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及其他副省级城市人才环境的因子分析及政策建议

2020-05-25赵超

辽宁经济 2020年5期

赵超

〔内容提要〕 人才被视为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人才政策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单一城市的视角对各城市的人才政策和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挖掘了沈阳市及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人才环境的主成分因子,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不同环境因子对人才发展水平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合沈阳市区域特征的人才政策建议。

〔关键词〕 副省级城市 人才政策 人才环境因子

人才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人才资源的投入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在“以人为本”根本国策下,人才的培养、吸引、利用和挖掘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

一、各城市人才环境的因子分析

目前,我国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是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青岛、济南、宁波、厦门、武汉、成都、西安、广州、深圳。本研究对这15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情况、教育和公共服务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了搜集。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搜集了15个副省级城市的120条初始数据。为了探究影响各城市人才发展状况和人才引进效果的关键影响因子,寻找影响城市人才发展水平的环境因素及政策性因素,本研究基于城市人才环境的相关分析,对30个研究变量进行了因子分析。

(一)研究变量

各城市人才环境的相关变量包括30个数值型变量,分别为GDP、GDP增长率、第一产业GDP占比、第二产业GDP占比、第三产业GDP占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工业企业数、内资工业企业数、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数、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数、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公共汽(电)运营数、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土地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住宅开发投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道路交通等效声级、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末总人口、在校学生数、医院和卫生院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职业(助理)医师数、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

(二)主成分因子分析

对上述30个研究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14个主成分因子。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5个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同时这5个变量解释了全部变量组合方差的89.38%。由此可见,这5个主成分因子是最重要的因子成分,其他不重要的因子可以忽略。

(三)因子荷载分析及因子分类结果

根据上文因子分析结果,选择前5个最重要的主成分因子进行因子荷载的计算,并构建因子荷载矩阵。数据分析结果发现,5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与不同的变量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因此将30个指标按高载荷分成五类,并根据高荷载指标的含义和专业知识将5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经济因子、社会因子、环境因子、工业因子和投资因子(见表2)。

(四)因子得分

表3描述了各副省级城市在五大主成分因子上的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其中,广州市在经济发展存量和社会服务保障方面都排名前列,但其固定资产等投资额度具有惯性,影响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深圳市在经济发展存量上存在巨大优势,虽然其在第二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上相对较低,但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活力。然而,深圳市在社会服务保障和环境建设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哈尔滨、长春、成都、武汉和宁波分别在不同的因子上具有较高得分,城市发展不均衡。沈阳、杭州、济南等其他城市在6个因子上的发展布局比较均衡,但发展水平都偏低,在人才的吸引力上可能存在不足的问题。

二、环境因子对人才引进效果的影响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进行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见表4)。本研究选择滞后一年的新增常住人口作为人才引进效果的测量变量,即2018年各城市的新增常住人口数据。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6个自变量因子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经济因子与人才引进的效果之间的关系最高,其次为社会因子,工业因子与人才引进效果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他因子与人才引进效果的相关性不强。

(二)回归分析结果

表5是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从回归方程的统计性指标上来看,该回归方程的F值为4.59,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证明回归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有有效性。另外,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调整后R2)为0.56,代表回归方程内的自变量解释了因变量56%的方差,方程具有解释性。最后,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VIF)都在阈值10以下,证明参与回归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综上,回归方程通过有效性检验。从回归分析的结果系数的显著性来看,经济因子和社会因子都对人才引进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经济因子的系数为113210.3,t值为3.77,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社会因子的系数为69284,t值为2.31,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环境因子、工业因子和投资因子对人才引进效果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因子与人才引进效果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虽然不具有统计意义,但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关注价值。

三、沈阳市人才政策的优化建议

(一)利用地缘优势,打造“日韩俄”留学人才聚集区的城市形象

從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因子和社会因子对人才吸引效果的影响非常高。因此,参考广州和深圳情况,这两个城市力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留学人才聚集区”的政策非常成功。其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吸引多地人才的汇聚,最终实现协同效应。考虑到沈阳市的地域特征,可以发挥临近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地缘优势,打造新的人才聚集区。在制度设计上,可以参考广州市首创的“人才绿卡”制度,为来广州创业的各类海外人才颁发“人才绿卡”,持卡人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宣传上,要将政策或口号落实到具体形象的建立上,像企业打造品牌一样,树立沈阳市“日韩俄区域人才聚集地”的城市形象,在人才的头脑中形成固定的第一印象。

(二)围绕核心产业,实现精准引才

根据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沈阳市在经济因子、社会因子、环境因子、工业因子和投资因子上的发展比较均衡,但各因子的发展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由于财政经费的紧张,沈阳市无法向深圳市那样利用“重金引才”的形式吸引高端人才和海外人才。因此,引才的目标要清晰,可以围绕沈阳市的核心产业,以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和机器人等产业为重点,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交流平台等,加大对高水平领军人才、留学回归人才的补贴力度,增强补贴的精确度,通过缩小补贴范围的手段达到提高补贴水平的目的,利用重金吸引高端人才的同时,还有利于帮助树立沈阳市重视人才的正面形象,吸引其他类型人才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进而形成以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好效应。

(三)构建人才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探索人才服务新机制

在人才服务方面,做得最好是深圳市。其利用信息科技的领先优势,建立了集人才数据、政策信息和人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可以提供人才政策的查询服务,人才政策文件的链接服务,人才办事流程的查询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参考深圳市的做法,沈阳市可以通过建立“人才管理和服务一体化平台”的方式,促进人才政策的更好落实,提高人才服务的质量。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为人才提供直观、便捷的保障服务,还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务员的办事效率,是未来人才管理、服务的新机制和新趋势。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