚子症状可以用附子理中;湿气胶着于心脏,如心衰水肿不能平卧,此为脚气冲心,可用鸡鸣散;湿气胶裹在肺脏,湿与热合,如湿热型咳嗽,表现为胸满、痰多、舌苔白厚,可用甘露消毒丹合麻杏苡甘汤;湿气困泛于肌表,如全身疼痛的寒湿伤血痛;湿气黏滞在关节,部分人以关节疼痛为主,舌苔黄腻,可用加减木防己汤,其中有一类在目前男性朋友中多见,就是湿热下注,下肢关节红肿,多为痛风发作,可用《医宗金鉴》化湿热的方法。

治疗湿气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两种策略:

●先祛湿化湿

祛湿化湿法是运用辛散苦燥药物,具有燥湿化湿功能,使湿浊蠲除的治法。适用于脾胃湿困,湿阻三焦,所致困重倦怠,咳嗽、哮喘、痰多色白、头晕身困、脘腹胀满、大便溏软、舌苔腻浊等。常用药物如半夏、橘红、茯苓、苍术、厚朴、杏仁、薏苡仁、旋覆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车前子等。代表方剂如二陈汤、平胃散、杏苏散等。

●后益气健脾

由于湿气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余的湿气之后,还得养脾胃。益气健脾需用甘温或甘平药物,这些药物具有健脾益肺、补益宗气功能,适用于湿浊阻滞日久,三焦水液通道受阻所致的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恶风、眩晕耳鸣、咳嗽胸痹、纳呆脘闷、大便溏软、肢体浮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等。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等。代表方剂如六君子汤、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

上述疗法需根据患者病情和症状的不同,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对症下药,患者切勿自行服药。

湿气的预防措施

对于湿气,除了治疗还要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远离潮湿环境,勤运动少懒惰,水分摄取要适量。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式,达到健脾祛湿的功效。如用淮山、茯苓、薏米煲汤,是常用的健脾祛湿汤方。

预防湿气的措施具体包括: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

●避开湿气的环境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體内。

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除湿模式),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猜你喜欢

舌苔湿气患者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这些信号提示体内有湿气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夏季保健,勿忘除湿
《老老恒言》中的环境养生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