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渗透策略

2020-05-13许新玲胡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挖掘教材

许新玲 胡萍

【摘要】中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学习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当代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接受新事物快、信息量丰富、可塑性强、积极、上进心强等特点,而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本文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浅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研读课标 挖掘教材 研究学生

蔡元培先生说:“德育實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为其恶,无益也。”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就如同细雨,润物无声。学科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好似小草,吮吸着沙土中的水分。因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把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从小成为心怀感恩、品格高尚的人。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数学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侧重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下面笔者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谈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深刻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德育教学目标,关注目标的整体实现

教学时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在准确把握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制订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德育目标,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违背教育中的量力性原则,也不降低德育要求。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达成德育目标,不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

如“圆的周长”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什么是周长,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笔者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努力做到使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相契合,确定了如下符合理性精神、思维严谨和爱国主义的德育要求的教学目标:

(1)在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的过程,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变与不变的观点,学生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

(2)在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过程中,养成学生做事严谨细致、条理有序、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3)通过了解祖冲之、刘徽等数学家在圆周率方面所做的贡献,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把握德育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1)加强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圆的周长”这节课:首先从天坛公园这一生活情境入手,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祭天台上层圆台的周长是多少米的问题,从生活问题抽象出如何求圆的周长这一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想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思考圆的周长可能与它的直径有关。通过联想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验证猜想环节,学生想到用绕线法或滚动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感受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准确测量、实验发现、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观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电脑给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后,进而认识圆周率,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之后再次回到了北京天坛公园这一情境,解决一开始提出的关于祭天台周长的问题,体现了青岛版数学教材情境教学法独特的教学优势。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练习的设计紧扣北京天坛这一情境,由浅入深,由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圆的周长问题,再让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虽然问题远在北京,但可以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如此培养了他们的应用意识,进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整个过程建构起 “联想—猜想—验证—应用”这一模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知识是人类把握世界、探索智慧、追根问源、推动文明的实践结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养成数学品质,提高生活智慧,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公民生活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2)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培养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数学学科是具备高度创造性的学科。命题的归纳、逻辑的演绎、公式的推导、习题的演算等都无时不充满着创新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命题的演算、数学素质的生活运用等途径激发学生发现新命题、求证新命题及突破常规等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圆的周长”这节课:本节课进行了两次很有思维含量的猜测,猜想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一是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有同学借助信息窗——学习的圆的特征来说,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的直径越长圆就越大,其周长也就越长,反之亦然,说明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大小有关,学生很善于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解释了新问题;二是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通过联想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是它的长与宽之和的2倍,而正方形的周长是其边长的4倍,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成倍数关系。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在圆的外面外接正方形,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圆周长不可能是直径的2倍,也不可能是4倍,而是介于2倍和4倍之间。这样,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把新旧知识进行了比较,建构起知识体系,提升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还要进一步验证,这里学生自主提出了验证的方法,也就是测量一些圆片的周长和直径,再通过计算验证周长是不是它直径的3倍。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而实际上这个数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之为圆周率。这里学生质疑为什么我们通过测量计算出的结果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从而明确是我们的测量有误差造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敢于质疑,通过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一步步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掌握了圆周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体现了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3)主动投入小组合作的过程,养成做事严谨、条理有序、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在数学中,有许多知识依靠教师的讲解效果甚微,需要通过学生的思考、操作、共同交流和总结才能有明显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大部分小组选择的是绕线法,他们对小组的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两人负责操作,保证线绳要尽量贴合圆的周长,一人负责监督,看看测量是否有问题,一人负责记录,各司其职,很快就完成了测量3个圆片周长和直径的活动。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大家通力合作,完美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在教师介绍了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被称为圆周率之后,学生解释了他们计算的结果不是固定的数的原因,是因为计算有误差造成的,但学生们在测量的时候方法正确,过程仔细,很好地减小了误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地對其进行了德育教育。

(4)了解我国光辉灿烂的数学史,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有关的数学史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了解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圆的周长”这节课:介绍了刘徽和祖冲之两位数学家在圆周率研究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刘徽在圆周率领域的贡献,不仅在于求得和π=3.1416,更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世界数学史上最精彩的割圆术。早在1500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已经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第七位小数的人,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要早1000年。学生通过真实的记载,充分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制,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德育教育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最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

猜你喜欢

挖掘教材
刍议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开展农村化学实验教学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