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品质建设安徽内河生态航道

2020-05-26王书文

中国水运 2020年3期

王书文

摘 要:航道工程的建设不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而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航道工程建设当中,生态航道的建设是内河航道建设的发展趋势。当前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理论基础薄弱,有理念无方向,本文通过对生态航道内涵的解析,提出了安徽生态航道建设的几个方向,并总结了有效提升内河生态航道建设品质的建设管理手段。

关键词:安徽内河航道;生态航道;建设方向;品质提升

1前言

安徽省水运资源丰富,规划以东西向的长江、淮河,南北向的沙颖河-江淮运河-合裕线-芜申运河为核心,以流域内其他三级、四级航道为延伸,形成通达省内主要城市群,连接沿江沿海地区的“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全省干线航道网。目前全省共规划航道里程约3200km,其中三级以上航道里程约60%、四级航道约40%。

随着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水运交通就其运能大、污染少、能耗小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十一五”以来,安徽水运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航道建设主要以提升航道等级、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改善通航条件为主要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未来航道工程的建设不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而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航道工程建设当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思想来建设内河航道是航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航道的建设是内河航道建设的发展趋势。

2生态航道的内涵

生态航道的概念提出较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逐渐发展成一个系统的学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生态航道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论,生态航道是指具有生物多样性、功能合理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特征的现代化航道,是指在航道的建设、维护、运行过程中,除了满足各类船舶航行条件和航道承载力要求外,还能科学合理地协调河流生态、防洪、景观、文化、休闲等其它功能,并促进河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航道。

3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方向

3.1航道建设生态问题

“十一五”以来,安徽水运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航道建设主要以提升航道等级、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改善通航条件为主要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航道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生态问题:

(1)河流连续性的破坏。河流渠化后,由于水体封闭,水动力丧失,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上下游河道内水体及水生生物失去交换条件,鱼类洄游受阻。

(2)河流自然形态的变化。航道裁弯取直等直线化措施改变了河流自然的基本形态,水动力条件异常,导致河流流速加快,加剧河岸及堤防的侵蚀,影响河岸生态系统。

(3)疏浚工程导致河道内水生生物栖息地破坏,水生态环境改变,致使包括鱼类在内的水生生物、底栖生物资源的减少和流失,河道内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4)只注重岸坡的防护功能,缺乏生态景观效果。传统硬质护岸可渗透性差,隔绝了水土之间的物质交换,使依赖河道过渡区域的生物种类失去生存的环境。

(5)长期受水位变化的侵蚀、船行波的冲刷,岸坡崩塌变陡,水陆交错河岸带淘刷严重,滨河带生态功能薄弱。

(6)航道施工、运营期间,船舶生产、生活污水、垃圾排放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水环境功能下降。

3.2生态航道建设方向

生态航道的建设应以航运为主,综合协调水利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人文景观等多方位为一体,共同打造水上“生态走廊”。具体的建设方向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3.2.1环保疏浚及弃土利用

环保疏浚主要考虑疏浚过程中要满足环保的需要,设备的选择,需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环保疏浚的特点和要求。考虑采用进口环保型挖泥船,或经简易改造安装了国产環保绞刀头和高精度定位(绞刀深度定位、船舶平面定位)装置的挖泥船进行施工,以减少施工二次污染。

对于大量疏浚土方开挖要提出合理可行的弃土利用和土方调配方案,合理保护、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显得尤其重要。与市政、水利、农业各部门进行对接,针对各行业对土资源的需求和要求,充分发掘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环境、效益分析,确定有益的利用方案,包括工程型综合利用、农业型综合利用、改善环境型综合利用等。可用于两岸的绿化用土,改善环境;利用低洼地和废弃鱼塘进行堆存,造地复耕、改良土地;固化后用于路基的填筑,或者用于当地建筑市场填土等。

3.2.2生态护岸

生态型护岸可分为植被型护岸和综合型护岸。植被型护岸是完全采用植被对岸坡进行防护,主要针对水域宽阔、河床滩地较缓、水流流速小的河岸,需要因地制宜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和植物材料对岸坡进行防护和加固。综合型护岸是采用植物与人工材料相结合的护岸型式,主要针对河道宽度受限,水流流速较大,航道治理中需要人工防护的岸坡,综合型护岸是在传统护岸的基础上寻求生态效果,既要满足护坡结构强度、稳定及抗冲刷要求,又要克服传统护岸的可渗透性差、景观差、生态性差的缺陷。目前较多采用的结构型式有透水式混凝土箱式护岸、空心混凝土联锁块铺面护岸、自嵌块挡墙护岸、钢丝网石笼护岸、生态袋护岸、土工网垫护岸等等。

3.2.3河岸生态修复

河岸生态修复可从河岸林带修复、河漫滩植被修复、人工湿地营造等方面进行。河岸带是水陆交界地带,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能够在河流断面上对水域和陆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起到缓冲作用,能够在纵向上增加河流连续性,贯穿连接河流沿河景观,对保护水陆间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岸林带修复可针对因城市建设、非法码头岸线占用、林带砍伐等导致的林带破坏段进行生态重建,增补种植;对航道疏浚开挖河段破坏的河漫滩植被进行群落恢复,分层次增补绿化。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湿地系统通过增加径流下渗量、延缓径流流速、增加停留时间等能够将污染物滞留并将其吸收、降解,从而使水质有较大改善。在河道宽阔地段河岸营造人工湿地有助于改善河道水环境。

3.2.4水生物恢复

航道施工活动会导致部分区域悬浮物浓度增加,对相应水域内的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是对鱼卵、仔鱼、幼鱼等早期资源的直接伤害;同时悬浮物浓度增加将导致饵料生物资源减少。各种类型的污染物排放以及施工机械、船舶产生噪声惊扰均可能对处于繁殖期的水生生物形成干扰。同时,工程施工将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压缩水生生物的活动空间,对河道内水生生物的物种交流产生阻碍。具体措施上,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补偿疏浚工程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中的各类保护鱼类:鲤、长吻鮠、鲢、鳙;也包含底栖生物:螺类、河蚬、贝类等。

3.2.5构建水生物通道

船闸、节制闸等梯级建筑物的修建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上下游河道内水体及水生生物失去交换条件,鱼类迁徙通道受阻。考虑鱼类的上溯习性,目前主要是采取建设人工鱼道措施进行补救,对新建的梯级建筑物配建人工鱼道。另外,为了增加航道内水生生物的安全的产卵区和孵化区,构建水生生物栖息地,采取建设人工鱼槽、透空鱼巢砖等形式构建生态魚礁。

4提升生态航道建设品质

4.1提升设计质量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勘察设计中,坚持尊重自然、因河而定、因地制宜。严格遵循“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标准化设计、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原则,从工程的安全性、环保的标准性、寿命的耐久性、施工的操作性、维护的便利性等维度,综合评估设计方案,做到精细设计。

4.2提升工程质量

做好以“合理方案、合理工期、合理造价”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策划,推行“现场布设合理、施工工艺先进、管理行为规范”标准化施工理念,明确建设质量目标,按照严于规程、高于标准的要求,针对性地制定质量工作实施计划,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4.3强化生态环保意识

完善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合理选用降低生态影响的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少填少挖、取弃平衡;实施航道沿线绿化美化行动,支持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推动疏浚土方、建筑垃圾的综合治理和工地水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的绿色观念,全面落实党中央环保工作方针政策,以保护蓝天、碧水、净土为重点,强化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保意识。坚持生态环境保护“零容忍”的工作态度,建立生态环保管理体系,实现现场生态环保管理规范化。

4.4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项目管理制度,落实项目管理责任,严格进行项目考核奖惩。重点从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两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行政与技术管理共生共进,互促互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着力形成“业主单位主导、勘察设计保证、施工单位关键、工程监理管控、各方服务支持”管理机制,协同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5结语

安徽省是全国内河航运大省,航运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安徽航运当前正处于航道互联成网的发展机遇期,已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和大宗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生态航道的建设正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在带动沿河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人水和谐”。

参考文献:

[1] 严登华,窦鹏,崔保山,谢湉,王浩.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理论框架及关键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2 54(6):755-761

[2] 刘均卫.长江生态航道发展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9.

[3] 王韶伟,徐劲草,许新宜.河流生态修复浅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5/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