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软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治理

2020-05-19汪慧王蓉玉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短视频

汪慧?王蓉玉

摘要:目前短视频行业的规模呈井喷态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短视频内容的消费者、生产者,而未成年人也逐渐成为软视频应用软件用户的主力军之一。随着未成年妈妈网红在各平台泛滥,偷拆奔驰车标等低俗违法事件屡见不鲜,未成年人因沉迷短视频而发生事故的频发,社会对于“未成年人是否能够使用短视频软件”的争论接踵而至。目前,国内各大主要短视频平台已全面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而所谓的“青少年模式”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然有待商榷。

本文针对未成年使用短视频软件的现状及面临的各类问题,主要分析了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为短视频平台未来如何面对未成年人用户提出了参考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人;短视频;泛娱乐;把关

一、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软件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分析

3G技术成熟后,手机逐步从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过渡。4G、5G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形态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文字、图像、语言、视频等。短视频更成为手机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近年来最火爆的传播形式。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在短视频软件的使用中也没有缺席。笔者在蚌埠市选取了九所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在综合相关文献及研究结果后,笔者发现使用未成年人短视频软件的状况主要有以下特征:

1.接触短视频软件的年龄进一步提前。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的用户画像中发现,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人群占比越来越高,小学生逐渐成为短视频的重要用户。

2.短视频软件使用频次提高、时长增加。有研究指出,未成年人上网特点变集中在某个时间上网,为每天多次上网。而短视频恰恰就迎合了未成年人上网的碎片化特征,更符合未成年人的浏览习惯。

3.内容生产者中,未成年的占比提高。短视频爆火后,未成年人也不再仅仅只担任受众的角色,而是开始向内容生产者的身份过渡。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怀着“一夜爆红”的想法,成为UGC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视频软件中持续输出自己生产的内容。

(二)面临问题

1 “新把关人”与短视频发展相脱节

据统计,抖音用户已超过8亿,而每一位用户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这就意味着以抖音为例的短视频平台里的内容良莠不齐。各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为了抢占流量,吸引眼球,不惜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快手的未成年妈妈网红畸形竞争、泛滥传播到抖音的偷拆奔驰车标等低俗违法事件的屡次传播,都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虽然目前所有短视频平台都已经将很大的注意力放在内容审核上,但由于短视频传播的频率快,分发平台广,内容短而种类多,专靠后台人员的把关难度较大。[1]

2 个性化推荐窄化“拟态环境”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 他认为大众传播所形成的信息环境, 是来源于真实环境却又有所差别的一个媒介环境, 是媒介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重构后向人们塑造的虚拟环境。[2]而短视频各平台为了迎合用户的个性需求,利用算法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向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营造出一个个性化的虚拟环境。但是长久以往,未成年人接触到的 “拟态环境”更加片面狭窄, 内容重复率提高。

3 青少年模式或沦为摆设

在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开展防沉迷之后,国家网信办此番要求网络短视频平台也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这是敦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3] “青少年模式”虽然是必要的,但仍然有很大的漏洞。第一,是否进入“青少年模式”由用户自己选择,而并非是强制的,也无严格的监管;第二,用户若以游客身份进入软件便可正常浏览所有内容。如何保证每一个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应用软件时主动选择进入“青少年模式”,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软件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短视频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未成年人的娱乐生活,利用碎片化时间减少学习压力、开阔眼界。

除此之外,“短视频+文化”让教育事半功倍。短视频能够全面调动用户的听觉、视觉和感官,吸引用户注意力。某些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技术类、知识类的短视频能调动出未成年人高度的注意力,在15秒甚至更短的时间里,讲述新知识、新观点或新文化,激发未成年人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消极影响

1 未成年人惰于走出泛娱乐的舒适区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在他的代表作《娱乐至死》一书中这样写到:“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通过短视频,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4]

各内容生产者为了迎合用户的兴趣点,开始了“万物皆可娱”的时代。所有曾经被认为严肃刻板的文化,在短视频的过渡下,都与娱乐沾了边:历史+娱乐、宗教+娱乐、政治+娱乐······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虽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但他们从泛娱乐文化中學到的仅仅只是表层,无法沉淀下来接触文化深层的真正内涵。

2 算法推荐限制未成年人眼界

在短视频平台中,用户首先看到的是算法推荐给他们的并不完整的世界, 而基于这种拟态环境, 用户由新奇到模仿, 由发布到获赞, 体验着每一环节的快乐, 却不曾考虑到他们接触的世界本身有什么问题。[5]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接触更广泛的世界,聆听多样的观点,与不同文化相摩擦从而产生火花,是他们当前阶段应有的体验。但短视频平台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却限制了短视频的未成年用户与多元信息的碰撞与融合。未成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构的重要时期,当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与观点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就会被困于自己制造的信息茧房中,把本人的观念甚至偏见认为是真理,拒绝其余任何合理性观点的侵入。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中较为偏激的评论大部分都来自未成年用户。

3 不利于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2018年5月, 一女孩因在“抖音”短视频APP上以网名“某某”发表数条娱乐短视频走红网络。但爆红背后隐藏着的是整容、辍学、偷窃等畸形价值观的传播,坐拥着一千两百多万粉丝流量,传播力度不亚于一些主流媒体,却屡次暗示着“读书无用,外貌有用”的偏激观点。

短视频在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传统媒体时代,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层层把关的,而短视频平台由于内容生产者素质参差不齐,“把关人”制度尚不完善,未成年人极易接觸到各类不良信息。 长久以往,必然会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

三、短视频平台的治理策略

(一)进一步改进 “青少年模式”

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运而生,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也须要这些新技术的入驻。利用新技术,强制要求未成年人只能在“青少年模式”下使用短视频软件。同时,要鼓励用户丰富“青少年模式”下的短视频内容。在限制未成年人接触不良短视频的同时,在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上也要最大程度的发挥短视频的优势,这才是“青少年模式”存在的真正意义。

(二)“新把关人”建立迫在眉睫

作为为短视频提供支持与传播平台的抖音、快手、微视等应用软件,必须负担起把关人的职责,确立符合短视频现状的“新把关人”制度。利用人工智能、面部识别等新技术,制定好明确且切实可行的审核规则,对不同层次短视频问题建立相对应的处罚措施。同时要建立用户信用机制,严格把控涉及不良信息的短视频的传播。

四、结语

总之,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用好这把剑”是整个社会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除了短视频平台要严格把关审核之外,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短视频行业,避免鸵鸟政策或反应过当;学校和家长要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用“情感陪伴”代替“电子陪伴”;未成年人自身也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一味沉迷和盲目模仿,共同营造晴朗的短视频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思璐.短视频传播治理的“把关人”研究[J].青年记者,2018(23):103-104.

[2][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 江红,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何勇海. 防沉迷 “青少年模式”别成摆设[N]. 大连日报,2019-04-02(007).

[4][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

[5]蔡瑞辉.浅谈抖音对人的束缚[J].科技传播,2019,11(08):131-132.

作者简介:

汪慧(1998.05--),女,汉族,安徽宣城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关于未成年人使用各类短视频应用软件的研究——以蚌埠市九所中小学为例》(项目编号:20181037845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实证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