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0-05-28程柚圆

医疗装备 2020年9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心率

程柚圆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景德镇 333000)

呼吸衰竭指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换气功能、肺通气功能障碍,受此影响,人体处于缺氧状态,或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引发诸多代谢或生理功能紊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传统多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此类患者。有报道[1]指出,呼吸衰竭患者在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若能辅以优质且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62.4±5.1)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4岁,平均(62.2±5.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能与医护人员沟通;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SERVO-900C型无创呼吸机(石家庄倍康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治疗:患者带机后,用容量控制通气12 h,后伴随患者病情实况,改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通气量为6~10 L/min,每分钟呼吸12~20次,呼气末正压(PEEP)3~5 cmH2O,调节呼氧浓度(FIO2),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100%,依据患者通气情况酌情调节各项参数。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及康复后的专门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1)强化心理护理:针对难以耐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做好传统心理护理工作,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筛选出中重度焦虑患者(>60分),采用支持和疏泄焦虑疗法对患者进行强化心理干预;采用注意力分散法缓解患者症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神经心理科医师进行会诊;此外,叮嘱患者家属以积极姿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稳定患者情绪,给予其心理安慰与支持,增强其信心,为治疗奠定基础与准备。(2)及时调整无创呼吸机的各项参数:无创呼吸机基本的工作模式是自主/时间控制通气模式,护士需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动脉血分析结果、医嘱等,合理设置各项参数;初始治疗患者的吸入氧流量需要调节为3 L/min,依据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使其维持在90%~95%;控制初始吸气压力值为8~12 cmH2O,依据SaO2值及潮气量,持续加大,直至患者呼吸稳定;控制初始呼气压力值为2~4 cmH2O,潮气量为6~10 ml/kg;调整好各项参数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 h后,监测血气指标,此后,每日检测1次,依据病情调整时间。(3)清除气道分泌物:叮嘱患者适量饮水,稀释痰液,教会患者有效咳嗽的方法;针对痰液黏稠患者,采用雾化吸入,每日2~3次,拍背辅助其排痰,必要时,还可采用ACAPEIIA型机械辅助排痰仪辅助患者排痰;采用吸引器轻柔吸引物理咳痰患者。

1.3 临床评价

(1)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2]评定两组的生命质量,包含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症状等,每部分0~100分,分值与患者生命质量呈负相关。(2)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SaO2。(3)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心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GRQ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SGRQ评分比较(分, ±s)

表1 两组SGRQ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例数 日常活动能力 疾病影响 症状观察组 30 64.37±11.95 75.83±11.98 51.41±12.60对照组 30 72.34± 9.87 84.67±12.56 64.69±15.07 t 2.45 2.63 3.05 P<0.05 <0.05 <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呼吸频率与心率比较

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呼吸频率与心率比较(次/min,±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呼吸频率与心率比较(次/min,±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心率 呼吸频率观察组 30干预前 26.84±1.98 102.84±9.72干预后 20.02±1.06a 72.23±8.69a对照组 30干预前 26.59±1.30 101.75±8.91干预后 21.86±1.01 81.84±7.82

2.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PaCO2、PaO2、Sa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后血气指标比较(±s)

?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一种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呼吸疲劳、耗氧量增加、通气功能下降及气道阻塞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3-5]。临床多采用无创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具有效果确切、无创、安全及操作简便等优点[6-9]。但是,尽管患者对此易于接受,但仍存在一定的护理问题,如呼吸窘迫、肺部感染及焦虑情绪等[10]。对此,做好全面、深入的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SGRQ评分可以反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受损程度,其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健康状况越好[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健康状况。呼吸频率、心率与心肺功能间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说明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观察组PaCO2、PaO2、Sa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及呼吸窘迫情况,降低耗氧量。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患者在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开展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心率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心率多少才健康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