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现清代北京城风貌

2020-05-20董修齐

知识就是力量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城皇城紫禁城

董修齐

清代北京城的行政划分

清代的京师符合传统都城规制,由“城”和“坊”组成,这里的“城”是区域单位。我们熟知的北京内城就由东、西、南、北、中五城组成,到了清代,北京外城也设立了东、西、南、北、中五城。用“城”来划分后,统治者又用“坊”进行了更为细化的划分。清代京师设立了十坊,分别为中西坊、中东坊、朝阳坊、崇南坊、东南坊、正东坊、关外坊、宣南坊、灵中坊、日南坊。内城除了设置“城”“坊”这样传统的行政区划外,还设有“八旗”这种单独系统的行政组织;外城“坊”的下面,还设有“铺”,一般每个坊下设3~5个“铺”。为了标明各城、各坊的界限,在临界的位置树立了界碑,街道宽者设石牌,衢巷狭者设木牌。作为最高权力象征的皇城犹如众星捧月一般稳居中心。

权利中心——皇城

象征着皇权至上和不可侵犯的皇城,是拱卫皇宫并为皇宫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特殊城池。它由红墙黄瓦的皇城墙包围,主要包括宫城(紫禁城)、太庙、社稷坛、西苑三海几大块固定区域。

紫禁城

清代的北京宫城,即紫禁城,为现在的北京故宫,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典礼活动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后半部内廷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的外朝:前半部建筑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建筑多是自成院落。

坛庙与衙署

紫禁城的修建依据《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原则,因而紫禁城的左前方为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方为皇帝祭祀象征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天安门前南北走向的东西宫墙外侧,东部有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銮驾库、庶常馆、翰林院,西部有銮仪卫、太常寺、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这些重要的官衙署,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管理着全国疆土户籍、文物官员、田赋税收、学校科举、刑名诉讼等。

皇家园林

西苑三海为皇家园林,太液池被金鳌玉蝾桥和南台北堤分开形成三个水面,分别称为北海、中海和南海。相对政治象征的紫禁城,清帝更喜园居,诸帝均在中南海内兴建殿宇馆轩,作为避暑听政之所。清代后期,诸帝也多在中南海内居住,仅行礼时前往紫禁城。

老北京皇城总图(图片来源/北京记忆网)

清代北京皇城的修建虽然也是服务于皇权,但不同于以往的是皇城没有市民居住——乾隆十五年的《京师全图》上已可见许多街巷胡同的名称,《日下旧闻考》中也详细记载了皇城内街巷胡同名称及方位、演变过程。从乾隆十五年的《京师全图》来看,当时有三个主要的密集居住区:皇城北部地安门内景山周围地区、皇城东部东安门内南北地区、皇城西部西安门内南北地区。平民聚居的街巷胡同在皇城日渐增多,成为清代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清代北京的内城

老北京内城图(图片来源/北京记忆网)

清代因实行满汉分城居住制度和八旗制度,所以北京内城的居民主体为旗人,旗人可分为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等。八旗制度是清代特有的军政合一制度,满族入主中原后,将这一制度融入京城行政管理之中。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正黄旗居德胜门内,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正红旗居西直门内。旗人的职业多半为官或者兵,例如,清代的京师,设有骁骑营、亲军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军营、火器营,总计兵额10万多人,这些兵缺,都是从旗人中挑选。清代有一竹枝词写道:“八旗劲旅技全精,骁护前锋火器营。暇日漫拖烧酒债,齐东野语不容情”,可窥一斑。

清代皇族也居住在内城,王府林立,形成了独特的宗室社会。清代的宗室爵位共分为十四等: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不同的爵位,其王府的建筑等级、俸禄厚薄、属官多寡都有差异,每一个王府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彰显着皇室的特权。

修复后的阜成门内大街场景图(供图/北京领鈞技术有限公司)

清代北京的外城

清代实行“满汉分城”政策,外城的居住人口成分多样,较之内城,市民文化也更加丰富。居住人口大体可分为市民和商人两类。虽然外城的市民和商人居住难免交错,但就主体而言,形成土人(读书人)和商人两个区域。

士人区域——宣武门外

宣南,即宣武门外,是清代土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清初将汉族臣子安置于此,加上此地有古刹名寺、水潭土阜等景致,更吸引了大量文艺青年的驻足,久而久之,土人为求学业、仕途上的进步,和老师、座主结成亲密关系,聚集在了这里,方便交流。

贡院场景复原图(供图/北京领钧技术有限公司)

清代中后期,随着门第的破败,清初显宦建立的名园巨宅逐渐被会馆文化取代,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越来越吸引全国的土子,解决他们的住处和各项服务是首先面临的挑战,会馆变得尤为重要。清代的会馆多达341个,会馆长期为土子提供房屋租赁的服务,随着人事迁转的频繁,更多的京官会经由会馆租赁房屋,随着官职迁转,搬迁频繁。

商业圈——正阳门和崇文门外

清代的北京外城,是全国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正阳门和崇文门外,全国各地的商人在此开设店铺,形成了地方商帮和行业会馆。商人会馆的功能是把每个商人的牟利行为,组合成行业的牟利行为,减少行业内部的竞争和自我消耗。

除了大的商贾集团,这里还活动着大量的小商贩以及手工业和服务业工作者,如清代女性喜戴绢花,所以在崇文门外,形成了一个造花业的集中地,花店和作坊加起来足有600多家。众多的服务人员如送水工、送煤工、车夫、木匠、炉匠、铁匠也都生活在此。

清代北京的技术复原

时过境迁,代表着老北京城区不同界限的城墙已然倒塌,只有在故纸堆中我们或许才能瞥见老北京城的一貌。以复原城市全境和历史古都全境为愿景的领钧技术团队,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克服了时间久远、空间难定的困难,初步复原了老北京城的风貌。

他们首先根据1750年乾隆《京师全图》中的描绘,确定了地基线、院落的空间形态;随后根据北京城原有的城区划分,对建筑群进行了等级划分,对不同的建筑群进行统合归类,并找到其建筑规制尺寸和参考图片;然后交由生产同事建造模型;最后通过对渲染引擎的大量优化及数据加载策略的不断调优,为我们完整呈现出了一座接近真实的数字化城市。

(责任编辑/徐沐妍 美术编辑/胡美岩)

猜你喜欢

内城皇城紫禁城
紫禁城之旅
北京内城河湖水质情况分析及思考
万众一心
紫禁城365
山西皇城村:从挖煤炭到“挖”文化
基于英美国家实践的中国内城贫困问题化解思路*
沅澧大地楚城文化遗址新探
南京,一座皇城的山水身影
清代如何疏解京城人口
紫禁城中嵌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