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

2020-05-25周晓磊

软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微信小程序课程建设

周晓磊

摘 要: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仍无法较好地完成一个综合实际工程项目的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用性强、涵盖知识点较全面的小程序项目案例作为教学主线进行授课,同时通过参加小程序大赛强化所学知识。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可有效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训课;以赛促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DOI:10. 11907/rjdk. 192029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20)002-0233-03

英标:Design and Practice of WeChat Mini-Program Project Training Course

英作:ZHOU Xiao-lei

英单:(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 China)

Abstract:WeChat mini-program project training course is a highly practical course.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students can not complete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project well after learning a series of classroom knowledge points unde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iewpoint of introducing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mini-program project cases covering knowledge point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as the main line of teaching, whil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mini-program contest to strengthen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clas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effectively strengthens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mprov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and team collaboration ability.

Key Words:WeChat mini-program;project training course;promoting studying with competition;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1]对于小程序的定义为:“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了太多应用,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应用的形态也在不断进化,从传统互联网时代PC端的Web应用,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端的原生APP应用、H5跨端混合APP,以及微信的XX号(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等)与小程序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2]。如今几乎所有学生的手机上都会安装微信应用,而且每天频繁使用,使微信平台具备大量稳定的用户群体[3]。在微信6.6.1版本主界面为使用过的小程序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入口,而且可以通过扫码、搜索、公众号关联、发现等方式进入,是一种不必安装、即用即走的轻应用[4]。与原生APP相比,微信小程序平台兼容性好,极大地降低了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在学生群体中推广速度也更快[5]。

微信小程序开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6],如果仍然采用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学生听懂每个知识点的难度不大,但如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做出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小程序产品才是难点所在[7-8]。因此,如何适当地开展移动应用产品设计与开发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掌握市场需要的微信平台开发知识、技术与技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1 课程开设基础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训课程已面向我校软件工程专硕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微信小程序开发技术基于前端开发的HTML5、CSS3以及JavaScript三大核心技术。

从学生层面,选课学生在大学期间几乎都曾在课堂学习或自学过前端及后端开发相关知识,而且之前已系统学习了互联网全栈开发以及互联网产品界面与交互设计等先修课程;从教师层面,实训课主讲教师开设的课程有网页设计基础、移动平台下的编程技术以及混合HTML5移动应用APP开发等,分别面向本科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以及研究生软件工程专业开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因此,基于学生已掌握的先修基础课程以及任课教师在相关方向扎实的教学基础,开设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训课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已作好了充分准备。在已有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基于微信Web开发者工具平台,采用基于实际案例的理论知识点讲解与实操演练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开发真实的微信小程序项目并发布部署,引导学生掌握企业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与开发流程,同时积极探索以大赛为载体的实践育人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2019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9],全面培养学生的项目实战能力与专业技能,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2 课程实施过程

本课程共计32学时(2学时/周,16周),实施过程共分为3个阶段:①基于实际案例的小程序开发知识点讲解;②选课学生自由组队并确定参赛题目;③项目设计与实施并参加2019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每个阶段具体工作开展描述如下:

2.1 基于实际案例的小程序开发知识点讲解(第1-8周,共计16学时)

在该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微信小程序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使用的开发工具及小程序目录结构等基础知识[10](约2学时),然后通过5个实际案例(约14学时)为学生讲解小程序开发理论知识点,以实操演练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发真实的微信小程序项目并发布部署,让学生先对小程序项目开发流程及思路有较为形象的认识与感受。具体课程安排与理论知识点如表1所示。

2.2 选课学生自由组队确定参赛项目(前6周课余时间准备)

自2018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以来,该项赛事备受广大师生关注。“2019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是由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与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联合主办,基于微信小程序平台的创新应用开发设计竞赛。大赛面向全球高校在校生开放,旨在通过竞赛方式提升学生的微信小程序应用设计与开发能力,特别是运用微信生态开发技术进行创意设计与创新实践的能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推动微信生态体系的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

在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训课一开始,教师即向学生传达该项赛事,并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考虑组队及参赛项目等事宜。在满足参赛基本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就参赛项目选题进行指导。例如,引导大家多从生活和学习的校园场景中加以考虑,发现痛点、分析原因、调研用户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并进一步研发实施。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参加竞赛强化课堂所学知识,真正感受一个软件产品从0到1的产生过程,体会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通过观察与思考校园中每天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在课程第6周,大家自由组成团队,每队3~4人,基本确立参赛项目选题,例如校内知识与信息分享小程序项目、社团/学生信息发布小程序项目、毕业设计课题双选小程序项目等。

2.3 项目设计、实施与参赛(第7-16周)

每个团队确定项目选题之后,进入到项目用户需求研究、产品原型设计以及研发实施阶段。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目前业界成熟的互联网产品团队核心由产品团队、研发团队和运营团队3个子团队构成[11],以及每个团队包括哪些岗位,需要哪些专业知识积累。结合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将项目开展重点放在产品设计与研发上,并建议每个项目团队成立模拟工作室,分为队长、设计师、程序员以及测试员等项目岗位,分别由不同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专长承担相应岗位任务。每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描述如下:

(1)用户需求研究阶段(第7-8周课余时间准备)。在课程的第7周与第8周(共计约2周时间),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用户需求研究相关工作。用户需求研究工作整体可分为3部分——为什么要研究(明确研究目的)、研究什么问题(明确目标用户、研究内容)、如何进行研究(确定研究方法、执行安排等)[12]。

“为什么要研究”是指需要明确为什么要开发该小程序项目。可引导学生自问如下问题: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痛点问题促使我们去思考解决呢?小程序项目的达成是不是可以很好地解决该痛点问题?例如,毕业设计双选小程序项目选题的初衷是因为现有本科毕设双选环节存在大量繁复的电子文档手工统计工作,校内知识分享小程序项目以及社团/学生信息发布小程序项目是为了解决校内信息发布与获取通道不顺畅的痛点问题。

“研究什么问题”是指需要明确小程序产品目标用户群的心理特征及行为数据等[13]。在该部分需要项目团队成员紧密围绕上个部分的研究目的开展用户需求调查,将研究目标分解成要考察的具体问题或需要搜集的信息,深入挖掘问题根源。每个团队根据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题,通过用户对问题的回答,进一步明确研究内容。

“如何进行研究”是指需要明确上述用户需求调查采取的具体方法,如用户访谈、调查问卷、场景研究、背景调查等[14],确保研究团队的时间安排、相关费用等都能得到基本控制。

在结束用户需求调查之后,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适当的数据可视化方法进行输出,从而提炼出产品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形成用戶需求文档[15]。

(2)产品原型设计阶段(第9周课余时间准备,课上展示讨论)。确定产品的功能需求之后,项目团队需要将功能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模型实现效果,作为后期开发的参考。项目团队使用Axure、xiaopiu或Mockplus等原型制作工具,参考官网的“微信小程序设计指南”准则[16],同时结合先修的“互联网产品界面与交互设计”课程知识,设计项目产品原型并进行展示与讨论。对于有争议的部分,采取用户访谈或测试方式进行修正。

(3)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第10-16周)。项目团队成员根据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根据原型设计阶段生成的产品原型进行开发,同时形成相应技术开发文档,按照小程序设计大赛要求,上传小程序作品及相关素材。技术开发过程中可继续参考腾讯课堂小程序开发相关视频教程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开发文档资料[17]。每周上课时团队成员汇报上周的项目开发进展情况,并总结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大家一起讨论,教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开发过程提出指导意见。另外,每个团队还可在小程序开发管理后台将教师添加为小程序体验成员,方便教师随时通过“小程序教学助手”工具体验每个团队上传的体验版小程序阶段性成果,并及时给出指导意见。

3 课程成效

从理论知识点掌握角度看,在前8周基于案例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都可以理解与掌握,对于微信小程序开发者账号申请、微信认证、微信支付、微信开发者工具使用、微信相关配置、认证与申请方法及政策法规等都有了清晰的认识,从技术理论方面已掌握了小程序项目开发基本思路与流程。

从实践与就业角度看,在学生组队确定参赛题目过程中,引导大家观察与发现校园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并考虑是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在用户需求研究与产品原型设计阶段,团队成员深入到目标用户当中,通过实地访谈或调查问卷,观察分析用户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探索与掌握用户真实需求,探讨原型设计于用户而言是否真的方便、易用、易理解,是否真的符合用户认知习惯,在学生意识中真正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习惯,真正开始从用户角度考虑产品设计与开发,而不再像从前一样直接开发自己认为应该有的功能,这是本课程的最大收获。

4 结语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训课程通过理论强化、项目实训、大赛实战等方式对学生专项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建立全面、合理的课程知识结构。以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赛促教”,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成效;“以赛促用”,综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参赛对产品设计与开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效果显著。通过本次课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小龙.  张小龙首次全面阐述小程序1月9日上线[EB/OL]. http://tech.ifeng.com/a/20161228/44523289_0.shtml.

[2] 王勋. “微信小程序开发”课程构建与教学实践[J]. 计算机时代,2018(3):46-49.

[3] 王娟. 微信小程序在高校教學中的应用与推广[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7):147-148.

[4] 常娜,梁其烺.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的研究与设计[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0):23.

[5] 郭全中. 小程序及其未来[J]. 新闻与写作,2017(3):28-30.

[6] 李善寿.  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64-166.

[7] 李志博,周刚,杨奎武,等. 以赛促学,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学生软件工程综合素质[J]. 大学教育,2019(8):66-68.

[8] 刘玉佳. 微信小程序开发系统实现及前景分析[J]. 信息通信,2017(1): 260-261.

[9] 微信教育. 2019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EB/OL]. https://edu.weixin.qq.com/cgi-bin/newreadtemplate?t=edu _portal/zh-hans/intro/intro-match/index.

[10] 周文洁. 微信小程序开发零基础入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11] 邹志楠. 互联网团队的构成[EB/OL]. https://www.jianshu.com/p/d570f21694f2.

[12] 章剑林,沈千里.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3] [英]加文·阿兰伍德,皮特·拜尔. 国际经典交互设计教程:用户体验设计[M]. 孔祥富,路融雪,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14] [日]樽本徹也. 用户体验与可用性测试[M]. 陈啸,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15] 柯惠新,沈浩. 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 第2版.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16] 微信官方文档. 微信小程序设计指南[EB/OL].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sign/.

[17] 微信官方文档. 微信小程序开发[EB/OL].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framework/.

(责任编辑:黄 健)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微信小程序课程建设
当图书馆遇上微信小程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