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悔过之心,更要有改过之行

2020-05-14刘洪强

月读 2020年3期
关键词:礼法阳明反省

刘洪强

《左传》有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圣贤不是从来都不会犯错的道德完人,而是犯错后能够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的人。陈司败曾经问孔子:“鲁昭公懂得礼法么?”孔子回答:“知礼。”陈司败私下跟孔子弟子巫马期说:“我听说鲁昭公取了同姓之女(古代礼法讲究同姓不婚),这是有违礼法的,难道君子也会有所袒护么?”孔子听说后,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庆幸自己的过错能及时为人所知,所谓“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这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所说的“君子之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是社会的榜样和模范型人物,君子有过,大家都能及时注意到,君子勇于改正错误,大家更会对其增添几分仰慕之情。

王阳明也说过:“悔者,善之端也,诚之复也。”阳明先生有一个弟子叫薛侃,为人刚直,好学不倦,虽然能够时时反省自己,却不免有些反省过头,头脑中常被懊悔之念占据,挥之不去。阳明先生为他开示:悔悟之念是去掉身上毛病、完善自己的良药;这一念头要及时化为改错的行动,如果长期在心中郁结、积累,反而会产生不好的变异,导致“因药发病”。换句话说,药本来是治病的,但是服用过期的药或服药方式不正确,反而会加剧病情,对身体的危害甚至会超过不服药。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对于道德自觉比较高的君子來说,悔过与改过是一以贯之的,犯了错就要及时改正。而对于境界和修养功夫略逊一筹的人来说,从犯错到认识错误再到改错,在进程的衔接上是有间断的,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还会有反复。但关键是要做到坚持和努力,如果半途而废,那将永远无法改正错误。

《周易》中的“益卦”提到:“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卦的上卦为风,下卦为雷,风雷交加,交相增益,动力十足。君子有鉴于此,看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不断提高个人素养;而有了错误就果断行动,及时改正。

犯错后,千万不能沉溺于自怨自艾之中,呆呆地空守着躯壳,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勇气以及坚定的信心。犯错之后有悔意,有悔意之后就积极改过,将悔悟之意转化为改过迁善的行动,这才是君子所为。相反,那种盲目自赏、我行我素甚至拒不迁善改过的人,是很难在智识上有所提升的。

有悔过之心,更要有改过之行,如此方为天下大智大勇之人。

(作者单位: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猜你喜欢

礼法阳明反省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记事簿
晏子论礼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天理与法律的交汇
荀子之礼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见贤思齐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