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的现存问题与倡议

2020-05-19叶宇博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因地制宜海绵城市

摘要:随着近年来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国家开始建设相关试点城市进行海绵城市的相关探索,海绵城市作为生态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建设概念,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项目施工难度、居民认识程度、系统系与协调性、以及投资渠道与监管等方面进行介绍,并给予相关的倡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因地制宜 城市生态

一、引言

海绵城市作为新时代的雨洪管理概念,主要目的在于城市在面临环境变化,特别是大量降水时,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富有弹性,能够将地面上的水资源储存起来,以循环利用来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需求,缓解城市内涝问题[1]。 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相关的问题,本文以鹤壁市为例,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相关的倡议。

二、海绵城市建设现存的问题

1.项目实施难度大、工期时间长

海绵城市的学科背景涉及到给排水、环境、水利、园林等多学科的相互交融,现阶段相关专业人才的储备不足以及设计或施工单位的经验匮乏,都给海绵城市建设增添了很大的阻力。在人行道路、停车场等布置透水装置,或在居民生活区进行海绵城市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场地与居民区有所交叉,难免会给居民带来出行不便或噪声污染等问题,改造期间尤其早晚高峰期出行困难,耗时长及施工噪音影响居民休息。

工期过长也是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难题。就建筑小区类改造而言,基本上于2016年上半年全面开展,但由于进度拖延,工期过长,普遍超越工期计划两月有余[2]。

2.居民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当地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略有耳闻,但真正熟悉海绵城市建设的人群少之又少。对海绵城市概念一知半解的人群中以未受过教育的老龄居民最多,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接受文字报道较困难,因此在宣传报道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的相关科普教育应该被提上日程。

居民了解海绵城市的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与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但通过碎片化时间进行了解,留下的记忆并不深刻;政府宣传受众面比较集中,以政府人员与学生为主,因此这一方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3.统筹协调系统性、创新性欠缺

就鹤壁市淇滨区的试点建设来讲,要进一步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效应,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因地制宜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特点,创新改造雨水花园断面,将当地特有的吸水性更好的石头替换雨水花园中的卵石以增强其能力;特色蓝色屋顶“0投资”减缓雨水洪峰,都令人拍手称赞。鹤壁市地形复杂有山地、平原、丘陵等分布加上年降水分布不均勻等问题,这种复杂的条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更加复杂与苛刻的要求。应当结合降水与土壤特征这一实际情况来加大创新力度,寻找新材料或新模式,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的建设海绵城市。

4.投资渠道不畅、项目监管缺乏

城市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对资金的需求量较高、而且不同的建设项目之前也存在着成本的差异。就项目的资金来源而言,需要建设更为全面、更为完善的海绵城市体系,还有要大量社会资本的源源不断地投入。目前关于海绵城市的投资渠道存在很大的不完善性,应该建立更为广阔的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本,同时在健全投资渠道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于资金使用的管理制度。

在相应的海绵设施建设完成后,对于海绵设施的运行与维护的力度不够。只有对海绵设施给予更多的护理与保护才可以使得这些设施发挥更加长远效果,因此必须加强运维资金的投入、加大监督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监督保护平台。

三、对策与解决方案

1.加强宣传与交流

鹤壁市当地已经将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报社、电视、自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为了进一步加强居民对于海绵城市的理解与认识程度,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方式,例如在社区内组织相关的科普讲座、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形式,来充分的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针对居民对于海绵城市相关建设设施了解程度不高的问题,当地政府可以进行科普讲座并配套相关教材进行开展。此外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现场督查、舆论督查、社会举报三位一体的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下广播、电视、网络等的作用,监管平台定期公布黑臭水体及水质等相关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

2.鼓励与支持创新

地面的技术较为完善,而在屋顶的技术则相对较少,发展空间也较大,未来的工作可以逐渐加强屋顶绿化工作。引导技术创新,积极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地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并推广示范技术与成功的经验。

不断地支持与鼓励创新,加大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与考察外地相关成功案例的建设经验;充分保护其劳动成果及知识产权,提高相关的奖励制度。加强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对接,强化海绵城市建设科研攻关与技术支撑,建立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

3.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监管平台

政府应当加强与不同部门、企业之间的联系。资金的投入并非只是用于项目建设、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后的稳定性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运维费用的保障。此外政府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低成本、中长期的有关专项贷款投向海绵城市建设。

鼓励当地政府以物联网和大数据作为基础,对监管制度进行探索,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部署在主要河道、排水管网或者相关水体上,对水质量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视化的呈现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效果,实现智能化管控。此外当地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相关监管的宣传,必要时也可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鹤壁市作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批试点城市,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与缺点、在项目的施工难度、居民的认识程度、以及投资与监管的水平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在原计划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宣传与交流、鼓励与支持科技创新、完善监督与监管渠道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檀东谋.浅谈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南建材,2020,(1),29.

[2] 赵睿.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03),190.

[3] 蔡子平.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J].广东经济, 2019,(08),16-23.

作者简介:

叶宇博(1998.2-),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猜你喜欢

低影响开发因地制宜海绵城市
佛山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探寻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临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研究
国外雨水花园污染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