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江宁湖熟东汉墓M1清理简报

2020-05-19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宁区博物馆

东南文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江宁区铜镜铭文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宁区博物馆

内容提要:2013年4月,江宁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的两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M1为一座前后双室的砖室墓,墓内出土各类随葬品共33件,均为铜质,其中一枚印有“都乡”字样的铜印尤其值得注意。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可以判断该墓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2013年4月,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后杨柳村的一处取土场在取土中挖出两座古墓,江宁区博物馆随后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墓分别编号为M1、M2。其中M1为前后双室的砖室墓,墓内出土各类随葬品共计33件,皆为铜质制品。M2破坏比较严重,仅余一小部分,且未发现任何随葬品。现将M1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地简况

墓地位于南京东南郊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后杨柳村,龙眠大道西侧的一处朝东的山坡上,距离杨柳村明清古建筑群约650米(图一)。墓地所在的地方是一处绵延数公里的小山丘,从后杨柳村向南一直延伸到乐安村,当地人称之为马驰山,也叫马场山,传说是一处明代皇家御马场。

图一// 湖熟东汉墓M1位置示意图

二、墓葬形制

M1为平面呈“凸”字形的竖穴砖墓,方向102°(彩插二︰1)。由前室与后室组成,前后室相通。砖室内长5.5米。墓室早期遭到盗扰,墓顶已被破坏,故距地表深度不明。前室底部以青砖平铺,后室地面未发现铺砖,其上砌砖墙,墓壁以青砖侧(或端)面平铺。在前室东南部前壁上设有一道宽为1米的墓门,不见封门砖。前室南北内长4.02、东西内宽1.9、残高1.8米。后室东西内长3.6、南北内宽2.46~2.6、残高1.76米。墓室内棺木尽朽,人骨已朽烂不存(图二)。残留竖墙均为顺向砌造。平铺砖,横向与直向交错,以“一顺一丁”组砖上砌,墙厚等于一砖的长度,用砖均将印有花纹的一侧朝向墓内。该墓用砖规格为27×13.2×6厘米,侧(端)面均有重环半圆纹格,以“十”字纹相隔(图三)。

图二// M1平、剖面图

图三// M1花纹砖拓片

1.M1砖室(南—北)

三、出土遗物

出土遗物大多破碎不全,原始位置不明。经整理,尚存33件。其中铜镜2面,铜带钩1件,铜匕2件,铜洗1件,铜印章1枚,铜钱26枚。

铜镜 2面。M1︰1,圆钮,圆形钮座。分内外两区。外区素缘,两周三角锯齿纹内有一周双线水波纹。两区之间以双线圈隔开。中区外缘为一周梯格纹,内为铭文带。铭文为“驺氏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孰长保二亲得天力”三十五字,作隶书体。铭文带内为高浮雕龙虎纹样,龙虎相对峙,周围填以云气纹。直径12、缘厚1厘米(图五;彩插二︰2)。M1︰2,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方框,框外十二孔之间刻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铭文一周。方框四边中间各向外伸出一“T”形符号与“L”形符号,二者相对。方框四角与外区内侧“V”形符号相对,将镜内分为四方八等分。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居东北西南四向,侧配小鸟等神兽。外为铭文带,铭文为“白氏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孰官位尊显蒙䘵食传告后世□□力长乐未央大毋极兮”五十字,作隶书体。外饰梯格纹、三角锯齿纹与连续云藻纹各一周。直径23.4、缘厚0.5厘米(图四︰7;彩插二︰3)。

图四// M1出土器物

图五// 铜镜(M1︰1)

2.铜镜(M1︰1)

3.铜镜(M1︰2)

铜带钩 1件。M1︰3,残,断为两截,钩首呈蛇头状,横截面为梯形(图四︰6)。

铜匕 2件。M1︰4,残,断为三截,直刃,环把。残长 24.4、宽2、厚 0.3厘米(图四︰2;彩插二︰4)。M1︰5,残,仅存匕刃。残长13.6、宽2.4、厚0.3厘米(图四︰1)。

4.铜匕(M1︰4)

铜洗 1件。M1︰6,残,圆唇,侈口,束颈,腹壁近直,圈足内凹,腹部饰3圈弦纹。口径 21.2、底径 12、高 8厘米(图四︰3;彩插二︰5)。

5.铜洗(M1︰6)

铜印章 1枚。M1︰7,残,印面阴刻篆文“都乡”2字,上下排列。钮孔系圆穿,半凹入印台内,印面左下角略有残损,并伤及字文,印钮顶部也有少部残损。长2.7、宽1.6、厚0.4厘米(图四︰4;彩插二︰6)。

6.铜印章(M1︰7)

铜钱 26枚。M1︰8,出土时锈蚀严重,均为五铢钱。边缘有一圈凸起的周部,反面有内郭。正面篆文“五铢”二字,“五”字上下两笔近平行,中间两笔对称将“五”字分为二等分。“铢”字的金字头为三角形,朱字头为方折,左右两竖外撇。内郭径2.3、郭径2.5、方穿边长1厘米(图四︰5)。

四、初步认识

(一)关于墓葬的年代

南京地区目前发现的汉代墓葬多分布于栖霞、湖熟、高淳等地,墓葬形制主要有竖穴土坑、砖木合构、砖室墓等。南京江宁湖熟街道发现的这座墓葬,早年已被盗掘并遭施工破坏,发掘过程中也没有发现能够明确墓主身份的材料,但出土遗物颇具时代特征。因此,可据此对其时代、墓主身份作些粗浅的推测。

此墓为“凸”字形双室结构,这种类型的墓葬在南京地区的东汉墓葬中较为少见,与流行于六朝时期的“凸”字形结构也有区别。该墓在前室东南方向置墓门的现象在南京地区的东汉墓葬中极为罕见。从出土器物看,颇具东汉时期造物特征,在南京地区墓葬中多有发现。如铜镜(M1︰2)与南京高淳固城出土鸟兽规矩镜[1]、高淳下坝东汉墓出土六博神兽镜(M1︰7)[2]相似,只是前者相较于后两者直径更大。这类铜镜在河南洛阳等地也有发现,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但在南京地区并不多见。同墓出土的五铢钱与高淳下坝墓(M1,Ⅰ式)、南京市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龙桃杖墓(M2︰10-8)[3]类似。伴出的铜洗M1︰6与南京高淳下坝东汉墓M1︰17也极为相似。据此,笔者认为这是一座东汉时期某位中产阶级的墓葬。

(二)关于随葬的“都乡”铜印

今江宁区湖熟镇是汉、六朝时期湖熟县治所在地,汉初还曾是胡孰侯国的国都所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封江都王刘非子刘胥为胡孰侯,领一县之地。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其子刘圣袭爵,不久被免爵,复为胡孰县。至汉末孙权定都建业,因湖熟地处京郊,始省县作典农都尉。湖熟作为两汉之际南京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侯国封邑所在,在南京汉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将全国人口按郡—县(侯国)—乡—里—邑的统辖关系编制起来,乡是高于里、邑的中间层级,“都乡”指近城之乡级政区。按汉、六朝时期的湖熟县城在今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集镇句容河北岸[4],此次发掘的杨柳湖墓位于湖熟集镇西约5公里,与铜印“都乡”所记地望相符。这样的例子还见于湖熟周边汉墓,如湖熟汉代朱氏家族墓地M2[5],该墓出土了一件木牍,据策文所记,墓主朱建为丹杨郡胡孰都乡安平里人,该墓紧邻湖熟集镇,与策文所载地望相符。汉代通行一种低级官吏使用的“半通印”,约正常官印的一半,官秩在二百石以下者多用之。如“市官”即大司农下的属官,“园印”即掌管苑或陵园之官,“都田”即管理都田之官等。此外,还有与行政等级相关的“中陵乡”“沈乡”“北乡”“众里”“小中里”等印[6]。据此可以推测,铜印“都乡”的墓主人或可为掌管近城之乡的官员。该印虽为湖熟周边大量汉墓出土物所仅见,仍为我们推测墓主的身份等级与研究汉代南京地区的建置提供了重要依凭。

(附记:本次发掘项目负责人翟光浩;发掘翟光浩、王志华、余保国、徐亮;摄影翟光浩、余保国、杨林;绘图董补顺、余保国、翟光浩、徐亮;拓片吴蓓。)

猜你喜欢

江宁区铜镜铭文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铭文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南京市江宁区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南京市江宁区不同稻作方式调查与分析
铜镜
古代的铜镜
南京市江宁区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