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容易

2020-05-21杨丽颖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小学数学

杨丽颖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应该加强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的教学实际上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从兴趣培养,学科联动以及合理评价三方面展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联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1-0030-01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解题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随着新课标改革的稳步推进,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成为了考察的重点。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致力于提升课堂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1.激发学生兴趣,营造适宜氛围

尽管小学数学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较为简单,运算过程不是很复杂,解题思路不是很偏门,但是因为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尚未发育完全,世界观,价值观没有完全成型,不能客观的认识数学,反而将其视为 “洪水猛兽”,这是阻碍高效课堂创建的一大原因。

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接近亲近数学,只有学生愿意接触数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才能正式展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高效课堂的创建才具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天性与爱好,利用课本中的思考题和探究实践活动,创设“玩中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娱乐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合适的时机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观察物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乐高积木,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拼搭,还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定量相等的积木块,在规定的时间内,各个小组进行比赛,哪个小组搭建的积木模型更为复杂,更为精致哪个小组优胜。

学生在搭建积木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并且团队协作搭建积木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要适当的指点教导学生,团队的力量的伟大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学生考虑搭建的最终结果和搭建过程中位置的摆放以及形状的选择和利用,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数学一味枯燥和困难的感受有了较大的改变。

2.模仿创造,整合资源科目

学习数学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进行数学的学习与探究,语文同样也是小学教学阶段的重点科目。并且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先天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可以将语文与数学科目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优势资源互补,学科与学科之间不再是单纯独立关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很多学科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实际上是对数学中的理论概念和公式定理不感兴趣。教师要抓住数学理论概念可以通过小作文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一特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每日数学日记,日记的内容需要涵盖当天数学课堂上接触到的数学名词和数学概念。例如,在讲解完测量这一章节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将生活中原本那些模糊的概念用数学知识准确的表达出来。还可以从学生的日记中挑选出优秀的范文展示给其他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清楚的认识。有的学生将动物园游记稍加修饰,改成了数学日记。“国庆节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园玩,一张成人票60元,一张学生票要40元,因此我们一家人的门票总共花销160元,在去游乐园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堵车的状况,在新华大街我们大概耽误了十分钟,最慢的时候车速低至每小时十公里,上午十点我们终于到达了游乐园,开始快乐的玩耍。”

整个日记读下来,文笔虽然很幼稚,甚至有的地方有一些语法上的错误,但是学生将游玩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从生活化转变为数学化,显得更加的准确具体。教师要鼓励学生,只要是有关数学的知识,活动,情感都可以真实的记录下来。

3.合理评价,提升学生意识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保证。对于那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与奖品,对于那些参与教学活动不积极,甚至恶意捣乱的学生,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奖惩机制十分有必要,教师必须重视评价机制。只有学生得到正确的评价,表现出色学生会再接再厉,而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则会知耻后勇,奋起直追。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转变为电子文稿,上传到班级的微信群,让学生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作业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网站上的辅助工具,例如,一起作业网,一起作业网的评价机制非常科学化,学生们完成作业并且提交以后,教师就会收到APP的通知,点击“一起作业app”上练习报告,班上所有孩子的分数,及完成人数一目了然,使所有老师省去了很多批改作业的时间,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老师每次给孩子们写评语,学生与学生之間也会因为教师的评语相互比较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互评,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将学生的作业打乱,每个组抽签在确保每人一份的前提下,进行评价,最终有教师决定。学生在评价他人作业的同时势必会得到较多的启发,还可以通过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去认识数学,了解数学。

参考文献

[1]蔡兰香.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主动参与”模式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9

[2]洪琼.分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84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