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管理

2020-05-19刘洋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旅游管理

刘洋

摘要:现阶段,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下,我国旅游业相关工作得以开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旅游管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业发展过程进行阐述,进一步探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管理经验,旨在改善旅游管理成效,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旅游管理

引言

要想让我国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保护好自然资源,其经济管理模式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创新更多的适合旅游经济管理的方法,结合当地经济,协调各类经济管理,加强开发与管理的结合,逐步做好旅游经济的管理工作,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提升旅游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业发展过程

1.1由政治接待向经济事业型转变的改革在这一阶段下,强调政企分开,旅游业开展企业化经营,外联权逐渐下放,以更好的适应旅游业发展,外联权之间下放至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不仅如此,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得以逐步推广,大锅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得以推进,这就为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

1.2自1986年到1992年十四大召开前,按照国际管理改革旅游业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在这一阶段下,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被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旅游业逐渐转向经济事业型,旅游业的深化改革方向得以明确。在管理体制方面,对成立旅游企业集团和本国饭店管理公司给予支持和鼓励,这就有助于落实旅游业行业管理,骨干企业作用得以发挥。在管理制度方面,星级饭店评定和管理制度得以建立,这就促进了旅游涉外饭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在管理技术手段方面,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得以应用,旅游业联网得以实现,现代化管理水平也明显提升。

1.3自1992年十四大召开至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进旅游业改革。这一阶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得以提出,这就对旅游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方面,需要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对政府机构和冗员加以精简,确保与国务院要求相符合。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实现简政放权,将一二类社经营范围的限制取消,突破了旅游型体制改革,并对旅游企业股份制给予支持和鼓励,建立旅游社营业保证金制度,促进旅游业深化改革。

二、旅游管理优化措施

2.1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精准营销

大数据从微观角度可利用游客市场进行的细分对其实施精准营销策略。市场细分是根据旅游大数据对游客的消费偏好、行为特征、消费心理等来定位目标消费人群,并根据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选择合适的竞争优势,进而细分旅游市场。在细分旅游市场时,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市场竞争战略,譬如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等,最终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于旅游供应中介商而言,利用大数据对游客市场进行细分后便于通过精准营销对相应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投放广告,进而培养潜在客户,同时,还可采用相应措施培养新的客户群体,提升客源市场的转换率。而对于一些较为负面的游客景区评价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可通过大数据统计出负面评价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進而提高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2.2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及宏观调控

在传统应用方面,旅游规划专业机构可结合深度市场数据分析以及消费者需求的预测,对该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做出更为精确的分析,并给予更为客观合理的市场分析结论,而这样的市场分析可以是通过预测景区在投入市场运行时的规模需求,使景区范围能更贴合游客的需求,相关旅游企业能据此对旅游区做出更为科学的景区核心设计和运营措施,有助于企业规划跟上市场需求变化。另外,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及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旅游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规划理念,譬如“互联网与游客思维”,“大数据的应用”,“跨界合作”,“互利共赢”等新思维也加入到了旅游规划中,有的景区还为此设置了没有景区管理特征的景区,设此目的的景区的利润来源不再是依靠传统景区门票与景区本身价值,而是通过依靠全域景区的目的地形象,将利润来源拓展为以周边产品为主,结合景区本身进行服务设施的开发,这样不仅提高了景区的利润范围以及景区服务设施,还无形中增大了游客对景区的吸引力。

2.3依托资源开发,优化经济管理

通过依托资源开发来优化经济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实现旅游资源效益评价以及旅游经济资源的稳定开发。其次,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结合风景区以及附近地区的特点,实现旅游地区资源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最后,实现旅游产业经济循环背景下的产业创新,为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4坚持以经营旅游业为主的行业发展方向

现如今旅游业快速发展,并表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肯定,通过多种经营来增强旅游企业的经济收益,其应变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行业发展方向,以经营旅游业为主,促进旅游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并保证国家的旅游外汇收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管理,需要依照国际管理出发办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保证配套措施的完善化。也就是说,要依照国际管理和我国国情出发,对配套政策措施加以科学制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要想让我国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保护好自然资源,其经济管理模式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创新更多的适合旅游经济管理的方法,结合当地经济,协调各类经济管理,加强开发与管理的结合,逐步做好旅游经济的管理工作,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提升旅游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秋阳.关于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度假旅游,2018(12):100,105.

[2]郝秀婷.关于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度假旅游,2018(11):192,206.

[3]张力骅.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J].品牌研究,2018(3):22-2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旅游管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逻辑思考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如何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