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年坚守,只为群众念好“调解经”
——记顺义法院立案庭 (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孙立忠

2020-05-12

工会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书记员顺义老马

“和顺义法院结缘30年,和顺义百姓交心30年,虽平凡但无怨无憾,虽操劳却无尚荣光,因为法官梦、法院情、法治路是我一生的热爱和追求。只有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点儿实在事儿,才对得起那一声 ‘人民法官’。”顺义法院立案庭 (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孙立忠如是说。从1989年到顺义法院参加工作至今,不同的岗位让他留下了30年始终如一的为民故事。

从乡间路到调解室,还是那把尺的“刻度”

1989年刚从北京司法学校毕业的孙立忠,来到顺义法院经济审判庭当起了书记员,一干就是13年。期间,他又考取了法律专业学位,被调入李遂人民法庭,逐渐成长为一名审判员。

早期派出法庭工作条件相当艰苦,没有专业化的法庭和庭审设备,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勉强用来办公。孙立忠回忆,那时当事人也没有举证义务,很多案件线索、证据细节都需要案件法官亲自下乡勘验调查。一辆自行车、一把卷尺便是孙立忠出门的“两大法宝”。顶着烈日或是冒着风雪,穿过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孙立忠拿着尺子上屋顶、翻墙头、过沟渠,一去一回就是一天。后来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摩托车换成了汽车,但那把尺子却从没离过他的身。

“当时法庭面临的案件大多为土地承包、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类型,这在旁人看来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对群众来说却是关乎生计、维系亲情的大事儿。”孙立忠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案例。那天下着沥沥细雨,一大早,他带领着书记员踏着积水来到南彩镇前郝家疃村。原被告东西为邻,原告长期不在村里居住,被告自行在其宅院东侧原告的宅基地上陆续搭建了厕所、棚子,并在多处堆放杂物。现场荒草丛生、泥泞滋积,孙立忠挽起裤管、拿着卷尺,蹬上墙头便开始丈量,回来裤子上湿透透的。“外出勘验一定要不嫌麻烦、不怕辛苦,更要学会量尺子、看尺子,对于当事人争议焦点和案件事实要细查、细审、细心,不能有丝毫马虎。”最终,原被告双方各让一步,对孙立忠法官的调查和解释心服口服。

如今,孙立忠成为立案庭的一名速裁法官,办公室也搬到了顺义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这是全市法院首家拥有独立办公地点的诉调对接中心,诉讼服务大厅窗明几净,智能化设备一应俱全,各类调解室特色独具,潮白河美景尽收眼底。

“打一桩官司容易,但也许就埋下了世代的怨,难的是打开百姓心结,才能真正换取世间的情。”30年的调解经验让孙立忠学会了百姓俚语,熟知了乡风民俗,虽然现今外出勘验少了,身上的泥土味少了,用尺子的时候少了,但公平正义这把“尺子”早已根植于孙立忠心中,这位深受百姓信赖的“草根”法官,在法理和情理之间始终寻求着最佳结合点。

“出调解书吧,我爸签字就行!”一次,诉调对接中心家事调解室的屋门被一对父子突然闯开,儿子小马高声抢言。60岁上下的老马满脸憋得通红,颤抖地说:“孩子,求你了,这房不能卖呀!”孙立忠请父子俩坐下,一边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一边梳理着两人的情绪。小马并非老马亲生,5岁时由母亲携带与老马重组家庭,母亲与老马共同购买房产登记在母亲名下。母亲去世后,小马为给孩子买学区房想要变卖房产,遭到了老马的反对。孙立忠对父子俩进行背对背的调解:从养育了40年的父子情到望子成龙的爷孙情,从继承关系到赡养义务,两人矛盾症结点慢慢疏解开,老马同意卖掉房子,小马趾高气昂的眼神也暗淡了下来,提出要将部分资金作为父亲的养老金,低声抽泣道:“爸,几十年了,您就是我的亲爸!”

从手写卷到大数据,还是那本书的“温度”

工作至今,让孙立忠感受最大的还是法院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办案方式的变化。孙立忠刚入职时做了6年的书记员,“那时开庭笔录全部要靠手写,一个庭审记录一两天都是常有的事,有时手写速度慢跟不上,所有人都要等着,有时字迹潦草看不清,还要利用加班时间重新誊写,庭审完毕,手指僵硬浑身酸疼。”孙立忠回忆道,后来逐渐有了速录机和电脑,如今又有了语音录入和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系统,大大提高了庭审效率效果。

孙立忠工作之余,经常研读、消化和整理法律资料,将自己沉浸在书本中。“法条法理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和完善,我们法官如果仅凭经验断案,不跟紧时事、不更新知识,可能就会办冤假错案。”

2016年,顺义法院作为“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示范法院”,探索建立了以立案庭诉非衔接中心为主要工作平台的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孙立忠也成为了一名速裁法官,他虚心向年轻法官请教现代办案机制、向人民调解员学习多元调解方式。在一起法定继承纠纷案当中,原告徐某因老伴突然离世,与其女即被告产生了房屋、汽车过户纠纷。考虑到徐某急需偿还老伴高额的医疗费用,孙立忠本着快立、快审原则,加班加点指导当事人准备诉讼材料,第二天便安排开庭,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拿到调解书那一刻,徐某激动地说:“原本3个月才能落地的案子,不到3天就解决了。”

从帅小伙到老大叔,还是那份情的“深度”

“您年轻的时候一定很帅吧?”孙立忠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爱人说我现在比年轻时候耐看,年轻时候太瘦了。” 从稚嫩青涩的帅小伙儿,到和蔼可亲的暖大叔,孙立忠朴实的外表始终没有变,多了的是那份无论当事人如何针锋相对、咄咄逼人,无论局面如何剑拔弩张、触而即发,他都努力站在双方角度化解矛盾、晓明事理的慢条斯理与和颜悦色。

“孙师傅对我们要求很严,但他从不对我们发脾气,也从不见对当事人发脾气。”孙立忠的书记员苏丽媛说着,找出一张偷拍孙立忠被“围攻”的照片。那天孙立忠正准备下班回家,在路上被当事人拦截质问,便在马路边当场为当事人做了调解。作为审判团队的核心力量,他对团队案件的审查转移、期限管理都有严格的要求,1名员额法官、3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1名人民调解员也各自分工明确、配合得当,整个团队平均月结案百余件。“现在的办案条件和以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以前1个法官只带1个助理兼书记员,现在都是团队化办案,还借助了社会调解力量,使用的都是智能化无纸化办公设备。”孙立忠感慨道。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法院发展今非昔比,涌入法院的案件类型和群众的司法需求也随着时代发展有了新的呈现,但面对基层社会复杂矛盾和乡土民俗,孙立忠不偏不倚的公仆心和拉家常、讲乡情、说法理的“调解经”,依然是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进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做为一名法官,肩上扛的不仅是责任荣誉,更多的是一种使命。”如今,30年过去了,当青春在案卷翻飞、灯明灯灭里消逝,当容颜在制服变换、槌起槌落间苍老,孙立忠对法律的信仰,对法院的情怀,依旧滚烫,他依旧行进在为民服务的那条路上……

猜你喜欢

书记员顺义老马
王顺义
赶小海
老马
国内著名导演私人影院审片室 北京顺义别墅地下定制影院
老马的三个愿望
老马与老贾
法院书记员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变革*
北京顺义:环境监管网格员“充电”忙
寻找老马
解读《书记员巴特比:华尔街的故事》中的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