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求学记

2020-06-01马惠玲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委老师

记得来北京工作之前,我被教委领导面试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我曾是一名中师生,与那些能够进京工作的重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生相比,我的初始学历是中专。”

不了解这段历史背景的可能会着急问:“啥?你一个中师生,毕业教高中语文,还能评上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别着急,这些藏在光阴里的故事待我从上学拉开序幕说起。

瞒天过海,我上了小学

1980年,我7岁,离上小学规定的年龄至少还差一年。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天了,只记得一进校门处放了两张长条桌子和几把椅子,两三个老师在那里忙活着报名的事儿。周边围着两三圈家长,也有孩子,家长都是为孩子来的。我个头小,被挤到一个不显眼的角落,等家长三三两两走了,我才靠近老师,给自己报名。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报名的老师问我。

我迫不及待地把预先准备好在心里默念百遍的答案背了出来。

“我叫马惠玲,今年8岁。”

虽然是一个村的,可这个老师并不认识我,因为村子有点儿大。这个问话的老师随后瞅了瞅旁边的老师,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没等旁边那个老师反应过来,我脱口而出:“马春发家的老闺女,小名儿老七,我有两个哥哥六个姐姐。”听我这么回答,老师“扑哧”一下笑了。

“你会数数吗?”

“从1到100我早就数得滚瓜烂熟了,从不打磕巴!”

“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我拿起铅笔在那张写得七扭八歪的纸上找了个空白的地方写上我的名字。

“写得还不错,好了,你的名报好了。”

在那个还不需要户口本证明年龄的年代,为了和隔壁嫂子家年长我两岁的侄女一起上学,我多报了一岁,瞒天过海,蒙混过关,上了小学。

名列前茅,我上了重点中学

在小學,农村有好多民办教师,但我很幸运,赶上的多是国家正式教师,其中,有个马老师学识渊博,数学课他教我们速算,令其他班的同学羡慕不已;语文课,他朗诵唐诗宋词抑扬顿挫,把同学们带进美妙的意境;还写一手漂亮的书法。那个时候我觉得马老师无所不能,在他的影响下,我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三年级学习珠算,我的珠算顶呱呱,因为父亲是会计,早就耳濡目染。不仅学会了加减,甚至还会一些简单的乘除。记得那时候给老师当助手,判作业,一个一个检查同学们的加法口诀写得对不对。四年级接触毛笔字,不但向老师学,回到家里还跟父亲学。那时候每天中午的必修课就是“三练”。回到家里先练习珠算,练习手指的灵活与计算速度,打165或16875,连续相加十次,最后得出1650或168750。然后就练习软笔书法,等到父亲下班回到家里给我用红笔圈出写得好看的字,当时最盼望的事儿就是父亲多画几个圈圈,那些黑字用红圈点缀得格外俊朗,写得不好的字爸爸还给示范一遍,得到父亲一番鼓励后便心满意足地去吃中午饭。吃完饭,趁着父亲休息的空当儿练习骑自行车。

小学六年级,我到雷庄中心小学去上学,遇到了艾凤翔老师。艾老师个头不高,略显富态,讲课说话干净利落,语速偏快,性格要强,书教得好,班带得也棒。记得1986年我以全工委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雷庄工委中学。

在那个还没有撤乡并镇的年代,雷庄工委包括雷庄镇、九百户乡、宜安乡、解各庄乡。不知道当年统考整个工委共有多少考生,只知道在工委所辖区域内选拔了前100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录取到雷庄工委中学。

百里挑一,我上了中师

来到雷庄工委中学,我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贺宗新。贺老师三十多岁,个子不高,眉清目秀,浓黑眉毛下架着的眼镜透露着他的学识,红润的脸庞下上扬的嘴角写满了他的平易,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深受学生喜爱。但因贺老师工作调动,到了初三我的班主任换成了教化学的李玉芝老师。李老师,经验丰富,讲课沉稳,一丝不苟,对我更是呵护有加,对班级的几个“中专”苗子不忘耕耘,精心培育。

中考报名前,李老师找我谈话,认为考中专把握大,建议报考中专。那个年代,考中专就跟考大学一样,解决户口,解决口粮,解决工作,解决干部编制。所以,对农村学习优秀的孩子来说,考中专是首选,多数是考不上中专才去读高中。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对自己“前途”的选择似乎没有太多主见,回到家去征询父亲的建议。

当天晚上吃饭时,我跟父亲聊起报考的事情,父亲放下手中的碗筷,特别认真地跟我说:“老闺女,你是咱们家的老疙瘩,爸爸也面临着退休,你考中专呢,你妈我俩也就没啥经济负担,也就没啥后顾之忧了。爸爸一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咱们家也缺个当老师的,要不咱就报考中师吧?”

听了父亲的建议,我点了点头,也好,这样既可以给父母减轻点儿经济负担,也不辜负父母的期盼。

可话说没两天正赶上姐姐周末从市里回来,她听说我报考的事儿,跟我说:“我还是建议你读高中,你读高中考大学将来会更好,不行,我们供你。”我心里特别明白姐姐为啥让我这样选择。因为当年她成绩优异,初二年级刚毕业就被县一中选拔录取,中考报志愿,她有能力考中专,可是她却毅然选择了读高中上大学。

理智上我也挺想上高中考大学,但在情感上我确实挺心疼父母。父母拉扯我们九个孩子不容易,倾尽所有供我们读书。姐姐跟我说的我都懂,但是不想给姐姐们增加负担。所以最终在填志愿时,我听取了老师和父亲的建议。

1989年夏天,如父母所愿,如老师所愿,我在全县六七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当年我们县考上中师的不过六七十人。所以说百里挑一,一点儿也不夸张。

优中择优,我上了师专

在那个具有近百年历史、古朴美丽的河北滦师校园,我遇到了善解人意年轻的班主任耿老师,音乐“指挥家”冯老师,说话连贯流畅的刘老师,生动形象表述的张老师,读懂人心理的李老师……在我眼里,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每位教师都为我以后比较全面地发展夯实了基础。跟他们,我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弹脚踏琴,拉手风琴;学会了跳马、前滚翻、后滚翻、打篮球;学习素描、简笔画、水墨画;学习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学习演讲、讲故事、读书分享;学习教育方法、教学技巧;并养成了每日读书看报背诵诗词的习惯。我还曾得过“五项全能冠军”,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

三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1992年我中师毕业。那一年,没有本科保送,却破天荒地迎来了第一次专科保送,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列于保送唐山师范专科学校(唐山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榜首。

在那里,我带着工资读了两年全日制专科,这两年为我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喜欢老师讲莎士比亚,讲雨果,讲司汤达,讲莫泊桑;讲鲁郭茅巴老曹;讲古汉语讲现代汉语;讲阅读与写作。

有一次,教写作的张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进来,对我们大大表扬,特别表扬。表扬我作文写得真实,动情。表扬我们班的同学优秀,他说:“你们中师学历提高班的同学比参加高考的中文系学生优秀,作文写得比他们有灵性。”或许是年少轻狂,或许是过于自信,对老师激励的话语我总是信以为真。不过,老师越激励,学习就越带劲,上课反应就越积极,课下学习便越踏实。

下课之余,只要有时间,便走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或把书借回来趴在床上、猫在被窝打着手电阅读。不仅读中国,也读外国;不仅读文学,还读哲学;不仅读名家教案,也读教材教法;不仅读教育学心理学,也读逻辑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学时做的读书笔记,一本又一本。

我庆幸我是一名中师生,它奠定了我全面发展的基础;我庆幸被保送到唐山教育学院继续读书,它给了我作为语文教师学习的方向及必备素养。

学无止境,自修提升

1994年夏天,我专科毕业,被分配到县重点中学当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但是我的求学并没有因此止步。边工作边学习,学习与工作成了生活的常态。1999年我自修本科毕业,2010年我考上河北师大研究生,2013年研究生毕业。

这就是我的求学记,它并不像作画一挥而就,也不像为文一气呵成;倒像一场马拉松,在一个个目标完成后水到渠成。有似登山攀爬的艰辛,亦有似海中徜徉的情致。我想说,学历是一纸文凭,是学习经历的最好证明,它只能代表过去;学力是一种能力,是耐力与韧性的最好见证,它决定你的未来。

猜你喜欢

工委老师
中共梧州城工委
成立学校少工委 推进少先队改革实施
积极探索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新路子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申请书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同意函
关于加强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