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不同养殖规模牧场成本效益比较分析

2020-05-24郭兴华

中国乳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平均水平奶业牧场

文/邓 郁 郭兴华

(河北农业大学;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是全国奶业大省,近年来随着河北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奶牛养殖逐渐从散养过渡到了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统一、科学的管理可降低牧场的生产成本,保障生鲜乳的质量及环境生态安全,但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养殖的生产成本仍高出40.0%~60.0%,并且不同规模的牧场开始出现了盈亏不同的局面,且从成本效益角度看,大规模牧场的效益并不是最高的。尤其是2018年,河北省奶牛存栏量为近10 年的最低水平,一些牧场由于效益低等原因相继退出市场,因此,研究河北省不同养殖规模牧场的成本效益,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对河北省奶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河北省奶牛养殖现状

河北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奶业发展历史。2018年和2019年,河北省奶类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规模养殖已经在河北省居主要地位,具有百头牧场(包含养殖小区)1 300 多家,基本全部实现了标准化改造的转型升级。2010—2019年,奶牛存栏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表1),但由于单产的提高,生鲜乳总产量基本稳定。2018年,河北省奶牛存栏105.9 万头,为近10年的历史最低。2019年随着《河北省奶业振兴计划纲要(2019—2025年)》的深入实施,奶牛存栏量提高到120.0 万头左右,生鲜乳产量428.7 万吨,与2018年相比,奶牛存栏量和生鲜乳产量均增加。

2 河北省不同规模牧场奶牛养殖成本比较分析

中国奶业协会将奶牛养殖规模分成四种类型:散养(养殖数量≤10 头)、小规模(10 头<养殖数量≤50 头)、中规模(50 头<养殖数量≤500 头)、大规模(养殖数量>500 头)。由于河北省已经全部完成了散养户的转型升级,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三种类型的奶牛养殖成本效益。

2.1 不同规模牧场奶牛养殖总成本的比较分析

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构成了奶牛养殖的总成本。从表2可以看出,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牧场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越高;河北省总成本及生产成本数据表现为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大、中规模牧场在河北省养殖规模中占主流,小规模牧场的数据参考意义不大,河北省这两种规模牧场的总成本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河北省奶牛养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表1 2010—2019年河北省奶牛存栏量及生鲜乳产量

表2 2018年全国和河北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的成本

2.2 不同规模牧场奶牛养殖的成本构成分析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奶牛养殖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主要包括直接费用(精饲料费用、青粗饲料费用、饲料加工费用、水费、燃料动力费用、医疗防疫费用、死亡损失费用、技术服务费用、工具材料费用、修理维护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人工成本主要包括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本文选取所占比例较大的主要成本项目进行分析(表3)。

从物质与服务费用中的直接费用可以看出(表3):第一,直接费用是物质与服务费用中最主要的成本项目,约占90.00%,对奶牛养殖的成本起决定性作用。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规模越大,该项费用越高,河北省大、中规模牧场的物质与服务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项费用大小的排列顺序为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第二,在直接费用中,精饲料和粗饲料费用占主要部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的精饲料费用占比较高,青粗饲料费用的占比较低。河北省大、中、小规模牧场精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56.02%、58.69%、61.67%;河北省大、中、小规模牧场青粗饲料费用占总成本比例分别为:15.02%、10.64%、10.04%。第三,河北省三种规模牧场的精饲料费用相差不大,青粗饲料费用中、小规模相差不大,但大规模牧场青饲料费用明显高于中、小规模的牧场,大约高近76.50%,这说明规模越大的牧场更倾于产奶量高的进口饲草,因此投入费用越高。第四,直接费用中医疗防疫费用也呈现规模越大,平均到每头奶牛上费用越大的现象。

从物质与服务费中的间接费用可以看出(表3),间接费用也呈现规模越大,费用越高的现象,一方面养殖规模越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越高;另一方面奶牛保险费用等其他费用,大规模牧场也高于中、小规模牧场,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总体保险费用偏低,面临奶牛保险缺失的问题。

从人工成本方面可以看出(表3),全国平均水平的数据表现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河北省的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规模越大,分工越明细,雇佣成本越高。河北省的小规模牧场中,家庭式管理较多,雇佣工人较少,人工成本多是家庭用工成本折算出来的。

从土地成本方面可以看出(表3),河北省的土地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到每头奶牛上的土地成本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

表3 2018年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生产成本中主要项目 单位:元/头

3 河北省不同规模牧场奶牛养殖效益分析

3.1 成本利润率分析

成本利润率是衡量奶牛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其计算为公式1。

公式1中,总产值是每头奶牛的主产品产值和副产品产值之和。其中主产品产值主要是出售生鲜乳的产值,副产品产值主要是出售牛犊和淘汰母牛的产值。从表4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中规模牧场的成本利润率为49.19%,高于全国平均的31.57%;大规模牧场的成本利润率45.25%,高于全国平均的27.08%;小规模养殖成本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小规模牧场所占比重不足1.00%,而且也将逐渐转型或退出市场,所以大、中规模牧场更能代表河北省的养殖水平。第二,河北省的大、中规模牧场的产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本利润率高主要是养殖总成本低。第三,不管是全国平均水平还是河北省,中规模牧场的成本利润率均高于大规模牧场;大规模牧场的产值都是最高的,但其对应的养殖总成本也高,因此规模水平越大的牧场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成本利润率,即奶牛养殖中的规模效益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3.2 奶牛单产水平分析

奶牛的单产水平和生鲜乳价格是衡量奶牛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这两个指标决定了主产品的产值。从表5可以看出:第一,2018年河北省大、中规模牧场单产水平都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小规模和中规模牧场单产水平接近,大规模牧场的单产水平高于中、小规模牧场单产水平约24.00%。第二,2018年河北省大规模与中规模牧场生鲜乳年平均收购价格接近,约高于小规模牧场收购价格的9.50%,差距较大,说明乳品企业更加认可较大规模牧场生鲜乳的质量。大规模牧场在良种繁育、精准饲喂及粪污处理设施上均具有优势,从而保证了奶牛单产水平及生鲜乳质量。

4 结论

4.1 规模越大的牧场单位养殖成本越高,说明奶牛养殖还未实现规模效益。4.2 河北省牧场单产水平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奶牛养殖技术尚需进一步提高。大规模牧场单产水平高于其他规模牧场,说明大规模牧场在繁育、营养、饲料结构搭配以及现代化技术推广上具有优势。

表4 2018年不同规模单头奶牛养殖成本利润率

表5 2018年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的单产水平

4.3 从成本利润率上看,河北省的中规模牧场表现了更高的成本利润率,分析其原因,一是中规模与大规模牧场的生鲜乳收购价格几乎一样,但是中规模牧场生产成本比大规模牧场更低;二是近年来,在河北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早已实现了散户入场及小区向牧场的升级改造,目前中等规模的牧场在河北省占据了较大比例,其在保证养殖效率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操作起来更加容易;三是在进口低价奶冲击、国内市场消费低迷以及2016—2018年奶牛存栏大幅下降的大环境下,中规模牧场在控制成本、维持利润上具有优势。

5 推动河北省奶业振兴的几点建议

5.1 创新养殖模式,提高养殖的整体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家庭牧场,建设以家庭经营为基本单元,养殖设备升级完善、奶牛品种优良,能够应用现代化科技成果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结合专业协作或经济合作原理,将若干个有经济联系的家庭牧场和乳品企业联合,推动乳品企业投资入股,实现乳品企业承担市场风险,牧场承担养殖风险,养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养殖新模式,提高奶牛养殖规模利用率,尽早实现规模效益。

5.2 继续推行“粮改饲”政策,鼓励种养结合,降低饲草成本

2015—2019年,河北省先后多个地区推行了“粮改饲”政策,尤其是在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唐山四大养殖地区效果明显,在政策推动下,很多牧场开始自己种植饲草,除张家口地区有少量燕麦外,其他大部分是青贮玉米。种养结合一是可以给牧场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牧草供应渠道,减少进口降低饲草成本;二是可以保证饲草质量,避免了从农户手中购买的青贮玉米未到蜡熟期提前收割的现象,保证了干物质的比例,从而提高生鲜乳的质量及奶牛单产水平;三是种养循环直接将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后做有机肥用于饲草肥料,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和农牧生产的良性循环。

5.3 建设智能牧场,降低人工成本

河北省牧场智能化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且仅限于几个大型乳品企业的自营牧场和外包牧场,而且各个环节智能化水平低,没有真正实现提高效率作业和降低人工成本的作用。中、小规模牧场很多还处于人工操作的机械化阶段,困于资金压力及对智能化概念的缺乏,需要在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尽快实施智能化升级。

5.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先进奶业生产组织形式及模式

加强国际化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先进国家养殖经验,借以提高我国奶业养殖业水平。诸如可以借鉴先进国家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改善国内奶牛养殖效率低、竞争力弱的模式。以色列的“整合+托管”模式,牧场只负责饲喂,其他繁育、防疫、粪污处理等由专业化组织提供服务。还有发达国家全方面的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政策,诸如美国的“乳制品毛利润覆盖计划”,当因市场波动导致影响牧场利润时,可以采用利润保护计划应对,其实质为牧场的利润进行保险,保障牧场的收入。

5.5 扩展奶牛养殖业的相关产业,提高产业耦合度

鼓励大型牧场和奶业合作社,在奶业协会的引导下,自行建立乳品加工厂或者加工作坊,集奶牛养殖、乳制品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一方面便于对生鲜乳、乳制品及各个过程副产品进行质量管理及追溯;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加工与养殖环节的利益联结,缩减中间贮藏及运输的成本,保证养殖收益。

5.6 探索生态养殖,降低环境成本

粪污处理是需要牧场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牧场因为环保成本高而不堪重负。首先当地政府要完善牧场污染物减排核算标准,并告知牧场养殖数量与土地的承载力,加快构建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次对污染物集中处理,如粪便沼气发电等。最后从源头入手,如科学调整日粮配方,降低奶牛氮排放;安装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净化后的水可以冲刷牛舍,既能使资源重复利用,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奶业牧场
欧盟:2021 年柑桔进口减少2.5%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海上牧场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叮当牧场
第六届(2015)中国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