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探究

2020-05-19赵继代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赵继代

摘要:随着我国的建设发展,对会计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代表,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很多传统的东西均带来革新性的变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进程,才能不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抛弃。因此,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从传统模式迅速转变为适应于智能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探究

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在近期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的指出了“互联网+”的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11个具体行动。这意味着我国正处在信息高速发展时期,会计专业作为我国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也会面临着重要的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原则

1.1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依托学科办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重视能力与素质培养,对标国内外一流学科专业,综合“国家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评估标准、行业标准、卓越计划、用人单位和校友反馈等”要求和导向,科学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实施结构优化调整,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传导压力提高教学投入,引导教学资源分配,逐步淘汰办学质量不高、报考及就业不良的专业。人才培养与目标驱动相结合,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产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和以学生学习与学生发展成效为中心的教育观。

1.2大类培养,拓宽口径

实施分学科大类培养制度,构建大类课程平台。加强通识课程教育,在学科共同课基础上构建大类学科课程,使之与专业教育有机衔接,逐步实现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相结合,构建“知识传授与探究、能力培养与建设、人格塑造与养成”三位一体的本科教育培养范式,为学生跨学科交叉修读、多样学习提供平台。统一规格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学分制改革,依据学生培养要求和专业特点,合理确定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比例,解决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生自主发展空间之间的关系。

二、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2.1优化课程设置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的类型繁多且体量庞大,基本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加以呈现,并且数据的处理和消化速度快,价值含量不高。面对大数据的这些特征,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数据整理及收集能力加以培养,以传统会计学课程设置为依据,适当增设相关课程,如数据库信息处理和检索、搜索引擎系统应用、数据分析等,促使数据的处理与学生所学内容密切相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会计学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新的教学方式加入其中,如任务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数据来有效分析或提取数据,解决会计学问题。另外,高校应该积极建设与会计学内容相关的数据库,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让学生在会计学知识的学习中体验大数据下学习内容的变化,切实提高应对大数据背景的应用能力。

2.2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力度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尽量使课程内容设计符合职业标准,专业技能跟进时代发展,教学过程贴近生产环境,延续高素质的人才分层教育体系,校企分工明确,无缝衔接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企业的有效指导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另外企业直接感受社会经济形势走向,其对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掌握的比较准确,通过企业对学校的反馈,以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的优化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的同时还应加强与政府合作,促使政府在资金支持和政策方面鼓励相关科研人员对课题进行研究,支持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2.3师资力量的投入

在对人才进行培养中,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能不能顺利的进行。在当今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要求掌握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引进“双资型”教师。然而,我国目前具有双资型的教师较少,这就要求学校首先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不断的派遣教师到企业中深入调查,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并通过实践,加强计算机水平,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更加具有针对性。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中的会计师或者财务经理到学校进行讲座,给学生带来更多实践经验,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提供了帮助。

2.4注重个性化学习

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更多数据,将其作为课堂讨论或教学的重要依据,尽量做到用数据说话,如:利用假期开设会计岗位沙盘模拟实验、会计核算模拟实验等专业模拟实习,让学生亲自接触數据,在实践中思考和反馈,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当前由于新媒体模式和新教育方式等在线资源的冲击,加上大数据高速的特征,学生接触数据的方式愈加丰富多样,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数据接触的方式进行自主选择,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大数据多样化的特征下,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如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机房、实验室等,开放式引导学生参与培养项目、产学研实验基地等,为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发展空间。当然高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辅修课程,组织实践大赛数据分析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进行互动或沟通。

结语

从微观层面上,对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路径进行探寻,进一步彰显特色意识、特色规划、特色优势、特色举措与特色路径,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与决策、会计控制等工作以及相邻专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一斌.“互联网+”与大会计时代[J].金融会计,2015(9):5-6.

[2]牛丽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模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4(21):122-123.

[3]李邵娟.“互联网+”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6(7).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分析的相关探讨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