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20-05-25刘思彤

辽宁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主义

刘思彤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我国为推动高质量工业化和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实践。因此,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变革中,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只有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才能以“供给需求”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重塑产业辉煌。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老工业基地

一、马克思主义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辨证统一,改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提升经济活力

马克思指出,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互相调整,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创新与实践便是以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着力点,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引导,重塑产业结构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夯实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基石。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的提升经济活力;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破解我国目前的发展难点和痛点,将过去几十年建立的不合理产业和资源进行重新的分配和布置;从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出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将庞大而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从而依托其自身优势,尽快的占领工业制造业的高端领域。

(二)立足基本国情,抓住社会矛盾,确保产业结构合理布局

唯物辩证法认为,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旧时代发生冲突的矛盾。因此,立足这一基本矛盾,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匹配进行调整便是不断地对落后生产进行更新和推动。

当下,虽然我国经济体量已成为世界第二,但是不平衡不合理的经济发展矛盾依旧十分突出。在一些落后的乡镇地区,收入水平低,就业机会少,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立足国情和社会的发展现状,绝对不能做产业数量的简单“加减法”,而是要统筹兼顾当下和未来、城市和农村,有的放矢的推进改革和发展。

(三)统一发展理念,重塑绿水青山,力争经济协调绿色发展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与人类存在着双向互动性,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引,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将污染大、效益差、技术低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在绿色发展中,自然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将生态要素作为发展动力的一部分,从而重新对原有的产业进行审视和分析,确定出能够取得最优劳动产出的产业。具体地说,供给绿色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损耗或污染排放量;需求绿色就是要减少浪费的消费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经济协调绿色发展的社会。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指导作用

(一)推进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透明化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网络民意已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一大顽疾。在长期“国有”指导思想的浸润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往往是背离市场的封闭式发展。在前有“一汽享受史上最强全方位政府购车补贴”,后有政府出面担保“债转股”的官方行动下,民营与外资企业往往不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产业政策扶持。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得到了新的塑造,新的产业政策不再偏袒地方国有企业,营造出相对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透明化,就是要对市场中所有的企业主体一视同仁。不能通过行政的手段干扰正常的市场竞争,也不能用不合理的定向扶持资金扰乱市场规律。要断绝银行和政府对“僵尸企业”的融资优惠和政策补贴,对经营情况恶化,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正常的破产清算。不仅如此,政府在制定产业和竞争政策时,还应当充分听取民营等非国有企业的意见,从而提高政策的制定科学性,使得政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产业、服务于社会。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机制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创新的根本目标是要将我国的工业水平推进到引领世界发展的高地。因此,借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家支持和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东北三省应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振兴的有利契机,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的基础上,充分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具体地说,装备制造业要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矿产采选业要关小合大,提高作业效率;机床制造业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车船制造业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东亚经贸合作的春风与相关国家优势产业进行联合。

在产业转型机制的创新中,要大力推动劳动力要素的升级和结构优化。没有人才的创新是空中楼阁。因此,政府要在人才争夺战中为优势产业和即将发展的产业做足人才储备。要提高行政效率,解决人才的住房、医疗、就业问题;要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迎接人才,拥抱人才。在产业转型期间,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智囊优势”,建立起“产学融合”的发展机制,从而更好的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证分析

“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因此,对于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必须要以严谨和科学的态度去分析论证。自2015年10月供給侧结构性改革首次提出,历经断崖式增长和GDP主动“挤出水份”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东北地区(辽宁省)GDP负增长也已得到彻底扭转。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12年起,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就处于不断的下滑状态,从9.5%增长率的历史高位下降至2016年的-2.5%。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辽宁经济总体稳中有升,不仅重新回归正增长,还一路向好,于2018年重新回到了5.8%的增长高位。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转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梁 欣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