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研究

2020-05-19常轩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5期

常轩

摘要:为提高人口出生率,我国于2013年起就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保险制度不断进行了改革。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出发,就生育保险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发现生育保险对人口出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积极使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来调节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育保险;就业歧视;人口出生率

一、引言

人口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都存在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率、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我国于2013年起不仅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还配合着对生育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

二、生育保险对人口出生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生育保险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女性劳动力的健康、维护她们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但女性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和工资状况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将生育保险制度引入劳动力市场后会产生不同的均衡效应,其最终均衡状态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决策,进而对人口出生率产生影响。

从需求方面来说,由于生育保险的存在,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辞退女性劳动力,且必须支付女性劳动力一定比例的薪资,而女性劳动力在孕期、产期的休假时间相对较长,会导致职位空缺,用人单位还不得不花费时间、金钱成本重新招聘和培训替代劳动力。所以,生育保险在短期内加大了用人单位对于女性劳动力的歧视,从而减少了用人单位对于女性劳动力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来说,由于生育保险的存在,一方面使得用人单位不得在其孕期产期辞退女性劳动力,所以在怀孕后依然可以继续工作的预期,也会加大女性劳动力的产前劳动供给;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劳动力的产期休假薪资水平会较从前有所降低,这会使部分女性劳动力为了弥补产期的薪资下降而增加产前的劳动供给以获得更多的报酬。

三、生育保险对人口出生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采用我国2001-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考虑政府政策、卫生条件、经济状况、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实证分析生育保险保障制度在长期内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一)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用人口出生率来度量我国的生育率,假定被解释变量为各省各年度的人口出生率,用y表示。

2.解释变量

家庭的生育决策往往受到政府政策、卫生条件、经济状况、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科学性,本文的解释变量主要分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政策:生育保险制度,以生育保险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衡量;计划生育政策,以实施节育措施的人数衡量;(2)卫生条件:以卫生医疗机构的数量衡量;(3)经济状况:以区域GDP总量和城乡消费支出比衡量(4)人口年龄结构:以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衡量。

(二)模型构建

按照上述分类,以人口出生率Y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的构浩如下:

上式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a表示截距中的常数项,u表不随机误项。

(三)实证结果分析

从总体上来说,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变量X2,但该变量在东部地区并没有十分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在東部地区虽然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且明确规定了相关罚款,但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即使面对罚款也有一部分家庭愿意缴纳罚款以求生下孩子。

在剔除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生育保险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X1与人口出率呈正相关,这说明生育保险保障制度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对人口出生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比三大区域还可以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生育保险制度对人口出生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第一,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越多,所以区域内生育保险的支出也越多;第二,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关于保护女性因生育保险政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免受歧视的法案就越是健全,对于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也相对更加严格。

综合计划生育政策剔除前后可以发现,其他各类解释变量的符号和系数均较为一致。

四、政策建议

虽然我国已在2016年1月实施了“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问题要从政府政策、卫生条件、经济状况、人口年龄结构等多方面着手,积极使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来调节我国的人口出生率。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尚处于初级阶段,且社会保险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为了提升人口出生率,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并对育龄女性多引导、多宣传,使她们逐步摆脱由于从前计划生育政策而带来的思想上的桎梏;第二,在适度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加大我国生育保险的财政支出,以使更多的育龄女性劳动力能享受到生育保险的福利和津贴;第三,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以监督和防止用人单位因为生育保险的利好政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加大对女性劳动力的性别歧视,从而保障女性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第四,不断革新卫生医疗技术以提高卫生医疗条件,降低育龄女性的生育风险、新生儿的天折风险,从而提升育龄女性劳动力的生育意愿;第四,不断完善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保障体系,重视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如修建和开设公立养老院、提倡社区养老等,以减轻劳动人口赡养老人的负担,使适龄的劳动人口有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去生育和抚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