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

2020-05-19马一丹张嘉纯贾明慧张龄月常月明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金融学新常态

马一丹?张嘉纯?贾明慧?张龄月?常月明

摘要: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有必要对“新常态”下经济和金融学的实质予以深刻理解,充分把握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在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加快形成一种互补模式。本文在分析“新常态”下经济和金融学问题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经济和金融学的理论研究缺陷,分析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方法论,从而探索“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途径。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金融学;理论创新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方面的创新步伐加快,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也随之快速推进。与此同时,“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理论创新有助于社会进步,因此,逐步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历史进程中遗留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问题也显得更加重要。

一、“新常态”下经济和金融学问题的本质

在经济稳定的时代终结之后,表面上依然呈现出金融稳定和高经济增长的特征[1],实际上其本质是经济危机过程中为了调整金融失衡而被动采取的发展模式。这种调整主要是由于在危机之前对金融和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错误判断,尤其是忽视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这种在危机发生前的异常调整主要反映了经济和金融学方面的两个本质问题:一是金融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重点,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与实体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必须将金融资源分配给生产率较高的部门,以实现经济在未来的持续发展,保持财富增长;二是金融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二、当前经济和金融学的理论研究缺陷

在新常态环境下,经济和金融学的理论研究要切实理清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建立并改进与新常态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体系。通过对以往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主流研究领域容易忽视金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现实危机中内生金融和经济学理论的系统论述,可能会导致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解错位。在新常态环境下,经济和金融学理论需要进行修正,应包括内生金融因素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目前,经济和金融学理论的研究缺乏现实性、一致性,这主要是由于科学研究路径的缺乏。

三、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方法论分析

“新常态”对经济和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情况下,经济和金融学理论的创新显得十分必要[2]。现阶段要实现经济和金融学理论的有效创新,就必须奠定方法论基础。方法论的确立需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并得到实践的充分验证,这也是印证理论正确性的前提。此外,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必须通过发展实践的检验,也必须符合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和金融学的相关问题都与市场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其方法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在“新常态”环境下,对经济和金融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反思的基本目的,是回归合理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探究方法,融入对现代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的思考,从而建立起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框架,避免与实际市场情况的断裂分析。因此,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是在传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也是探究理论基础、经验事实的方法论的变革。

四、“新常态”下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途径

(一)创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鉴于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变化,虽然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金融领域的具体结构有关,但“新常态”下不仅需要巩固经济学理论的原有理论架构,同时也需要不断发扬创新理念,加强和巩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问题:首先,在知识结构方面,通过对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常态”下相关理论的创新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严谨而全面的分析,并基于数据分析和实际情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經济发展。其次,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实际案例之间的衔接,深入挖掘理论知识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使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更好地衔接,将理论分析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加深对金融领域的认知

在金融学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必然会涉及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在“新常态”环境下实现金融学理论创新,必须将之与实体经济联系起来。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传统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在该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通常只将信贷等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新常态”环境下我们有必要从创新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将金融学纳入一个综合的研究范畴。此外,在新常态下,金融学理论也涉及到与经济相关的政策分析,为了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统一,必须理清宏观经济理论与现行政策在金融体系中的关系[3]。

(三)必须重构金融理论体系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分类体系,金融学主要表现在资产定价等方面,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典型范畴;而信贷等“宏观经济学”范畴不会产生太多实质性的影响。事实上,宏观经济学中的主流,如信贷、货币等不仅与经济变量有着明显不同的运行规律,而且对实际的经济状况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不仅传统金融理论所包含的分析对象和内容等十分有限,而且对主要金融变量的认识也严重不足,整个金融体系的特征和运行规律没有宏观与微观的分离问题,而是包括从微观基础到宏观领域的整体范畴。因此,未来金融学的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整个金融体系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原有理论的片面性,建立相对综合的分析框架,更加清晰地概括和描述现代金融体系的运行原理[4]。

五、结束语

基于金融学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新常态”下经济和金融学的创新将有助于为我国经济战略转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创新理论的应用无论是对宏观理论的修正,还是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乃至世界金融学理论和实体经济的建设都具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潘艺丹.“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的理论创新[J].经贸实践,2018(2):182-183.

[2]饶家勇.基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J].今日财富,2019(5):25-25.

[3]麦玉坤. 关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J]. 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2):58-59.

[4]姜英杰. 基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分析[J]. 纳税,2019,13(21):190.

作者简介:

马一丹(1997.12-),女,汉族,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单位:河北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金融学新常态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An Analysis on Internet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China
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
论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