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成分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3张建磊王航平王晓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戒毒毒品负荷

张建磊,王航平,杨 青,王晓婉

药物滥用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以毒品滥用最为突出。据2017年世界毒品药物报告,全球约有2950万人患有毒品使用障碍。我国现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250. 5万人。长期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认知功能障碍、身体状况不佳、死亡率升高等健康负担,同时还会极大地危害社会。人体成分是指人体各组成成分含量以及分布规律,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营养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和依据。研究表明,毒品滥用会对人体的食欲和身体成分产生严重的影响,Forrester等通过对HIV阳性患者的BMI的研究分析发现,吸毒者的BMI显著低于非吸毒者;在相同膳食摄入量下,非吸毒者的体重指数高于吸毒者。

目前,毒品成瘾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治疗,但这些方法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也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副作用及缺点,如药物的研制费用过高、产生不良反应;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的依从性差、缺乏有效的评估等缺点,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体育锻炼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毒品成瘾治疗方法。

有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改善毒品依赖者的体适能水平,DOLEZAL B A等研究表明,通过8周的有氧运动,毒品依赖者的体重、体脂率和脂肪重量等身体成分指标均得到较大改善。但目前关于递增强度运动干预对女性毒品依赖者身体成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19年1月~2019年3月年对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干预,对毒品成瘾者身体成分的变化及运动干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110名生理脱毒期毒品成瘾者,平均年龄39.48±9.57(岁)、平均体重58.59±10.03(Kg)、平均身高156.46±5.46(cm)。入选标准:①HIV筛查阴性;②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它并发症; ③具备中等体力活动能力者。本研究经过云南师范大学及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在自愿基础上,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人口学调查

首先设计《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依赖者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为0.86、效度为0.89。人口学特征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教育情况、民族、婚姻状况、户口情况、睡眠;毒品使用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食毒品的种类、吸食年限、吸食方式等。(见表1)

1.2.2 问卷调查

由经过培训的警察对受试者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对于文化层次不高的受试者采用口述调查,并由警察帮助其完成问卷填写。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1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 实验法

采用掷硬币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途退出8人,对照组中途退出10人,最终完成实验人数为92人,其中:实验组47人,对照组45人。对照组进行正常的健康教育戒毒和一般的体力活动,实验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8周。

实验方案:在前4周,参与者在跑步机驱动的跑步机上行走或慢跑,其强度基于心率,与跑步机基本运动测试中的代谢阈值一致,在每个参与者的训练过程中,使用心率监测器连续监测他们的心率。目的是在规定的心率范围内持续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在接下来的4周的训练中,调整跑步机的速度和等级以保持规定的强度,根据参与者的反应,强度逐渐增加到HRmax的70%-75%,与代谢阈值的心率和运动期间最高心率之间的心率相对应,直到参与者在这个强度下完成30分钟的运动。

1.3 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数据录入Epidata2.0软件系统,运用SPSS19.0数据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试数据采用x ± S 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组内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0.05,P<0.05为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1 强制隔离戒毒女性依赖者人口学基本情况调查表

2 结果

2.1 递增负荷训练前后实验组、对照组体成分变化

通过表2可见,递增负荷强度训练实验组训练前、后的BMI、去脂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基础代谢率、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的去脂体重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其它体成分指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递增负荷训练人口学特征对实验组BMI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由表3可见,递增负荷训练对传统毒品、新型毒品、混合毒品使用依赖者的B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22,P= 0.014<0.05),吸食的方式、年限2个指标对递增负荷训练前后毒品依赖者的BMI均有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33,P=0.024<0.05;F=5.493,P=0.035<0.05);而受教育情况、婚姻状况、户口情况在递增负荷训练前后对毒品依赖者的BMI的影响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F=2.342,P= 0. 364;F= 1. 340,P= 0. 267; t = 0. 966,P = 0. 328)。

2.3 递增负荷训练对实验组BMI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以实验组递增负荷训练前、后BMI的差值作为因变量,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情况、毒品种类、吸毒年限、吸毒方式等基本人口学特征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毒种类、吸毒方式对实验组递增负荷训练前、后的BMI有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见表4)

表2 递增负荷训练前后实验组、对照组身体成分变化

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递增负荷训练人口学特征对实验组BMI的影响

3 讨论

身体构成是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发病率、死亡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身体构成的决定因素受多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且相互关联。非法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身体成分发生不良变化,但目前此领域的研究还较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使用毒品的人口较为隐蔽、非法使用毒品的性别、频率、种类、吸食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的差异造成的。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简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在健康人群中,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而Suriyaprom K和Bluml V等通过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毒品依赖者具有较低的BMI值,也有研究显示: 在HIV感染人群中,吸毒组的BMI值低于不吸毒者组,但本研究中62.4%的药物依赖者BMI处于超重水平,与现有研究不一致。王东石等通过12周的有氧运动对MA依赖者的体适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实验组甲基苯丙胺(MA)依赖者的BMI体质指数实验前、后保持稳定,但有趣的是,对照组BMI在实验后高于实验前水平,这与之前DOLEZAL B A的研究结果一致。BARRY D认为,由于长期吸食MA药物,造成了药物依赖者对嗜好物质的抑制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暴饮暴食情况的发生。据有关临床研究发现,MA依赖者在强制戒断环境中,由于生活规律性的变化及营养的快速补充,在戒断后3个月,体重平均会增加20%,随后会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较高的BMI水平可能MA依赖者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本研究通过八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干预使药物依赖者体重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同时提高了其瘦体重水平和去脂体重的比例,使其BMI保持在20~25kg/之间。这样的结果对药物依赖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神经生物学和神经影像学研究等基础科学最新研究发现,食品和药物摄入具有共同的途径,而且两者争夺的大脑奖赏部位亦相同,身体质量指数(BMI)可能与物质使用呈负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非法药物的实用会影响营养的利用,再加之吸毒生活方式导致药物依赖者营养摄入不良及各种营养缺乏状态的发生,这些差异可能影响脂质和葡萄糖的代谢。

表4 递增负荷训练对实验组BMI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受教育情况、婚姻状况、户口情况等因素在递增负荷训练前、后对实验组毒品依赖者的BMI影响较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可能的原因是在强制戒毒所戒毒期间,与生活规律等因素有关,致使三种主观因素对身体成分影响不大,符合现实情况。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对象只选取了云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所的强制戒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选择性偏倚;(2)样本量属于小样本量(有效样本量为92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准确地反映问题;因此,在下阶段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纳入数量,减少由于研究对象的主观原因而造成的偏倚。

综上所述,递增负荷强度训练实验组训练前、后的BMI、去脂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基础代谢率、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训练前、后的去脂体重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它体成分指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递增负荷训练对传统毒品、新型毒品、混合毒品使用依赖者的B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吸食的方式、年限二个指标对递增负荷训练前后毒品依赖者的BMI均有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受教育情况、婚姻状况、户口情况在递增负荷训练前后对毒品依赖者的BMI的影响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递增负荷训练可以改善毒品依赖者的身体成分,能够为科学化运动戒毒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戒毒毒品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火烧毒品
生如夏花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