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幼儿问题行为的形成与矫正策略

2020-05-25丁娜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问题行为幼儿

丁娜

摘 要: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多数幼儿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行为,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耐心的矫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然后针对如何矫正幼儿的问题行为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幼儿;问题行为;形成;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053-01

幼儿的问题行为指的是他们和普通幼儿的行为相比所表现出来的不恰当行为。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都比较喜欢模仿。在家庭、社会以及幼儿园中,他们的行为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当幼儿产生问题行为之后,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矫正幼儿的问题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1.幼儿问题行为的形成原因

(1)家庭原因。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以及生活习惯,甚至是心理健康情况都会对幼儿的行为造成影响。有些家长的性格比较暴躁,在行为上比较粗野,这很容易成为幼儿的不良模仿对象。还有些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缺少耐心,经常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行为,使得幼儿形成了畏惧心理、怨恨心理以及过度反抗的心理。

(2)幼儿园原因。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但是,有些幼儿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教师的教育思想也不够端正,在处理幼儿的问题时缺少爱心和耐心,造成了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幼儿园对于德育教育缺少重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行为。

(3)社会原因。当前社会的主流环境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对幼儿的发展不利的因素。有些动画片中的内容就会为幼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倘若动画片中带有攻击性的镜头,幼儿也会不自觉模仿,对他人造成伤害。在社会上,经常会有一些人存在不好的行为,如打架斗殴、脏话连篇、赌博盗窃等,这些都会造成幼儿产生问题行为。

2.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

(1)冷静处理,尊重幼儿的人格。幼儿的问题行为,虽然看起来不是道德方面的问题,但是很容易使幼儿的道德品质受到影响。当发现幼儿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冷静的处理,分析幼儿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对幼儿的人格给予足够的尊重。比如,有一个幼儿经常会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放到自己的书包里,带到家里去玩。这个幼儿在最开始产生这种行为时只是出于好奇,或者产生了本能的占有欲望,并没有将这种行为等同于“偷”。倘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心理不够了解,对幼儿的人格不够尊重,直接指责这名幼儿是“小偷”,并且对其进行打骂,很容易使幼儿的心灵受到伤害。倘若教师和家长能够对幼儿的这种行为进行冷静的处理,引导幼儿体验一下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之后的心情,然后为其讲道理,鼓励幼儿主动将玩具还给小朋友。这种处理方式能够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自己的行为。

(2)采用暗示,唤醒幼儿的自尊。在面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时,教师和家长要多采用暗示的方式,将幼儿的自尊心唤醒。有些幼儿虽然表面上不在乎自己的问题行为,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希望改正自己的行为。因此,当教师和家长发现幼儿出现问题行为之后,可以采用一定的动作或表情对幼儿进行暗示。如,摇头、摆手或者目光等,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并且马上停止。当幼儿将自己的缺点改正,并且取得一定的进步以后,教师和家长要表扬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也能够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3)因势利导,改变不良的倾向。在处理幼儿的问题行为时,教师和家长还要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将幼儿的不良行为的倾向改变。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常常不能明辨是非,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们需要成年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向正确的方向成长。比如,有的幼儿喜欢捉虫子,甚至以吓唬其他小朋友为乐,将其他小朋友吓哭。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应该压制自己心中的怒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去引导幼儿。他们应该和幼儿一起观察昆虫,引导幼儿掌握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的好处和坏处。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还能够将幼儿的问题行为引导为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4)因材施教,达到理想的效果。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成长环境以及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在处理幼儿的问题行为时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对于性格比较倔强的孩子,教师和家长常常拿他们没有办法。这时,可以采用隔离法或者消退法来对待幼儿的问题行为,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有一个幼儿因为妈妈买的早餐自己不喜欢而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停。妈妈急的对他不断的训斥,他也不进幼儿园,甚至还在地上打滚。这时,教师可以将这名幼儿抱到办公室当中,给他时间让他自己冷静。一段时间之后,再去为他讲道理。这样一来,幼儿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行为。

总而言之,幼儿的问题行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家长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矫正幼儿的这些问题行为,冷静处理,尊重幼儿的人格,采用暗示的方式,唤醒幼儿的自尊心,因势利导,改变不良行为的倾向,因材施教,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芳,李娜娜.3-6岁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学习品质的关系[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5):57-61

[2]汪文静.教师应对幼儿问题行为存在的问题及矫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2):74-76

[3]毛欢欢,寇二虎,李欣怡.家庭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幼儿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J].教育观察,2019.8(03):139-141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问题行为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谈学生学习不作为的正向引导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