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

2020-05-15贺胜利刘晓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现存问题学校德育

贺胜利 刘晓华

摘要:高中德育教育内容要不断创新。开展正面灌输疏导与德育渗透教育的全方位教育;既要注重他人对學生的教育,也不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既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优劣,又不忽视学生的实际表现;重视入学教育,更要注重入学后的连贯教育,常抓不懈;既要注重德育专职教师的作用,又要重视任课教师的德育教育作用;实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使德育教育成为无缝教育。

关键词:学校德育 现存问题 对策与建议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近年来笔者对所在的高中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发现,近些年来,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归纳起来存在着“六注重”的同时,也存在着“六忽视”:注重正面灌输,忽视疏导与德育渗透;注重他人教育,忽视学生自我教育;注重思想政治课成绩的优劣,忽视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教师的作用,忽视任课教师的德育渗透教育;注重学校教育,忽视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注重入学教育,忽视入学后的连贯教育等。针对这一现状,笔者结合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就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内容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开展正面疏导与德育渗透教育的全方位教育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但是往往忽视疏导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育,这样往往会降低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要改变这种德育教育的偏向,就必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正面灌输疏导与德育渗透教育的全方位教育,才把德育教育工作做好。

第一,教师要率先垂范。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蔼可亲的工作状态去开展工作。用先进的思想领路,用崇高的道德召唤他们,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表率。

第二,要时刻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和言行。要时刻关注学生暴露出来的一丝一毫的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靶向教育。要特别重视社会的热点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第三,要把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也要随时挖掘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德育教育这根主线,时时刻刻围绕德育教育开展各科知识教育。

二、既要注重他人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各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强调教育者主体本身的作用,而对被教育者自身的自我教育却不是很重视。这样,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教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重点加强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干部既带头遵守学校的纪律,又影响其他学生的言行,使得学生在学生干部的带动下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新模式。开展小组互助互帮、相互提醒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共同提高。

三、既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优劣,又不忽视学生的实际表现

思想政治课是疏导学生思想情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以往有的老师往往只重视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优劣,忽视学生的实际表现,导致思想政治学习与实际表现脱节,违背了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初衷。为此,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优劣,又不忽视学生的实际表现,要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和成绩进行必要的改革,由原来的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并把学生的实际表现纳入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体系中,加重权重。同时由教师评价改为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使学生既掌握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

四、重视入学教育,更要注重入学后的连贯教育

入学教育,就是高中新生入学后开展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当新生进入学校时,学校通常会按照学校的教育模式开展一系列的入学教育:如军事训练、传统教育、行为规范学习等。但是,随着文化课程的学习,往往时间不长,就忽视了德育教育。特别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进入迎接高考的艰难时期,特别是有升学任务的毕业年级,忽视德育教育的工作就更加明显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做好以下的事情。一是要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各德育教育活动应以明确的教育主题、可行的计划和一定的程序有序实施,并在学校、年级、班级中一一落实和实施。要适当地对活动进行概述和评估,做好活动总结与评比。政教处或党团组织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及交流会议,定期对活动的实施进行反思,以便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

五、既要注重德育专职教师的作用,又要重视任课教师的德育教育作用

学校德育教育队伍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在日常的德育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是,在德育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单靠这些主力军往往是不能大获全胜的,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教育的德育工作合力,才能使德育抓出实效。作为任课教师,一是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二是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目的教育。三是结合专业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德育工作。四是在教学活动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

六、实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结合是学校德育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今天,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成长的环境是复杂的。要想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需要密切保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联系。学校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沟通交流的责任,要同家长一道,负责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是主要的教育者;假期或周末,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和第一集合管理者;学校要积极召开家长培训会或交流会指导家长管理和教育学生,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要及时邀请社会上具有德育教育职责的有关人士来校进行宣讲、讲座,用社会上的案例教育学生。只有把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无缝隙德育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不留死角。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现存问题学校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对策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