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研究综述

2020-06-03关朝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综述体育教师体育

关朝阳,李 格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专业能力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身体锻炼中去。但是有关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处于怎样的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当代体育教师发展的需要呢?所以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各个研究主题进行多方面的汇总,发现其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丰富其发展内容,使其愈加完善。

1 近十年我国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研究文献统计

在中国知网上,在“篇名”的检索项下,搜索2009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有关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文献,总检索出文章76篇,并以其中的50篇文章为参考并进行综述。按时间顺序将其归类为2009年6篇、2010年2篇、2011年4篇、2012年4篇、2013年3篇、2014年8篇、2015年7篇、2016年6篇、2017年4篇、2018年6篇。其中含有硕士论文16篇。

表1 近十年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文献分布

2 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2.1 中教学和指导业余运动队训练的能力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1)都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都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2)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3)都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通过一定量的身体符合,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目的不同。体育教学的目的偏重于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上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运动训练的目的偏重于对运动员某一运动技能的专门培养,促进其在这一方面的运动水平的提高,并且在比赛中获得好的运动成绩。

2.2 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最直接的反应在他在教学当中口令的下达,动作的讲解和示范以及对学生的提问。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解法和示范法。体育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任务。体育教师最常用的就是班级教学的形式,班级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高效性,能够使学生较快的掌握运动技能,便于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和管理。

2.3 运动保健能力

体育教师要坚定“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中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如学生出现骨折、晕倒、拉伤等运动损伤,这时体育教师就必须做出相应的紧急措施,降低学生的受伤程度。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识,做出正确的应变措施。

2.4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对传统的教育手段发起了挑战。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动作方法,可能一张ppt就会让学生恍然大悟,这就是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既简单方便又生动形象的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让学生快速形成动作认知。体育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创设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2.5 体育教研能力

体育教学研究包括很多方面,体育教学对象的研究;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体育教学对象的研究本文是对学生的研究,学生处在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可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学习行为进行研究,这样可以让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的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需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首先可以完成教学内容,其次可以增进师生情谊,最后达成教学目的。

3 近十年我国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研究主题

3.1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

3.1.1 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研究综述

在此类的研究中,郑淑红(2011)、刘蓉姗(2015)认为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裁判知识和裁判能力。杨烨(2009)、王建旺(2016)在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中都提到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肖威(2012)指出从学生到老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口才能力;领导组织能力等。聂杰(2018)对教学能力做了更详细的介绍。这些学者丰富了我国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多数学者仅仅局限于宏观的认知,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比较少。

3.1.2 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现状的研究综述

在现状的研究中,袁际学(2009)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在计算机和外语方面需要加强。莫豪庆(2009)、吴霞魏(2013)调查发现,体育教师教材的研读与分析能力较差。林珊(2014)认为体育教师应具备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发掘学生个性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能力。卢军(2014) 、李开文(2014)认为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鲁明(2014)、甘小娟(2016)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提高了专业能力。王振栋(2015)认为体育教学能力在专业能力中最为重要,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应着重提高。王震(2016)认为体育教师的基本技能有待提高,但忽视了对基础动作的教学。颜令人(2018)发现中学体育教师存在专业素质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学者们对现状的分析较为全面,发现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方面不足的同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但是否能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却不得而知,缺乏后续的跟进。

3.1.3 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综述

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有对应的策略,张波(2012)认为高校应该重视有关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课程设置。罗腾岳(2012)、邱伯聪(2014)认为构建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模式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叶呈(2014)也提出建立评价体系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李雪韵(2016)从一个专项技能、两个自学强项、全方面能力三大方面探讨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拓展。高新(2016)、李海明(2018)提出要通过体育教研和体育研讨来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傅鑫伟(2017)认为强化基本功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方法。牛晓(2011)、王锐(2018)、杨波(2018)认为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这些学者提出的策略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提出的策略重复性较高,创新研究较少,应加强对提升策略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

3.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综述

3.2.1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研究综述

通过了解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可以使教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赵峰(2011)、徐红琴(2013)、孙海勇(2014)、石峰(2017)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分析中都提到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而李丽(2009)、苏艳(2013)在分别研究田径教师的专项教学能力和健美操教学能力中也着重分析了这两种能力。魏曙光(2009)从体舞教师的职业道德、智力素质、体能素质、心理素质和气质五个方面来初步探讨了老师所具备的素质问题。在绝大部分研究中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占有很大比重,忽视了对专项技能等方面的掌握,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3.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现状的研究综述

通过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能够更深切的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周楠(2015)研究发现上海市普通高校公体羽毛球项目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教师数量较少;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因素是教学实践、专业知识与科研和教学环境。蒋威(2014)、胡可渡(2015)、郑力(2017)提出要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与学生的培养进行对接。杜军彤(2015)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刘平清(2009)、谭洁(2012)认为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比较薄弱,有待提高,苏建飞(2017)研究也发现体育教师对科研创新能力认识不足。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在科研方面比较弱,需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3.2.3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综述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格外重要。李文武(2010),裴军(2010)、谢冰(2011)、刘春晓(2015)、董元卿(2016)、闫升(2018)提出从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角度出发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曲献绘(2015)认为,班级教育实习过程中结合多媒体系统采用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领评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课堂教学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从研究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教师的职后培训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所以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中小学、高校两大类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文献入手,并对每类文献做结构、现状、策略的综述,总结发现研究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缺乏对微观层面的深入研究。现有研究成果的重复性较多,创新研究较少,国内研究较多,国际研究较少。在这十年中学位论文只有18篇,核心期刊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所以今后应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丰富研究内容,促进研究发展。

猜你喜欢

综述体育教师体育
手机依赖的干预与对策综述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知识追踪综述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