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铜、铅、锌、镉样品的前处理分析

2020-05-15邓明政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检测值滤纸硝酸

邓明政

(冕宁县环境监测站,四川冕宁 615600)

在《水质采样X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X493—2009)中“2.2.7过滤和离心 采样时或采样后,用滤器(滤纸、聚四氟乙烯滤器、玻璃滤器)等过滤样品或将样品离心分离都可以除去其中的悬浮物,沉淀,藻类及其他微生物。而在测定无机项目时常用0.45µm 的滤膜过滤。过滤样品的目的就是区分被分析物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比例(例如可溶和不可溶的金属部分。)”,并规定,重金属水样采集加浓硝酸后可保存时间为14d。对此,水样在检测前的前处理方法就变得十分重要。

1 采样

选择三条不同河流进行采样分析。河流1:清澈、不纳入任何排污;河流2:浑浊,河床於聚有含铅底质;河流3:浑浊。每条河流分类采集样品,本次采样严格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关于容器洗涤及水样采样方法,并做了现场空白。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

MSICE35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铜、铅、锌、镉空心阴极灯(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UPT-II-10T 超纯水仪(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2.2 试剂

HNO3优级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铜、铅、锌、镉标准溶液1 000μg/mL(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铜、铅、锌、镉、铬、镍六合一混合标准样品(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3 样品处理

根据实验目的,把样品分为以下类别,如表1所示。

表1 样品类别及前处理

1)河流:1# 河流1,清澈、不纳入任何排污,2# 河流2:浑浊,河床於聚有含铅底泥,3# 河流3:浑浊。

2)全消解:水样采集后取100mL 水样放入200mL 烧杯中,加入硝酸5mL,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不要沸腾)。蒸至10mL 左右,加入5mL 硝酸和2mL 高氯酸,继续消解,直至1mL 左右。如果消解不完全,再加入硝酸5mL 和高氯酸2mL,再次蒸至1ml 左右。取下冷却,加水溶解残渣,用水定容至100mL。取0.2%硝酸100ml,按上述相同的程序操作,以此为空白样。

3)过滤后全消解:水样采集后经0.45μm 滤纸过滤,取滤液100ml 同全消解方法进行消解。

4)未过滤加酸:直接采集水样500ml 加浓硝酸5ml。

5)过滤后未加酸:直接采集水样经0.45μm 滤纸过滤后待测。

6)过滤后加酸:直接采集水样经0.45μm 滤纸过滤后100ml 加浓硝酸1ml。

7)沉降30min 上清液加酸:采集水样自然沉降30min 后取上层非沉降部分500ml 加浓硝酸5ml。

8)沉降30min 上清液未加酸:采集水样自然沉降30min后取上层非沉降部分500ml 待测。

9)离心5min:直接采集水样经4 000r/min 离心5min 后待测。

4 实验

仪器工作参数及线性方程。如表2所示。

表2 仪器工作参数及线性方程

5 结果与讨论

为验证实验的准确性,本次实验过程均带明样(铜、铅、锌、镉、铬、镍六合一混合标准样品)参与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样品检测结果表 mg/L

从表3检测的结果来看,检测项目中铜、镉检测值变化不大,而河流2铅的检测值采用前处理方法不同,差别很大。针对此次实验目的,作者对河流2沉降30min 上清液加酸样品进行了连续间隔测试,其结果见表4。

表4 加酸样品连续检测结果表 单位:mg/L

本次实验过程均带明样参与检测,其检测结果均在样品给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

实验表明,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的铜、铅、锌、镉时(除进行全消解外),①对清澈未纳入排污的地表水,因其本身重金属含量极低,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基本对检测值无多大影响;②对虽然水质浑浊但本身底质不含重金属的地表水,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基本对检测值也无多大影响;③对水质浑浊并且本身底质含重金属的地表水,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检测值影响较大。因为重金属元素在水中大多以固体形态存在,所以如果水样采集后经0.45μm滤纸过滤或离心后,基本不能检测出。样品经沉降30min 取上清液加酸保存后,其铅、锌的测定值在第4天以后标准偏差分别为1.6%、0.9%,基本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值。

猜你喜欢

检测值滤纸硝酸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高通透耐湿玻璃纤维空气滤纸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透视硝酸核心聚焦命题考点
滤纸上微量化实验的妙用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的理解性掌握
浅析滤纸透气度与初始压差的关系
对硝酸与铜反应的全方位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