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2020-06-04汪思梦李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6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新闻报道新媒体

汪思梦 李博

【摘要】互联网高速发展,传媒业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主要表现为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随着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和公众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舆论引导、民心安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特别是新兴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其影响力正逐渐超越传统媒体,并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发挥的作用;新闻报道;舆论引导

1.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特点

1.1 传播速度快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信息发布零滞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24小时全天候在线。面对社会新闻事件,新媒体借助线上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网络渠道来触达用户,向公众提供最快的新闻报道。用户经过二级、三级……多层级转发,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消息最大程度地進扩散。新闻报道以每分钟甚至每秒钟的速度进行裂变式传播,使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而传统媒体受到播出时间、版面因素及信息审核机制等方面的限制,客观上影响新闻信息的发布速度,进而阻碍了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

1.2 互动性强

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想实现关于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了解民众内心的真实诉求。在网络媒体里人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用户的活跃度在各大新媒体平台明显递增。对于较高关注度的新闻报道,人们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手段,分享给自己所属的社群,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用户经过层层互动,增进了与其他用户的交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碎片化的信息被用户群体最大程度地转发、评论、留言得以聚合,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的交互。

除了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新闻生产者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对用户进行回复,进行深层次的互动,进而了解公众反映的新闻报道背后的社会问题。两者之间产生的互动,有利于收集反馈信息,进而及时更正错误。

2.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

2.1 辅助传统媒体传递相关信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互联网时代,公众对新闻的需求非常迫切,已超过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化需求。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披露和解读需要媒体行业极度重视。然而传统媒体由于传播时间、地域、速度等方面的局限,有时不能及时把最新的报道提供给读者。作为权威官方的传统媒体满足不了公众的需要,公众会转向新媒体领域,寻求补充性的信息。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协作,进行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这种合作模式为公众提供更快、更权威、更深刻的新闻报道及其跟进。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起到了良好的信息传递作用。新媒体的介入,为公众带来了更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拓宽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加快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达到满足公众的庞大的信息需求的效果。传统媒体多从政策、事件发展的过程及全局、详细数据等宏观方面进行报道,容易忽视的社会中的个体。新媒体从多角度为被忽视的群体提出良性建议,帮助他们冷静分析新闻事件,满足其信息需求。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深度互动,带来了关于新闻报道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更加清晰,使碎片化的社会信息进一步整合,有利于创建共享新闻数据库。

2.2 发挥对社会信息的监测和预警作用

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特殊的热点事件,往往有起因不清晰、后果不可测的特点。在这类敏感的情况下,媒体信息及舆情资源发生不对称,社会信息监测和预警发生错位。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一些早期的消息可能出现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中,进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种警示,能有效帮助社会提高应对效率,明确下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

新媒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成为大众眼中的“吹哨人”,和传统媒体一起完善新闻报道中的网络舆情监测体制。新闻一旦发布,新媒体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网络舆情和社会信息,了解社会舆论导向;及时澄清网络谣言,从而帮助政府引导舆论;分析新闻报道的事件背后潜在的危机并及时预警,防止危机再次升级扩大,为解决措施的提出争取时间。

2.3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相较于新媒体,“官方”的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能力处于劣势。新媒体的积极参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新闻报道产生的舆论压力,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的“减压阀”的角色。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一些人从“寻求眼球”的功利性出发,大肆在网络上发表不实言论,散播谣言,导致人心惶惶、焦虑不安。很多新媒体在这种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向社会传递新闻报道的正确解读,缓解了舆论压力。微信、微博和短视频APP在内的新媒体,都设置了公众评论区,为公众保留了舆论空间。公众能够在评论区留言,将一些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一方面,帮助他们将不满情绪宣泄出来,缓和社会紧张的气氛。另一方面,新媒体运营者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下一阶段的舆论引导,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新媒体领域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传播学领域被称为“意见领袖”,以微博大V为例,他们拥有较高的热度和流量,通过在微博上发布正能量的讯息,帮助公众正确认识新闻事件,疏导恐惧焦虑的心理,引导粉丝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4 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多角度提出良性建议

“失语、失真、失度”现象也可能出现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暴露出新闻报道领域的观念、机制乃至媒体监管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新媒体在新闻报道发布的前后时期,积极参与到社会监督中,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而传统媒体在传递信息过程中有着严密的审核机制,群众向媒体传达的问题会产生“滞后”,在某些突发事件下影响了媒体的监督职能有效落实。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许多新媒体运营者联合发声,第一时间揭露新闻背后的社会现象,起着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一些财经、社会心理、职场等新媒体领域的专业运营者,对其发现的问题为公众提供了多角度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3. 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负面作用

3.1 错误的舆论引导,产生社会恐惧焦虑心理

面对不可预测的危机事件,新闻报道发布后,网络舆论普遍具有恐慌化、盲目性的特点。倘若媒体引导错误的舆论,很可能造成“舆论一边倒”的后果。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最早提出“沉默的螺旋”,她认为许多人会避免“孤立”,不愿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在“民间舆论场”上,一些新闻报道带来高热度的话题。如果小部分舆论弱势群体持有正确的意见,在網络上少发声甚至保持沉默,这会影响舆论的偏向,使新媒体生产者的判断和选择发生错移。一些公众缺乏冷静的思考,对信息甄别能力下降;往往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盲目采取一些非理性的从众行为;轻信并参与传播流言和谣言。一个人的恐惧、担忧、焦虑经过发酵持续影响整个社会的集体意志,导致群众陷入舆论的“旋涡”。

3.2 部分媒体炒作,出现信息真空和模糊,滋生网络谣言

基于新媒体信息发布零滞化的特点,加上公众对新闻信息的诉求强烈,急切想要了解事件原委,新媒体环境下逐渐出现信息发布审核把关不严格的问题。一些新媒体运营者为了在短时间吸引粉丝,获取经济效益,进行“炒作”。部分新媒体未经过深刻的思考,发布那些来源不详、真相不明的报道。经过多次传播,导致信息真空和模糊,愈演愈烈,成为谣言,误导公众的行为选择。社会陷入信息缺失、信息不全面、信息歧义、信息之间存在矛盾、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困境。

倘若主流媒体报道谣言或虚假信息得到官方媒体的转发,产生的社会影响更加严重。在新媒体平台下,如果官方或其他权威机构没有在第一时间出面澄清谣言,掌握自媒体的网民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议论和扩散,进而误导其他人在这些网络谣言中的“站队”,直至影响新闻报道背后事件的有效处理。

4. 具体措施

在信息聚合的时代,互联网给了每个人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公众的话语权不断得到落实;政府和新媒体运营者在新闻报道中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新媒体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需要从政府、新媒体运营者、公众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政府需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舆论引导体系,强化在新闻报道中舆论引导功能和责任意识,以便快速掌握舆论引导机制,赢得舆论的主导权。第二,新媒体运营者须以事实为依据,坚持真实性原则,丰富报道层次,拓展内容深度;新媒体工作者应承担社会责任,完善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第三,公众除了需要增强对真伪新闻报道的辨别,切忌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还需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清醒的认知,增强对网络谣言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培养对新闻报道的正确解读的能力。把握好政府、新媒体运营者、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将会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雅静.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区,2018(02):252-253.

[2]张红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特点规律及其应对[J].新闻世界,2017(07):40-46.

[3]戴金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的差异及相互关系[J].中国传媒科技,2019(05):104-105.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新闻报道新媒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