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明慈爱,造福一方

2020-05-14杜文东

月读 2020年3期
关键词:清河知县淮安

杜文东

万青选(1818-1898)是一位清代地方官,初名万启甸,字泉甫,一生仕宦时间长达四十余年,三任淮安府清河县(现淮安市淮阴区)知县,官至淮安知府。万青选是周恩来总理的外祖父。纵观万青选一生,他是位两袖清风、才干卓著、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员,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历史世界。

两袖清风

万青选为官期间,自奉节俭,自己种植蔬菜、养殖家禽,以供家庭日常吃食,平日步行上堂,外出办事多不坐轿。地方志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咸丰十一年(1861),清廷派副将陈国瑞围剿捻军。清兵过清河时,向万青选索要军粮,万青选对日:“市墟无处得米,我举家数十人皆食粥。”陈国瑞不信,闯入厨房一看果然如此。第二日,陈国瑞拜曰:“我遍访百姓悉称君廉明慈爱,真大好官,请以兄事君。”另据史料记载,万青选赴苏南做官时,为了不牵扯是非,从不带家眷赴任,早起晚睡处理公务,日常生活极为简约。

万青选任清河知县后,考虑到捻军多次袭扰淮安,造成百姓流离、市井萧条,对于已被烧毁的官衙,万青选没有像其他知县那样,筹措经费再盖一座,因为这样会让已经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平添更多的负担。万青选用最少的官家经费租赁清河老百姓的民舍作为平常办公的官署。

任淮安府同知时,万青选分管水利。在选择官署的位置时,漕督大吏等官员都选择在既有坚厚城池保护又有舒适生活保障的清江浦城内,唯独万青选没有这样选择,而是与兵士们一起驻守在城外的土圩堤坝上。

史志对这一系列事情的记载,体现了万青选是个廉洁奉公、体恤百姓的官员。

才能卓著

万青选被清河地方志称为“清河三青天”之一,其为政建树则为“三青天”之首。万青选一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做了近四十年地方官。他从师爷、主簿做起,经历了从军征战、治理河道、统管府县等多个职位的锻炼,每任一职,皆能干出成绩来,现代学者张震南在《淮阴风土记》中称赞万青选为“循吏”。

万家治水代有传人,从万青选的父辈至子孙大都从事过河道治理,万青选一生的多数光阴也是从事运河管治。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宜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万青选的精明强干:“有一年黄河水上涨迅速,眼看就要淹没堤坝,大家十分惊恐。于是前去请教万青选。万青选让他们去河中舀一瓢水过来。他仔细观察了一番瓢中的水,又闻了闻水的气味,然后说大家不必担心,三天以后水就会退去。三天后,水果然退去,从此万青选名震乡里。”此事系万家后人对周秉宜的当面叙述,虽无其他史料证实,但万青选了解水情、谙熟疏浚方法,却是有史料证明的。

万青选在任南河主簿、山阳外河主簿时就参与了治理黄河南徙的工作。他勘察黄河故道后,向上级提出“自郑州河决全黄下注洪泽湖,淮阳各工久溃,其祸延及里下河,奏请开侍家坞各河就近人海,拓展张福口引河,开新窑河入吴城七堡,復浚杨庄以下旧黄河,让洪泽湖水畅流人海,淮扬各工即可保全”。上级采纳之后,果然很有成效。

万青选在淮安为官时,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程,即在运河两岸修筑土圩。吴昆田在《漱六山房札记》中记载:“去秋(即咸丰十一年)万邑侯莅任,始议筑围。招集人夫昼夜兴筑,汰黄堤上新土尺余。”万青选筑的土圩,周回二十余里,既让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了安居乐业的处所,又让淮水之戾患得到了解决,同时又可以抵御捻军的进攻,可谓一举三得。

清代的清河县是河道和漕运事务的重地,机构、人员、事务汇集于此,官比民多,利益瓜葛多、是非诉讼也多。多数知县不太善于处理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容易引起官民、兵民、民众之间的纠纷。万青选治理清河的思路,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和洽舆情为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回应老百姓的诉求与愿望。万青选每遇疑狱,“必详审再四核实”,对疑案做周密调查,务必详细谨慎,再三再四核实后才做出判决。这在古代县官中实属少见。

地方志对万青选的治理效果给予了很高评价,称之为“可以旦夕之治也”,随着社会的安定,乡野民风也大为改观。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曾记录周总理开家庭会议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外祖父万青选在淮阴(清河)县做知事及淮安知府30年,没有出过错,没有被裁下来,一般人都称赞他。”

百姓爱戴

万青选曾在江南任官,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江南的富庶繁华、农耕技术的先进、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以及水网密布、水利和航运的发达,促使他回到苏北以后作出规划和部署,把江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传授给当地百姓。他“劝导棉桑,刊为图说,传示通邑”,“设局募工教以蚕绩之法,而除其累赋,民怀其德久而化之”。很快,淮阴的石码头“户户闻织机声”,黎民百姓得到了实惠,推动了清河县的经济发展。万青选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方。

光绪年间,江浦共有二十三任知县,万青选是第二任,在这些知县中,他是出类拔萃的一位。江浦志书唯独对万青选作了政绩介绍:“旧有科派马草弊政,甫下车即申请裁草,勒石永禁,民德之。城内河房沟久塞,两岸民居半为沮洳,青选捐廉疏浚。时浦口兴复同文书院,经费苦绌,适有充公房基田亩洲产三顷,先后拨给为膏火资,通评立案,士林歌颂焉。”他制止乱摊派,疏浚河道,资助办学,因而“民德之”“士林歌颂焉”,可见当地百姓对他的感激和敬仰。

在江浦任知县后,万青选第三次任清河知县。一年秋天,清河县遭受天灾,“道馑相望,值岁大祲”,万青选主动上书给驻节淮安府城的漕运总督文彬,请求设厂施粥,赈济灾民,最终救活十万民众。

万青选卒后十余年,由于他为官廉洁公正,体恤百姓,清河县民众牒请官府批准祭祀,淮安府在越河街的堤坝旁建祠,当地民众恭称之为“万公祠”。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1月17日,有删改)

猜你喜欢

清河知县淮安
朱俊
江城晚晴天
隔壁住着男朋友
没头脑
青石碑
青石碑
游淮安府署
疯老爹打知县
仙界第一歌姬
谁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