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管理

2020-06-01郭乃胜

科学大众 2020年3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郭乃胜

摘   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在新时代教育革新中提出的先进教育理念。工学结合模式改变了原有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割裂的局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专业化和实践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为高职学生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机会,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对工作岗位的认知。高职院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与教学任务,通过构建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社会适应水平。文章将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合作教学机制

高职院校统战工作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统战工作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这项工作的开展存在认识不深、宣传缺乏、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同时,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战略发展背景也对高职院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统战工作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发展视野,加大开放力度,增强统战工作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性。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单一开展实践课或理论课的弊端,将这两种课程形式有效结合起来,成为综合性课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得知识,并且能够用所获得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进而成长为应用型人才。这种体现循环与互动的学习模式,能够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其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还要将学校的实践教学与社会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到社会最前沿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与实践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时实现无缝衔接、自然过渡。

2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2.1  教学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尽管工学结合在我国职业院校有了多年的发展,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仍然沿用滞后的管理理念,其故步自封,鲜有发展。以教师聘请为例,职业院校的教师来源渠道仍然闭塞,与企业关联不大,筛选途径较为基础。教师问题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学校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体现在未能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自我发展的调整、教学内容相对保守、教学场地相对封闭等,并未适应工学结合所要求的开放性的大环境。很多学校未能适应工学结合要求去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而学校教育环境又相对封闭,导致学生获得行业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渠道主要来自企业,这不仅导致学生的工与学又一次分离,一旦企业不能绝对开放自己的岗位,学生就学习不到核心的岗位内容。

2.2   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受社会资源整合和现实利益驱动,签约到企业实习的“学徒”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不是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愿意招聘一些熟练工并不愿意招聘一批学徒。企业需要向学徒提供实训场地、工作岗位、机械设备,需要挑选企业骨干对学徒进行指导,还要向学徒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短时间来看,无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3  政府管理职能缺位

第一,缺乏法律保障机制。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一系列国家政策都将对校企合作的双方起到限制和约束作用。我国除了《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其他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企业不参与校企合作,也不会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第二,缺乏企业激励机制。企业不参与校企合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激励政策不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企业考虑其他的因素就越来越少了。

3    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策略

3.1  开放教学管理理念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基于工学结合应当进一步贯彻开放式的教学管理理念,实现紧随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资源之下,教师更多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学习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基于市场调研的课程建设。高职院校课程的建设,不但要关注学校自身的发展,还要紧随时代、企业的要求,进行调整与构建。二是突破课堂的固定限制组织教学,实现多纬度、多空间的教学组织,促成课程与企业、社会等更紧密地结合。三是建设完善的教学资源平台。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下,教师在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知识建设做出铺垫的同时,也要配合灵活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3.2  从建章立制和资金保障方面寻求政府支持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德国的《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章程法》《勞动促进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奠定了“双元制”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保障了校企之间的成功合作,驱动着企业更好地履行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古代制定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也都影响着“艺徒制”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高职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路径,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校企合作双方进行严格监管,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一系列扶持性政策来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把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渗透到学徒工的培训中来,确保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有法可依。

3.3  实行校企结合,形成长期的合作教学机制

想要对学生实施工学结合培养策略,并促成这种策略的有效性,高职院校要结合社会上最前沿的技术、最前端的实践基础,让学生的学习与社会保持同步,这样才能有效促使学生在现有的、正常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学习,不会导致学习的滞后性。合作企业要通过提供服务和实践的平台,用企业的管理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在企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校企结合能够促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更加明确的目标,并形成长期的合作教学机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明确企业对于促进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将企业在职人员引进学校,使其成为教学队伍的一部分。其次,要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应将一部分课堂设置在企业的办公场所,让学生在企业实践操作中学习知识,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具实用性,为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学结合模式基础上建立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模式必须实现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的目的。一方面,邀请成功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对高职院校师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充分利用了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弥补了教师经验不足弱项的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对企业的用人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加了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进而使院校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职业规划竞赛、企业实训练习丰富了职场经验,提前感受了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可以制定自身合适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也在高职院校建立了人才储备基地,宣扬了自身的企业文化,满足了用人需求,并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提升了学生的工作效率。

3.4  构建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工学评价模式

构建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教育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模式来不断完善和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应当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评级机制,评价内容不仅需要包括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企业实践水平、模拟项目实施效果等技能体系内容,同时也需要包含学生的工学结合积极性以及满意度等,从而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参与人除了包含高职院校的教师和领导外,还需要结合企业对工学结合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身的评价,使高职教学中的评价体系构建能够真实地反映每一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形成全面、有效的实践体系,提高工学结合教育成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实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形成合理、弹性的教学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应该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完善指导方法,致力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升,满足其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丹.“工学结合”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3):102.

[2]陶志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研究[J].财富生活,2019(16):126-127.

[3]孟金龙.构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实践措施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232-233.

[4]梁静.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62-64.

[5]肖引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2019(19):145-146.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