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BM工程适应性研究与挑战及应对思路

2020-05-23周雁领

铁道建筑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管片适应性断面

周雁领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1 引言

隧道掘进机从广义上分为全断面和部分断面掘进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主要包括盾构机、岩石隧道掘进机、顶管机等[1]。本文研究对象为岩石隧道掘进机(以下称TBM)。

1846年比利时工程师毛瑟(Maus)开发了世界首台TBM,直到1953年美国工程师詹姆士·罗宾斯(Robbins)成功研制了第一台现代意义的TBM,见图1。经过60多年的发展,TBM设备技术与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其工程适应性不断加强,应用领域、应用规模不断拓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隧道施工的首选[2]。

图1 第一台成功使用的TBM

我国TBM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3],总体上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起初的自力更生、独立研发阶段;以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为代表的引进设备、外企施工阶段;以西康铁路秦岭隧道为代表的引进设备、国企施工阶段;以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TBM,见图2)为代表的强强联合、自主研发阶段;以西部某总长520 km隧洞引水工程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推广应用阶段[4]。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地铁、西部某引水工程、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等工程已经采用自主品牌TBM 40余台套,并且已经走出国门。

从应用领域、在建工程与潜在工程数量等方面综合分析,TBM前景广阔。自主品牌TBM的成功研发与大范围应用,显著提升了TBM的认可度,甚至迎来了“井喷式”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水利水电、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外,更多新的领域也提出了TBM应用需求,其工况条件往往存在巨大差异;以往只在最适宜的条件下慎重选用TBM施工,现在却是钻爆法适应性不强的工况条件下希望更多地采用TBM施工。需求是广泛的,然而TBM的适应能力有限。正确认识TBM的工程适应性,才能促进TBM的合理应用与科学发展。

图2 首台自主知识产权TBM

2 TBM工程适应性分析

TBM施工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可以持续、均衡、快速施工[5],极端恶劣地质条件下“寸步难行”。TBM基本机型分为敞开式、单护盾和双护盾三类[6],不同机型的工程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尚无能够应对所有地质条件、满足所有设计施工要求的“全能型”TBM,甚至极端恶劣地质条件下任何一种机型都无法适用。

(1)地质适应性。敞开式TBM适合在围岩整体较完整、具有相对良好自稳能力、整体性较好的围岩中掘进,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可以在短距离恶劣地质条件下施工;单护盾TBM适合在围岩抗压强度相对较低、自稳能力较差但掌子面仍具有一定自稳能力的地质条件下施工;双护盾TBM适用于总体围岩自稳能力较好、自稳能力较差洞段比例不大、塑性变形较小的隧道。

敞开式TBM初期支护与超前处理手段相对灵活[7],采用新奥法人工干预的条件相对较好,盾体较短且具有一定的径向伸缩能力,有一定变形适应能力,卡盾风险相对较小,应对地质风险的能力较强,但洞底落渣清理工作量明显高于护盾式TBM。

(2)支护结构。敞开式TBM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再施作二次衬砌,Ⅰ、Ⅱ级围岩及条件较好的Ⅲ级围岩(有的称之为Ⅲa)条件下甚至可以不做任何支护;护盾式TBM无初期支护,以管片作为支护结构,其中单护盾TBM需要管片提供掘进反力,必须全洞段拼装管片,而双护盾TBM原理上可以在良好围岩条件下不做任何支护,欠佳的地质条件下拼装管片。

(3)构筑物结构强度、耐久性。敞开式TBM所施工的隧道采用现浇混凝土二次衬砌,具有显著优势[8];护盾式TBM采用预制管片作为永久支护结构[9],管片错台、开裂、密封失效风险高,并且管片背后回填密实度可靠性不高,显然逊色于现浇混凝土衬砌结构。

(4)掘进速度。通常情况下敞开式TBM和护盾式TBM在Ⅰ~Ⅲa级围岩条件下具有基本相同的掘进速度,能够适应的其它地质条件下双护盾TBM的掘进速度更优;单护盾TBM由于掘进和拼装管片交替施工[10],纯掘进时间利用率较低,因而掘进速度相对较慢,但在能够适应而自稳能力欠佳的地质条件下其速度优于敞开式TBM,甚至高于双护盾TBM。

(5)综合成洞速度。双护盾TBM掘进和管片拼装同步作业,并且以管片作为最终支护结构,因而其综合成洞速度最快;单护盾TBM由于掘进与管片拼装交替作业,综合成洞速度明显低于双护盾TBM;敞开式TBM边掘进边施作初期支护,不良地质条件下初期支护和其它施工措施占用时间较长,隧道贯通后或者适宜的断面下可以同步衬砌,其综合成洞速度明显低于双护盾TBM。单护盾TBM和敞开式TBM综合成洞速度,需要视地质条件、支护工作量、断面大小而定,无法一概而论。

(6)成本。三种机型的开挖价格总体上基本持平,敞开式TBM以现浇混凝土作为永久支护结构,必要时施作初期支护,甚至部分洞段允许无支护结构,因而其综合成本最低;护盾式TBM以预制混凝土管片作为永久支护结构,其成本显著高于敞开式TBM;单护盾TBM掘进速度低于双护盾TBM,因而其综合成本高于双护盾TBM。

上述定性分析,未提及的因素默认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当。

3 TBM施工面临的挑战分析

3.1 地质挑战

随着TBM法的普及、连续掘进长度的增大,隧道地质条件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多样化,具有良好TBM工程适应性的项目越来越多[11],遭遇不良地质甚至恶劣地质条件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强烈~极强岩爆、大断层等严重破碎围岩、大流量突涌水和突泥涌砂、高承压水、极完整特硬岩、极高地温、强蚀变、大变形、有害气体、高放射性等极端恶劣地质条件下,TBM施工安全、进度、成本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尚无有效的、可靠的应对措施[12]。

3.2 设计挑战

TBM开挖断面为圆形,因而成洞断面仍以圆形为主,目前改变断面型式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填,存在巨大浪费。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TBM法隧道的断面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异形断面已经成功应用于软土隧道,但用于TBM法隧道尚缺少适宜的施工设备;TBM开挖直径向两极化发展,近期国内已经研制应用了φ0.55 m的TBM,也提出了φ15~16 m的TBM需求;纵坡方面,水平隧道、缓坡隧道、大坡度上坡与下坡隧道、竖井需求量都很大,业界也提出了扩大TBM法坡度适应范围的要求;水平曲线方面,以往山岭隧道TBM法施工的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500 m,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最小转弯半径在250~300 m之间,目前有些特殊领域提出了最小转弯半径75 m的要求;支护结构方面,TBM施工与钻爆法施工对围岩的扰动明显不同,但缺乏统一的针对TBM法的支护设计理论和规范,只能套用钻爆法隧道的支护理念、理论和规范,存在过度支护问题。

3.3 施工挑战

今后TBM法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将会遇到高原、高寒、氧气含量低、高温、高湿、环境脆弱等不利条件,例如川藏铁路;TBM长距离连续施工需要配套的出渣、物料及人员运输、通风与顺畅回风、冬季洞内水雾浓度大、高原供氧提供可靠保障;“三通一平”(供电、供水、场地内外施工道路、施工场地)等施工条件,在部分工程中具有极大难度,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支护工效总体偏低,施工质量往往与设计要求存在明显差异,TBM掘进成洞轴线呈折线状而无法真正与设计轴线重合。

3.4 设备设计制造挑战

TBM及其部件的产品质量如果能够显著提升,则施工成本会显著下降,将促进TBM法在更大范围内取代钻爆法;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制约了TBM制造周期和成本的优化。TBM的环境适应性、坡度适应性、水平曲线与空间曲线适应性都有待提升;异形断面TBM、超大断面TBM、极小断面TBM、长距离扩径且能够正常施工的TBM、大尺度变径TBM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更加节水节能的TBM将会受到广泛欢迎;TBM超前加固能力普遍偏低,敞开式TBM初期支护施工的及时性(如盾尾喷混)、合理性(如锚杆入岩角度)有待提高。

上述问题不能妥善解决,TBM应用领域难以得到实质性转变。

4 初步思路

TBM法的推广应用,主要取决于TBM的工程适应性,需要建设、设计、审批、施工、监理等各建设环节及单位相互融合、深入沟通、充分交流,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TBM的优势,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展。

扩大TBM施工的优点,不断克服其缺点,提升TBM的工程适应性,需要从TBM设计制造的源头抓起,当前和今后的隧道建设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改进现有机型、拓展功能、提升性能,研制新型TBM。

改进现有TBM施工工艺,以更适用、更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TBM法隧道勘察设计、设备设计制造技术更上一层楼,实现装备研发、施工工艺、工程规划设计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改良现有TBM机型,研制新型TBM。现阶段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真正实现超前加固;二是加强支护施工的及时性和工效(特别是敞开式TBM);三是解决敞开式TBM洞底清渣问题。打破传统机型及其适应性的限制,研发全新结构形式、融合现有不同机型都是可行的,底部清渣首先在于源头治理——减少落渣(如一种用于敞开式TBM法施工隧道的钢管片/钢瓦片支护系统[13])。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TBM的工程适应性,努力研发异形断面、极端尺寸断面、大尺度变径TBM,小曲率半径、大坡度及竖井TBM,解决科学合理高效支护、极完整特硬岩高效破岩、核心部件国产化等问题。

5 结束语

TBM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可以持续、均衡、快速施工,不良地质段施工进度会明显降低,遇到极端恶劣地质条件时进度缓慢甚至可能长时间卡机。TBM应用范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当前的设备技术与施工技术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在TBM应用与推广过程中,需要立足现状、尊重事实,同时努力研究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促进TBM法隧道施工技术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管片适应性断面
一种精确的轮胎断面束缚方法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福州地铁滨海快线区间通用环管片选型研究
大直径盾构管片在盾壳内的力学行为实测分析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