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治理研究

2020-05-19王婉君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王婉君

摘要:内部审计是一项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保障组织的经营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内部审计活动有助于监督企业的管理活动、防范经营风险、评价经营成果、制定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有企業的不断深化改革,许多国有企业纷纷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以及内部审计经验的匮乏,导致其内部审计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治理研究

引言:

从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舞弊,到高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事件的不断曝光,内部审计屡次向我们展示其不可或缺的地位。内部审计作为一项公司治理内部的自律机制,其主要作用在于强化组织内部控制,改善风险管理,完善组织结构,以提高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国有企业作为国内企业的典型代表,其内部审计的意义不只局限于发现和改正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更在于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和威慑,以减少高管舞弊、贪污等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企形象,让投资者对国内的企业重拾信心。因此,国有企业更有责任率先改善内部审计现状。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视经营绩效而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其具有双重经营目标,即:经济利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而这两种经营目标往往会会产生矛盾。由于监管部门的施压以保证国有企业做到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不得不设立审计部门来监督管控自己的经营活动,但是这种迫于压力而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应付,并非真正的重视,没有把严格、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到实处。此种情况下,一旦对外披露,企业的价值和形象将会严重受损。

(二)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表现在:其一,审计部门隶属关系不独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大多由财务部门分离而出,权责上划分不清晰,更有甚者,一些下属公司根本就没有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而是将审计与财务工作混为一谈。其二,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缺乏独立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源于企业内部,与各部门之间有扯不清的关联,使其不能独立的站在事情之外客观的思考和发现问题。最后,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堪忧,因为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建立在隶属关系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之上,但是前面二者都得不到保障,审计业务独立性的保障也就不言而喻。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和内容不够完善

审计应该是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三者的结合,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极大的降低审计质量。然而,国有企业大多只重视事后审计而忽略了事前的预防监督和事中的控制作用,使得审计流程不够全面。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审计内容比较浅显,只包括对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经济合同的审计,极少审计风险管理、环境审计、数据保护。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未得到充分认识

首先,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够。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推行的较晚,且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为此不受到重视,虽然历经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但我国内部审计系统才刚刚形成,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都还不完善。其次,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有误解。因为内部审计工作在识错和纠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碍于企业实现短期的经营利润,但一切都是为了企业集团长期的良好发展。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只看到了其可能有损于短期利益的一面,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件吃力而不讨好的事情。

(二)内部审计部门依附于其他部门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自律机制,在企业内部起到“警察”的作用,严格意义上来讲,内部审计部门不应与其他任何部门有牵连。国有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来源于企业原有的各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与公司各个部门及管理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内部审计结果不能够完全做到公平、公正。这种内部审计部门的依附,是削弱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不够健全

国有企业集团中有许多下属子公司,由于这些子公司所涉及的经营性质差异大、经营范围广,使得一级内部审计不能够做到兼顾各个子公司的内部经营并及时发现问题。而在涉猎不同的各个子公司分别设计内部审计部门要耗费很多财力、人力,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现行的许多国有企业干脆略过了这一步,导致许多下设子公司都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无疑加大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运营风险。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首先,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国有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并注重双重内部审计,不仅要在总公司设立审计署,也要兼顾下属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内部审计部门也应独立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之外,企业应该时刻明白内部审计服务于所有者和管理层,但不受制于所有者和管理层,二者不存在任何从属关系,保证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权属关系的独立。最后,完善审计流程,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职能,扩宽其内部审计范围,超越账本,深入业务把内部审计工作由表面落实到细节。

参考文献:

[1]瞿畅,冯忠良,肖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析[J].经济师,2018(01):134-135.

[2]张适.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3):49-50.

[3]石萍萍,王宏,赵成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建议[J].财政监督,2017(21):83-86.

[4]杨勇.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9):158-159.

[5]李文佳.国有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创新之浅谈[J].财会学习,2017(18):146.

[6]黄琳琳,张立民,杨献龙.国有企业集团境外业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现状及效果——基于中国电建集团的问卷调查[J].财会月刊,2017(27):88-94.

[7]潘新元.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报告的建议[J].审计月刊,2017(07):42-43.

[8]刘彦雪.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J].河北企业,2017,(12):18-19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