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绘本读写”为载体,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

2020-05-15于艳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亲子共读读写结合

于艳萍

摘 要: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但想象力丰富,而绘本以其独有的图画的表达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读懂故事,爱上阅读。因此,利用绘本进行读、写、绘各项实践活动,以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为主要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融合了故事续编、人物对话等形式的创编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亲子共读 自主创编 读写结合

为了促进刚入学学生识字、阅读、写话等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笔者综合比较了小学阶段儿童比较喜爱的几种文学样本,如诗歌、儿歌、韵文、漫画等,发现绘本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读本。如何挖掘绘本在提高低年级学生读写能力方面的价值,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需要深思的,因此,对于绘本,不能简单地止于阅读,要将读、写、绘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挖掘绘本的使用价值。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1.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故事

教师在讲绘本时要营造一种亲子阅读的氛围,可以创设情境,和学生合作表演,还可以运用恰当的讲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去,如讲述《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等故事曲折的绘本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小鸡卡梅利多,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讲到动情悬疑的地方,可以调节语速语调,吸引学生注意,进行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

2.图文结合多样化阅读方式

绘本的图画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对于识字量少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只看图画也能够读出其中的趣味。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绘本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故事的背景、人物的表情、周围环境的变化等,然后发挥想象,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揣摩作者的意图。

例如教学《好饿的毛毛虫》时,作者在文中的配图就很值得读者品味,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书中毛毛虫的活动,借助图画讲讲故事。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的表情,似乎都不太开心,但是,读到最后,会发现毛毛虫似乎在微笑,它身后的叶子上有一个小洞,是不是因为它吃了叶子之后就感觉到舒服了,所以就笑起来了?绘本中没有说,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不是告诉小朋友要吃健康的食物才会身体舒服?

在一次次有意识地观察中,学生会发现原来图画也是有含义的,逐步学到读绘本的方法,不仅可以看文字还可以读图,这样一来,借助读图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阅读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亲子共读,延伸阅读

松居直认为,“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教师通过组织家长共读一本书的主题活动,利用家长会和家长一起学习绘本知识,让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调动家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家长采取多样的有效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声情并茂的讲述,指导家长运用生动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形象的手势等来增加故事性,吸引学生的注意。

4.阅读打卡,持之以恒培养阅读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激励措施会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利用微信打卡活动和阶段性总结奖励的措施,如月度的“阅读小明星”“书香家庭”等评选,能大大激发学生和家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二、自主创编绘本,提升表达能力

1.低年级的学生情感丰富,阅读完成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就是续编绘本

故事。

如在学生读完《鸭子骑车记》后,看到学生投入的样子,笔者趁机参照绘本最后一页的图画,让学生思考:鸭子看到拖拉机后陷入了沉思,它在想什么呢?它又会怎么做呢?小动物们又会怎么做呢?当把这个话题抛给学生的时候,果然,由于之前对故事情节的投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笔者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說一说,然后仿照绘本故事,把你能想到的鸭子还会怎么做画出来,回家后让家长帮忙写下来,学生的创编非常精彩。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题绘本创编,让想象飞扬

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绘本故事之后,自由创作绘本的兴致高,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绘本创作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如“春天的校园”主题绘本创作中,赵明轩的绘本故事《春天来了》从小树、草坪等角度展现自己眼中的春天,内容有层次,色彩鲜艳,表达流利完整,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成雨泽小朋友将眼光聚集到校园的桃花,色彩绚丽,独有一番童趣。暑假的时候,结合学校的“跑遍山东”德育课程,学生又拿起了画笔,创作出了他们精彩的暑假趣事,有的讲述老家美景,有的画出了自己旅游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在一次次的活动与锻炼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三、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指引阅读和表达的方向

教师在指导阅读和表达的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同伴互评和家长个性化评价的作用,从读、写、绘多元化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评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感悟绘本大意,学习更加精彩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感受阅读带来的

快乐。

综上所述,绘本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使得绘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承担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使命,更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猜测、表达。教师利用绘本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他们内心与绘本故事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用形象生动的图片、照片记录生活,并在家长的引导下,说出图画的内容,或者根据图画、照片与家长对话,创造丰富有趣的小故事,再由家长协助,将所说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利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高年段习作打下

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雨燕《谈教学低年级绘本》,《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2] 李欣《小学低段绘本阅读教学探究》,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3] 艾伟明《在绘本阅读中发展语言和思维》,《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读写结合
让课外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前行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用心陪伴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