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表现性评价引导语文实践活动落地生根

2020-05-30胡根林

语文建设·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评价活动

胡根林

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与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强文化自信”。用以往教材编排设计的单元类型来指称,这个单元属于典型的活动单元。如果我们把“双新”(新课标、新教材)前后的这两种理念贯通起来,这个单元的教学其实就是解决如何通过教师引导的活动来实现学生“当代文化参与”的问题。

一、“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教材编排及特点

“当代文化参与”需要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和提出、分析和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编者围绕“家乡文化生活”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第一个学习活动“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要求学生面对日常生活,梳理值得记下的“人和物”的素材,从熟悉的场景中激活记忆,凝练认识,感受家乡的底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第二个学习活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要求学生从不同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保护、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在某一个专题方向深入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第三个学习活动“参与文化建设”,建议学生从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成写成建议书,陈述建议的内容、理由及实施步骤和可行性等。

总体上看,该单元教材设计有以下特点:

其一,学习要素相对明确。三个学习活动,每个活动的学习要素都相对明确。

其二,学习内容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一方面,三个活动的学习内容之间有层递性,前一活动为后一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该单元置于第五单元《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之前,从“我们的家园”拓展到“乡土的中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其三,学习支架较丰富,可操作性较强。三个活动,除了“活动提示”外,教材还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学习支架,如活动一的《访谈记录表》和《历史建筑登记表》,活动二的“选题参考”和《调查报告结构表》,还有编者提供的《调查的技术》等三篇学习资料,教学参考书中提供的《弘扬传统文化,扮靓现代生活:济南市历城区民间扮玩队伍调查报告》范例。这些支架为学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学生参与当代文化生活,这个学习过程可以视为项目式学习或问题化学习。众所周知,无论是项目式学习还是问题化学习,都必然包含“提出问题(项目选题)、规划方案(项目设计)、解决问题(项目执行)、评价反思(项目展示)”四个环节,但令人遗憾的是,不论教材还是教学参考用书,在该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或教学指导中,竟然都没有涉及评价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活动过程表现得怎么样,通过活动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到什么程度,有哪些方面的收获,都没有进人教材编者的思考范围。这无疑制约了该单元的教学实施,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社会调查方面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二、“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实施现状及反思

美国课程论学者古德莱德曾提出课程运行的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体现了课程从创制到实施的变迁过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背景下,我们把这个变迁过程凝练为两句话:“课程标准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其中,“教材内容教学化”给教材内容的教学实施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尤其类似“家乡文化生活”这类耗时耗力又不易见到成效的活动单元。

为了了解该单元的教学现状,笔者在区域层面作了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十位语文教师作了微信访谈,总体情况如下:

对于“未实施”的情况,笔者追问了原因。教师A和教师B抱怨高一教材内容太多,尤其围绕《乡土中国》开展的整本书阅读占了大量课时,活动单元根本顾不过来;教师c明确说,这个单元跟考试无关,教与不教都不影響学生语文成绩。对于“选择其中一项活动实施”的三位教师,选择的都是活动一,两位选择让学生做一般的“家乡风物志”,一位选择让学生搜集历史建筑资料。对于学习结果,两位只让学生搜集资料,完成表格填写;一位让学生分组做成墙报展示交流。

对于“调到高二学农时间实施”的情况,笔者对四位教师所在学校作了专门的调研。这些学校每届学生都在高二上半年有一周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所考察之地多为农村,故称“学农”。把本单元的活动穿插进“学农”活动中,倒也无可厚非,让人担忧的是活动成效。笔者调取了其中一所高中往届高二学生的“学农”成果集。这所学校是上海市示范性高中,学生每年四月到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为期一周的“学农”,其间要完成相应的社会调查,并形成一份调查报告。从成果集的目录看,学生的调查范围很广,看看篇名都觉得颇为可观:《关于大别山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大别山环境调查》《大别山小额信贷调查报告》《大别山五项基本土地使用情况》《大别山八湾战略研究》《关于大别山的茶叶与市场》……其中有篇题为《关于大别山农村建筑的调查报告》,调查的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镇泗河村的农村建筑,笔墨略有费孝通先生社会学田野调查经典名作《江村经济》之风采:

根据我们采访的住家农户介绍,该地农村建筑主要分为瓦房和楼房两种。所谓瓦房,大概是指主体为土木结构,建筑材料为黄泥砖和瓦片的老式房屋;楼房则是指近些年来重建的平顶房,主要建筑材料是水泥钢筋和火烧砖。而我们认为,该地农村建筑也可分为老式、过渡式、新式三种……。

翻阅成果集,笔者心情异常复杂,既惊喜又遗憾。惊喜的是,当代学生能有这样的观察视角和眼光;遗憾的是,四十多篇调查报告格式上竟无一是规范的。结构上,从标题到摘要,到主体(调查背景与目标、调查步骤与方法、调查内容与分析),到结论和建议,结构完整的不多,更不用说能提供调查的相关“附录”和“参考文献”了。语言表述上,叙述体和描写体有之,议论体也不少,唯独少见客观平实的说明体。这里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恐怕是教师指导不力甚至指导缺位。

综合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活动单元可能是新教材实施的盲点。从教师对该单元“要不要教”的态度,到投入的教学时间和实施的准备情况,活动单元的学习落实很不到位。这并不是某些学校或某些地区的个别现象,而且很可能是目前新教材实施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第二,教师对活动单元的认识和行动之间存在矛盾和两难。一方面对活动单元认可度较高,认为它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成绩有很大帮助,但实践中却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而顾虑重重。

第三,评价是制约语文活动单元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评价作为教学杠杆,在教学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教师面对活动单元,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来监控学生的进步,不能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由于耗时耗力,且难以验证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面对外部考试压力,多数教师选择更为保守同时更为稳妥的应试途径。

三、“家乡文化生活”单元实施的关键问题及教学示例

语文活动单元,语文性当然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历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换言之,在语文活动单元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完成任务之后,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方面取得哪些成果?这需要通过表现性评价来考量。

1.表现性评价:活动单元实施的关键问题

众所周知,在课堂系统中,评价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因子。正如米切尔(Mitchell.R.)所说:“评价向人们(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人)传递了一种信息:在教学中,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哪些东西是不重要的。”埃尔顿(Elton.L.)和劳里拉(Laurillard.D.)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改变学习方式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改变评价系统。”由此看来,当语文活动单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语文教学系统时,势必遭到既有因素,尤其是评价方式施加的阻力。因为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通过纸笔测试这种评价工具来收集学生知识增长和学力提高的依据、作出教学判断,而对于语文活动单元而言,纸笔测试并不适合。

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新的学习方式与既有的评价方式不相匹配,其结果只能有两个:要么新的学习方式被扼杀和同化,系统继续以原有的方式运作;要么引入新的评价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达到新的平衡,这时课堂系统就会以新的方式去运作。而现实的情况是,与新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没有及时跟进,活动单元的教学必然会陷入两难的困境。由此,引入新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表现性评价是指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发展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集中于静态的,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低层次认知过程,而忽略了动态的、以言语技能为核心的高层次认知过程。评价方式的严重失衡使語文教学,尤其是活动单元中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处于一种“失重”和“悬浮”状态,能力培养难以落地。运用表现性评仅能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表现性评价被称为“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式”。表现评价的优势在于通过外在行为表现的分析,评判学习者内在能力或倾向的发展,正好消除了传统评价的弊端,是与语文活动单元最相匹配的评价方式(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不论从评价内容还是操作特点看,表现性评价都非常适合语文实践活动,是实现有效评价的最适切方式。

2.“家乡文化生活”表现性评价应用示例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应用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程序可分为四步:第一,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第二,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表现任务;第三,根据目标和任务开发评分规则;第四,应用评分规则引领教和学。

我们以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为例具体来谈。

第一步:任务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其中第一条与此有关:聚焦特定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报告。就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开展交流研讨。

显然,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技能是本次任务的核心目标。当然,为了搜集调查报告所需要的数据,学生要尽可能地去阅读相关材料,访谈相关人员,但是这些阅读和听说的技能最终都为完成调查报告的写作服务。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也可能要进行小组合作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社会技能,但这种技能也必须在写作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得到。本次任务所指向的学习目标应该是由小组或个人提供一份“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通过分解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情况,可以把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报告内容围绕一个研究问题展开;

(2)能够预料到读者可能在哪些地方存在理解困难和疑问,并对此进行重点说明;

(3)能够使用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能够区分二者不同的价值;

(4)能够以图形、表格、地图等形式组织材料。

第二步,描述任务情境。

祝贺你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助理,为了更好地和村民(居民)沟通,促进乡村(社区)文化健康发展,倡导新文化、新风尚,建设和谐村庄(社区),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请你针对村民(居民)文化生活问题进行一次调查,提交给村民(居民)委员会,你的报告将作为本村(本社区)文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你可以选择一个同伴或者一个小组一起工作。须特别提醒的是,在完成调查报告时,一定要注意报告是给村民(居民)委员会看的,所以应该考虑如何让他们对你的报告有兴趣。在整个调研和报告撰写中,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第三步,列举任务清单和成果形式。

提交一份“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应做到:

(1)围绕所调查的问题展开自己的观点;

(2)报告内容能够吸引村民(社区)委员会的兴趣:

(3)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调查数据;

(4)能够使用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并能区分二者不同的价值。

成果形式:书面的调查报告

第四步,提供任务程序和支架。

(1)讨论你(本小组)打算就哪一个问题展开调查,并将计划告诉老师。

(2)师生共同讨论两个以上调查报告的样例,明确评分规则(体现参与式评分规则的设计程序)。

(3)讨论你想要的问题及搜集信息的方式,需要思考下列问题:

○是用问卷还是访谈?

○如果是问卷,怎样呈现这些问题?

○如果是访谈,是否需要一个访谈提纲?

○采用面谈还是电话采访?

○访谈时需要录音吗?录音的话,该怎么向被访谈者解释?

(4)在问你的同学之前,讨论你呈现信息的各种方法,记下你将使用的所有可能方式,看哪一种更能引起受访者兴趣。

(5)向受访者提问并记录结果。

(6)信息搜集起來之后,与同伴一起讨论,为了使调查报告达到下列目的,我们该如何组织调查和取得信息?

○使村民(居民)委员会的人更容易记住你所调查的结果。

○使村民(居民)委员会的人对你调查的信息产生兴趣。

○想一想那些可能对你的看法持反对意见的委员,并用你的报告改变他们的看法。

(7)选择其中的一条作为调查报告写作的目标,并根据你们的目标确定呈现观点和信息的最好方式(建议使用EXCEL软件来处理信息,这样生成图形更为方便快捷)。

(8)打草稿并考虑其优缺点。如果你认为有必要,可以让别的同学阅读你的草稿并提些建议。

(9)在充分考虑别人意见基础上写出定稿。

(10)在班级展示你的报告,并向同学说明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组织报告。你可以用一些图表解释你的内容,也可以使用提示卡片帮助记住主要观点。需要引起你思考的问题有:

○你觉得自己的调查报告达到目的了吗?

○与书面报告相比,口头表述有什么不同?

第五步:分配任务完成的时间(5课时)。

第六步:考虑参与式的评分规则设计,将评分规则的呈现融入任务设计中。

附:调查报告评分规则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评价活动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