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诊疗全过程

2020-05-25潘锋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张伯礼轻症方舱

潘锋

国务院新闻办3月23日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等专家,就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专题发布。张伯礼院士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没有特效药和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通过认真总结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规律和经验,深入发掘古代经典名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筛选出了一系列有明显疗效的中医药方和中医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辨证论治,促进了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诊疗全过程,有效减缓了病情发展和医疗资源压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 187例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 449例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开展分类救治

张伯礼院士说,此次调集的全国中医精锐力量早期就投入到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中,总计约4900多名中医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各地,占援鄂医护人员总数的13%,其中包括数百名知名专家,中医药援助队伍规模之大、力量之强是前所未有的。

张伯礼院士介绍,武汉疫情初期武汉各大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形成了新冠病毒最佳传染环境,面对这一严峻局面中央指导组果断决策,通过采取集中隔离、分类管理、中药治疗等措施,仅用了几天就把确诊患者、 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和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这“四类人”坚决隔离开来;同时对于确诊患者也要求分类管理,轻症、重症分开治疗。由于当时很多患者都未确诊,只隔离治疗也只是成功了一半,专家组认为被隔离的患者恐惧、焦虑心理非常严重,而当下又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因此对这些患者要抓紧时间给予中药治疗,一方面不耽误救治时间,有利于控制病情;另一方面对患者心理也是一种安抚,有助稳定情绪,提升信心。专家组根据以往经验建议对“四类人”全部给予中药,即“中药漫灌”,因为对于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中药都有一定疗效,先服药稳住情绪。有的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后,一两天就退热了,咳嗽也减轻了,随着信心的增强要求服中药的患者越来越多。武汉市13个区县严格隔离第一天仅发出3000份中药,第二天增加到10 000份,目前已经达到60多万份。中药早期介入抑制了疫情的蔓延,2月初到2月中旬从“四类人”中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比例超过80%,到2中旬下降到30%,2月底降到了个位数,说明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有效阻止了疫情蔓延,为夺取抗“疫”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伯礼院士说,随着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越来越多,医院收治床位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许多专家建议尽快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中央指导组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决定要求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分类管理,科学施治,轻症患者在方舱医院治疗,重症患者在定点医院救治,国家卫健委及时出台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救治管理规范。但方舱医院不同于一般的医院,将成百上千的患者集中在一個大厅里,如何科学治疗和有序管理成为一个大问题。张伯礼院士和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共同向中央指导组提出中医药进方舱,即建立中医方舱医院的建议并获得同意。第一支由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的209名中医专家组成中医医疗队,2月14日进驻江夏方舱医院,对江夏方舱医院里的轻症和普通型患者采用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医务人员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治疗放在第二位,考虑到方舱很大,温度比较低,首先保证了患者有暖和的病床、热水、热饭,同时加强与患者交流,组织病友集体锻炼,营造了非常融洽的有利于患者治疗的医患关系。

张伯礼院士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新冠肺炎一般重症占比约13%,危重症占比约7%,入住江夏方舱医院都是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对他们的治疗目标是轻症不转为重症。治疗方式是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除给予中药汤剂或口服中成药外,还有按摩、刮痧、贴敷等辅助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患者退热时间、痊愈时间明显缩短,轻症转重症比率明显降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显著提高。开舱以来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轻症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564例,治愈出院392例,部分患者转出。在收治的患者中没有一例转成重症,医护人员零感染,而这一阶段其他方舱轻症转重症的占比率大多为2%~5%,有的甚至更高。江夏方舱医院取得经验后,其他十几所方舱医院的近万名患者,最后也几乎都使用上了中药,覆盖率达到95%,江夏方舱医院的实践证明,系统规范的中医综合治疗显著降低了由轻症转为重症患者的比例。

辅助重症治疗

张伯礼院士介绍说,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的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中国历史也是一部战“疫”史,每一次瘟疫到来时中医都不曾缺席。此次新冠肺炎属于瘟疫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可称之为湿毒疫。湿毒疫是以湿毒为典型特点的疫病,起病隐匿,起始症状温和,传变迅速,多生变证,缠绵难愈,这也是新冠肺炎与“非典”的区别,其更狡猾,更多变,更让人猜不透。证候是中医处方用药的基础,通过对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以及天津、河南等地确诊患者的证候学分析发现,在纳入的800例有病情分级的患者中普通型占67.9%,重症为20.3%,危重症为1.7%,轻型占10.1%,证候学分析结果为中医辨证论治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科技支撑。

张伯礼院士说,通过及时给予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中医药早期介入有效缓解了病情发展,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压力。但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仍要以西医治疗为主,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生命支持至关重要,同时中医也能发挥辅助作用,中西医结合降低病亡率。中医药辅助治疗重症有时候还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医药参与重症救治的经验是中药注射剂要大胆使用,早使用。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对稳定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合水平具有一定作用,用药往往一两天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就稳定了,再过一两天氧合水平也提高了。有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但人机对抗明显,患者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影响了氧疗效果,此时采用通腹泄热的承气汤类方药,一两剂药后大便泄通,胀满消除,氧疗效果明显提高。有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不佳或炎症吸收慢,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与抗生素可以起到协同效应。炎性因子风暴会加重机体炎性反应,使用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的血必净注射液对控制炎性反应综合征有明显效果。疫情期间,中医药参与了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医院的重症患者救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张伯礼院士说,对于恢复期患者中医药可促进康复进程,一些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病毒核酸检测虽然为阴性,但仍有乏力、咳嗽、精神状态差、免疫功能低等症状,肺部炎症也没有完全吸收。中药可清除余邪,扶助正气,改善康复期患者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粘连,促进损伤脏器组织彻底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彻底康复,减少后遗症,恢复期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中药、理疗、艾灸、太极拳、八段锦等。张伯礼院士说,中医早期介入、深度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是“中国方案”的亮点。

筛选“三药三方”

“手里有药心里不慌,每一次大疫过后都会出现好药,所以有一句话‘大疫出良药,大的疫病之后一定会出一批好药。”张伯礼院士说。

张伯礼院士介绍,鉴于疫情期间没有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中外科学家都希望能从老药里筛选出有效的抗新冠肺炎的药。我国学者对已经纳入国家卫健委第五、第六、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中成药和方剂进行了临床疗效同步观察,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

张伯礼院士举例介绍说,金花清感颗粒是2009年H1N1流行的时候研制出的治疗流感的中药,已经上市多年,金花清感颗粒的方子是由《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和《温病条辨》的银翘散两个方子合方组成。麻杏石甘汤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温病条辨》也有近300年历史,它们经受了长期历史检验,是有效的方子,其主要功效是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在金花清感颗粒研制的过程中,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辰院士做过一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论文在美国《内科学年鉴》上发表,研究证明金花清感颗粒治疗甲流的效果与达菲相当,但是副作用更少,價格更低廉。此次在武汉治疗新冠肺炎一线做的一个102例临床对照研究显示,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转重症的比例下降了三分之二,退热时间缩短了1.5天,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改善。

连花清瘟胶囊也是“非典”时研制出的一张处方,其主要功效是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疗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有确切疗效,目前已向意大利援助10万盒。全国9省市23家医院共同参加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纳入284例新冠肺炎患者,结果显示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率、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肺部影像学好转率达到83.8%,对照组为64.1%。临床治愈达到78.9%,对照组为66.2%。在轻症转重症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了50%,此外最新完成的体外实验证明连花清瘟胶囊体外对新冠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性味平和,是一个通治方,此方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截至3月23日,湖北以外的10个省66个定点医院纳入观察的1265例确诊患者,没有1例轻型转为重型,也没有1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1241例也就是98%以上患者已经治愈出院。另外对于57例重型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汤进行临床观察,没有1例转为危重症,已有42例,占73.7%的患者治愈出院,出院患者未见肝肾损伤。

宣肺败毒方来源于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等经典明方,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经过在中药组分库中的组分筛选,研究人员发现发现有两种药材对新冠肺炎“对症”,一个是虎杖,其中的虎杖苷对冠状病毒的抑杀作用最强,第二个就是马鞭草,对于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的损伤,特别是小气道的损伤,微血栓,有很强烈的活性。另外根据对症寻找,马鞭草活血通络散结,助清肺活络,作为佐药,在避免复阳现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加强科研攻关

张伯礼院士介绍,在发挥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优势的同时,疫情期间来自全国五省市8个单位的科研骨干启动了科技部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采集新冠肺炎患者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1月22日,科技部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首批8个应急攻关项目,其中包括对已上市中成药的筛选与评价。国内多家研究机构迅速相应,积极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筛选评价出了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目前收集到已上市抗流感、抗肺炎中成药65种,完成了中成药组分制备、虚拟筛选结合体外评价、细胞因子风暴细胞模型和抗肺纤维化细胞模型建立等工作。研究发现连翘败毒片、芎菊上清丸、清瘟解毒片等对于抑制冠状病毒具有较好的效果;清金止嗽化痰丸、痰热清胶囊、清热感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抗细胞因子风暴作用较好;清瘟解毒片、清喉利咽颗粒、六神丸、八宝丹、清金止咳化痰丸等,具有较好的抗肺纤维化作用。通过将上述研究成果再结合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中医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使新冠肺炎临床治疗更有针对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利用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国家科研平台,开展了抗新冠病毒中药活性筛选研究和新药研发,目前已从中药组分库数据库中采集了2691条化学成分信息,围绕3CLpro、PLpro、RdRp、Spike靶点进行虚拟筛选。联合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开展的体外活性验证研究发现,黄芩、桑叶、诃子、菊花、头花蓼、紫苏叶、金银花、木通、白茅根、车前草等,具有较好抗新冠病毒活性并发现了具有强活性的组分化合物。

张伯礼院士介绍,研究人员还对在临床上具有明确疗效的宣肺败毒颗粒开展了基础研究,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在这一方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所调控的286个关键靶标和21条通路中,包括调控28个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基因,68个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活化相关基因和17个肺部损伤相关基因,它们具有避免或缓解细胞因子风暴,多靶点保护肺脏等器官的作用。按照新药研究要求现已完成宣肺败毒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采用高载药量颗粒剂制剂技术实现载药量高达80%,充分保留处方有效成分,并已完成了三批中试和中试产品稳定性考察。“上述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张伯礼院士说。

3月26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中医药抗“疫”专家经验全球直播,张伯礼院士应邀分享了新冠肺炎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救治经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万人次观看了直播。张伯礼院士表示,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早期介入,深度全程参与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成效。中医能解决一些重大疾病问题,中医和西医优势互补是中国人的福气,中医药应该为中国人健康服务,为全人类健康服务。

专家简介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药现代化研究,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曾获何梁何利医学奖、吴阶平医学奖、树兰医学奖等。

猜你喜欢

张伯礼轻症方舱
张伯礼:生为医者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张伯礼院士每天坚持走7000步
老英雄张伯礼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主编张伯礼院士心系学校,触景赋诗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