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体验式教学中的“我,他,你”

2020-05-15唐密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验式道德与法治情感

唐密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可以在充分认识学生年龄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积极的、真实的体验与感悟。授课中,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学习中,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来构建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从可读性体验、可视性体验、互动中的体验、实践中的体验、反思中的体验等搭建体验渠道,让学生获取真实的情感认同。实施中,教师要具有涉猎知识的广度的主观意识,要具有開发课程的深度的统领能力,要具有掌控课堂教学的灵活度的控场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体验式 情感

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五岁的小明抓着一个玩具象,在地上玩得风风火火,全身上下都是泥巴,玩具也脏兮兮,妈妈要小明洗澡,可是小明正玩得起劲,怎么也不愿意去洗澡,也不愿意放下玩具象。这时,妈妈提议要一起给“小象”洗澡。听闻此后,小明马上站起身,抱着“小象”过来了,不一会儿,“小象”被洗得干干净净。妈妈又说:“洗好澡的‘小象多可爱,它一定很舒服,这才让人喜爱呢!”这时,小明看了看母亲说:“妈妈,我也要洗澡,洗得和‘小象一样干净。”我们不难看出,聪明的妈妈只是换了一个手法,便达到了孩子洗澡的目的,同时又教育了孩子要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那么,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不愿意洗澡呢?显然是因为不愿意放弃玩,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发展水平,他们的主观意识、思想意识和个性思维不断强化,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大可能接受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可以在充分认识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道德意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的阶段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积极的、真实的体验与感悟。

一、“我”—体验式教学的思考

这里的“我”,是对一名授课者的定位,是从教师本体的角度来看待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1.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爱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感受,包容缺点,分享喜悦。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能主动克服困难,获得内心升华的道德情感。

2.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要有亲历的过程

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以教学内容为根本,将其呈现、再现、还原;要具有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他”—体验式教学的方式

这里的“他”,是对学生群体的定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来构建的学习方式。

1.可读性的体验:在授课时老师可充分利用书本上的资源。翻开《道德与法治》课本,我们能看到“阅读角”一栏,其中的文本可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在引领学生辨别文字所带来的感受下,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领悟文本的思想

内涵。

2.可视性的体验:很多人应该都看过某一品牌的巧克力广告,依稀记得有句广告语是“丝般的感觉”,也记得那个丝绸拂面的画面,这就是视觉给人带来的体验。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中,老师用在乘坐动车来进行描述,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在国内两个不同城市之间到达时间需要十三个小时,在欧洲四个国家之间到达时间需要9.5小时,中国的国土面积的数字从抽象到表象,祖国地大物博之情感油然而生。

3.互动中的体验:互动中的体验采用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式交流,也可以是集体式交流。交流的过程可以是学生间的各抒己见,也可以是对分工任务的达成汇报。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和过程,都需要为学生创设提供一个值得讨论的、有话可说的主题。

4.实践中的体验:实践中体验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生活情景的参与、观摩、体会为途径,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基础,使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景中,通过参与、观摩、体会、感受的方式完成认知的初级积累,促进学生由最初的感官感受升华到情感

共鸣。

5.反思对比中的体验:反思对比中体验的主要形式是比对,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比对发生在领悟、自省,交流和活动中,让事实说话,让问题或结论能够自行凸显。

三、“你”—给教师伙伴的建议

这里的“你”,是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群体的定义,基于实际教学中对如何实施有效的体验式教学的建议。

1.教师要具有涉猎知识的广度的主观意识

纵观“道德与法治”的教材,课本中教学内容涉猎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环境、历史、地理、生命、安全、爱亲敬长等多方面主题,主题的多样性势必需要教师平日生活中做有心人,多看多积累。打破自己的“舒适区”,突破自己固有的知识专长,延展知识领域。

2.教师要具有开发课程的深度的统领能力

首先,教师在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后,结合课本内容将知识融会贯通、有效整合,开发课程资源。其次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开发资源是为了服务于学科教学,为帮助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将表象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接收接纳。

3.教师要具有掌控课堂教学的灵活度的控场能力

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新《课标》中提出,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因此就课堂掌控而言,需要教师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程度、学习兴趣、知识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出发,课前教师充分预设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几个维度,达到多高的程度,在参与中会遇到的困难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课堂上,如果一切都在预设之中,学生确实焕发出积极、主动、迫切的学习热情,那么教师适时引导即可。如果出现临时状况,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小结、同伴协助等方法顺势而为及时指导。

综上所述,某种意义而言,体验式教学的“你我他”是彼此之间的个体也是共同体。体验是教学方式也是学习方式,是教的目的也是学的目的。无论过程怎样,我们的终极目的都是通过体验式教学,达到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感情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才智》2020年第3期。

[2] 何亚娟、马忠福《道德与法治课堂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学周刊》2020年第6期。

[3] 王忠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2期。

猜你喜欢

体验式道德与法治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