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的垃圾分类

2020-05-12

工会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厨余垃圾袋指导员

全民战“疫”期间,大家“宅”在家中,生活垃圾增量明显。同时,大量用过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也成为新的垃圾增量,废弃的口罩等防护用品该怎么扔?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危害到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安全。除了政府部门实行多项举措之外,我们作为普通人,做好垃圾分类,就是理所当然的分内之事,也是帮助社会把有限的医疗废物处理能力用在疫情防控的“刀刃”上,共同筑起牢固的抗疫防线。

所以,有必要强调的是,做好垃圾分类和居家防疫一样,是疫情防控链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而从更长远角度来看,做好垃圾分类,也是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应有之义。此次疫情,既是危机也是契机,希望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垃圾分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处理生活垃圾时都能不厌其烦做好分类。

疫情防控期间垃圾分类“不打烊”

早上8点多,东城区崇外街道新怡家园的居民张阿姨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提着家中分类好的厨余垃圾袋、其他垃圾袋和口罩垃圾袋走出家门。她绕过离家最近的垃圾桶站,来到小区南侧的分类投放站点,将三袋垃圾分别投入绿、灰、黑色的垃圾桶内。

“黑桶是春节以后新怡家园新置办的,专门收集口罩、一次性手套,在小区南北侧各有一个。”张阿姨说。

1月底,崇外街道在12个社区的出入口附近都增设了黑色垃圾桶,专门收集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居民使用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生活垃圾。新怡家园有1470户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韩瑞香回忆,最近每个黑桶一天能收集约50个口罩和手套。

与新怡家园类似,目前,北京多个街道都配置了专门回收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的垃圾桶,如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和顺义区胜利街道等。

崇外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涛说,由于居民都很少出门,加上部分住户还未回京,与春节前相比,崇外街道的厨余垃圾分出量减少了近50%。

除了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加强生活垃圾消毒也成为当下多数街道社区的标配。居民投放生活垃圾后,社区将对垃圾进行初步消毒,这一步骤通常由垃圾分类指导员完成。

韩瑞香在新怡家园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已有一年多,最近每天早晨上岗前,她和同宿舍的指导员都要测温,然后戴上街道发放的口罩、手套各两层,提上84消毒液喷壶。

韩瑞香负责看管和清理新怡家园40组垃圾桶站中的11组,近期她的任务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对垃圾桶和垃圾进行消毒。“桶站一天三消毒,早晨上班、中午下班和下午上班各消毒一次。每个桶里的垃圾也要喷消毒水。”

李涛介绍,崇外街道12个社区每日都须对垃圾桶站进行全面消毒,街道25条路段每天也会由街道清洁员全面消毒两次。

疫情出现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也对垃圾桶站加强了消毒,每组垃圾桶每天至少进行2次消杀。记者在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院看到,这里每个生活垃圾桶外罩有一个金属外壳,阻隔垃圾与外界接触。现场环卫工人专门准备了一块抹布,配合使用84消毒水对垃圾桶外壳进行擦拭和消毒。此外,每名工作人员都配备了口罩、一次性手套和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垃圾分类指导员您身边的“安检员”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小区、胡同就里有这样一群人——清晨或傍晚,他们“守”在分类垃圾桶前,指导居民正确投放;有时他们还会在小区、胡同里“摆摊”,向过往居民宣传。他们,便是垃圾分类指导员。

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沁山水北社区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社区,每天清晨,王之红便会把印有“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指导员”几个字的绿袖标别在袖子上,沿着自己熟悉的路线,开始一天的工作。她首先将小区放垃圾桶的地方转了一遍,这可不是“走马观花”地转,每到一个垃圾分类点,她都会拿着小钩子翻一翻,看看是否有投放错误的或者分类不够彻底的垃圾,如果有,就用夹子夹上来,现场进行第二次垃圾分类。

“作为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我们主要负责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常识、监督居民垃圾分类情况、指导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等,必要的时候还要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王之红说,“垃圾分类这事,其实没那么难。”北京的垃圾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小区的垃圾桶也根据这四类垃圾分成四个颜色,可回收物是蓝色桶,厨余垃圾是绿色桶,其他垃圾是灰色桶,有害垃圾是红色桶。“哪怕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眼睛看不清桶上的字,通过颜色,也能辨别出是哪一类垃圾。”

王之红是从“老街坊”志愿者转行来当“指导员”的,工作第一天,她就跟八宝山街道垃圾分类负责人打了包票,说这事交给她没问题。然而,3个月的工作后,王之红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厨房产生的垃圾是厨余垃圾,但仅包括剩饭剩菜、菜叶菜帮等,包菜的保鲜膜、外卖的包装盒、吃剩的大骨头就不属于厨余垃圾,应该挑出来投放到“其他垃圾”的桶内。但很多居民图省事,一股脑扔进了厨余垃圾的桶内,还得王之红从垃圾桶分拣出来,再进行二次分类。

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时,她特意针对这件事给居民们“划了重点”,似乎也无济于事。再就是入户宣传,也不是街坊邻居之间“串个门、聊两句”就能解决的。小区里的年轻人忙着工作,早出晚归,不容易碰上家里有人。小区里上了岁数的人倒是愿意听她“唠两句”,也口口声声地保证“从我做起”,但是执行力又比较弱一些。其实,在王之红看来,垃圾分类的宣传从来不是一件难事,“事实上,很多人对哪类垃圾扔进哪个桶里都门儿清”,即使有不清楚的地方,他们这些垃圾分类指导员反复说一个月,居民们也能熟记于心了。关键就在于真正进行垃圾分类时,居民们能不能形成习惯,并且长久地坚持下来。

46岁的郭小忠,是北京市北清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一名保洁人员。去年,他随公司正式入驻安定门地区,成为一支由100名平房物业人员和安保人员组成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中的一员。

穿上蓝马甲、戴上绿袖标,郭小忠与同事李雷在负责管辖的交北二条、三条胡同垃圾分类点位来回巡视,一包一包地“扫描”即将入桶的垃圾,指导居民正确投放。

据平房物业垃圾分类项目经理郑斌介绍,目前,安定门地区共有71条胡同,已在311处点位设立了垃圾分类桶组,每个桶组包括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3个垃圾桶,方便居民就近分类投放。每位垃圾分类指导员负责三至四个点位,在每日7时至9时30分、17时至19时30分垃圾投放高峰时段上岗,巡回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同时,指导员将在日常工作期间深入各社区宣传“为何分” “如何分”,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安定门街道配备了3辆厨余垃圾、2辆可回收垃圾运输车辆,结合投放情况,日均4次运送,保证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坚决杜绝混装混运。未来,安定门街道还将在各社区设置一处有害垃圾投放点,并配备一辆运输车辆。”郑斌表示,为进一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街道将探索垃圾分类从“源头”抓起的创新机制,在辖区范围内推广“京环管家”微信公众号,通过定期推送的方式拓宽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普及渠道。同时,微信公众号将为居民提供预约上门回收服务。“例如,居民家中有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可通过公众号预约工作人员上门回收,根据数量兑换相应的积分。”郑斌说,“安定门街道将吸纳更多责任心强、分类意识强的社区工作者、热心居民、环保志愿者、在职党员加入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

疫情期间,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也没有放松。记者了解到,不少社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居民生活垃圾的二次分拣更细致,尤其要将投放错误的废弃口罩分拣出来。

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在1996年成为北京第一个试行垃圾分类的小区,至今垃圾分类从未间断。目前,该小区三个出入口均需居民通过人脸识别或刷社区门禁卡方能进入。

作为小区5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之一,崔湘文向记者介绍,他们主要负责厨余垃圾“破袋”分拣,检查其中是否混有其他类别的垃圾,然后集中等待统一收运。“其实现在大家都很注意,偶尔有错分的,主要是餐巾纸一类。”

街道给居民发放厨余垃圾袋,每个袋子上印有二维码,可以扫码对垃圾溯源并记录。“往常,居民累计分错三次,我们就上门进行指导。现在不便入户,就改为打电话提醒。”崔湘文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所有涉疫情的垃圾会按照医疗废弃物来处理,由专业机构按照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集中收集、运输、处置,不会混入居民的普通生活垃圾。在此基础上,丰台区对隔离人员生活垃圾的分类,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

丰台区规定,曾与确诊或疑似患有新冠肺炎者有过密切接触、目前正在居家隔离的人员,将由街道安排专人上门为其收集生活垃圾。隔离人员需按照指定的分类方法,自行将自家垃圾分类分袋装好,再交给上门收集的工作人员。

实施垃圾分类 社区各有妙招

近些年,全市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如何在住户条件复杂、缺乏认知基础的小区做到完全的垃圾分类,则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为了让大多数人培养起垃圾分类的习惯,北京的很多小区想了很多的妙招。

走进西城区德胜街道新风街1号院,智能垃圾柜以其特殊的形象吸引了记者。每组垃圾柜设有厨余垃圾、可再生垃圾、其它垃圾等投放口。分类最细的一组智能柜,位于社区居委会的一侧,设有纸类、塑料、金属、纺织品、厨余垃圾、其它垃圾、电池电子垃圾7个投放口。垃圾柜的上方,是每一种垃圾的详细介绍。所有垃圾柜的倾倒口是封闭的,站在垃圾箱旁边,闻不到任何异味。

一位居民手里拿着一堆整理好的旧衣物,走到垃圾柜的摄像头前,刷脸成功后,将其投入标有“纺织品”的投放口后,里面的称重仪器完成称重,很快,她的手机终端显示出了兑换金额。而投放厨余垃圾的居民,投入垃圾后,只要投入正确,就会有相应的积分入账。整个过程,就像做游戏。

居民孙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称:“其实我并没有想过积分的事,就是觉得这么分类很清楚,比如电池以前不知道在哪里扔,现在很明确知道放哪个垃圾柜回收,以前有纸张就想着卖掉,现在不想卖不卖的事,直接投入纸张垃圾柜就行,很方便。”

“AI人脸识别技术,减少了以往垃圾袋码和人员现场积分的复杂流程,实现了无人看管、自动积分、及时到账、精准溯源的目标,方便了居民使用。”德胜街道城管垃圾分类负责人王雷告诉记者,能做到这一点,在于新风街1号小区打造了不可回收垃圾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试点工程,将小区产生的常见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纸类、金属、纺织物等,进行了及时兑换,居民按要求标准投入可回收垃圾后,手机终端及时显示兑换金额,居民不必再出小区到废品回收点出售,而且回收价格还略高于市场价格。

除了“刷脸开盖”的智能垃圾桶,小区还有一处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居民用手机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注册后就可以免费领取两捆垃圾袋,一种是绿色的,一种是灰色的,足够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上印有二维码标识,当居民领取的时候,账号自动和二维码关联。

居民拿着这两种垃圾袋分类投入垃圾柜后,扔对了得分,扔错了就没有积分。王雷告诉记者,后期还会有督导员对每个垃圾袋进行检查,并在居民投放后通过扫码居民投递的垃圾袋进行评价,居民端自动收到评价信息,可以根据评价信息来修正自己不正确的分类行为。

也有社区在前端投放方式上作了更多尝试。六里屯街道甜水西园社区是朝阳区第一个试点“撤桶撤站”垃圾分类方式的社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居民养成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

去年7月,六里屯街道甜水西园社区正式启动集中时间投放、集中地点精拣、集中收集 (分类)清运的“三集中”垃圾分类法。集中时间投放,即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投放;集中地点精拣,即将小区原有的34组桶站缩减为8处投放点;集中收集清运,即安排街道垃圾分类引导员和社区志愿者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再分别由不同的车辆送至环卫清洁站,投放至与垃圾种类相对应的垃圾箱内,并逐步撤掉摆在社区内的垃圾桶。这意味着,该社区将成为朝阳区首个无垃圾桶站社区。今后在甜水西园社区,居民将养成“听声送垃圾”,即垃圾清运车响着音乐来社区收垃圾时,再把垃圾送出去的习惯。

“为了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社区对于在指定时间投放垃圾的居民,会有一定的积分奖励,居民可以用积分兑换奖品;对于在指定时间投放,并且分类还特别好的居民,除了有积分奖励外,还会有额外的纪念品赠送。”甜水西园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社区还保留了5个集中精拣点,用于第三方人员精细分拣各类垃圾。同时配备电瓶车作为移动投放点位,按照固定路线和固定时刻表在小区内挨楼栋巡转。随着居民的逐渐适应,将逐渐减少集中精拣点和移动投放点的巡转时间,最终全部取消。

社区居民张建平表示:“我们现在需要在家里把垃圾分类好了再投放,还要在固定时间段投放,是比以前麻烦些,但是养成习惯就好了。”

相关链接

关于垃圾分类,这些规定您一定要知道

2019年11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垃圾怎么分?

根据规定,北京市垃圾分类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厨余垃圾:家庭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从事餐饮经营活动的企业和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等单位集体食堂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水产品、畜禽内脏等。其中,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油水混合物。

有害垃圾: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 (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可回收物: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其他垃圾:除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以及难以辨识的生活垃圾。

垃圾桶哪里找?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办公或者生产经营场所:应当根据需要设置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

住宅小区和自然村:应当在公共区域成组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并至少在一处生活垃圾交投点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其他公共场所:应当根据需要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

条例指出,有条件的居住区、家庭可以安装符合标准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垃圾收集容器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设置,可以根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种类和处置利用需要,细化设置收集容器。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颜色、图文标识、设置标准和地点等制定规范,并向社会公布。

扔错垃圾怎么罚?

单位扔错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处1000元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单位违反本条例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强制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将相关信息共享到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个人扔错的: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条例还规定,应当受到处罚的个人,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不予行政处罚。

猜你喜欢

厨余垃圾袋指导员
垃圾袋里有证据
会飞的垃圾袋
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工程接种过程研究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吸管妙妙妙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极简垃圾桶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