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品市场等级体系构建方案探讨

2020-05-12李文超张军翔王亚宾李茹一陶永胜杨和财

中国酿造 2020年3期
关键词:贺兰山产区公信力

李文超,安 鲁,张军翔,王亚宾,李茹一,陶永胜,杨和财*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葡萄酒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宁夏 银川 750004;3.宁夏大学 葡萄酒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等级是按差异而定出[1]。关于产品质量分级,生产者和消费者定义视角不同,定义不一。生产者以技术层面视角进行定义,主要解决“如何分级”的问题[2]。如法国设定法定产区限制/控制原产地命名(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olee,AOC)葡萄酒质量等级体系,该等级基于产区划定、土壤、品种、栽培、亩产、含糖量等全过程技术要求外,还需经过产品分析和品尝检验后,官方许可使用等级标志;消费者以经济层面视角进行定义,主要满足“为何分级”的问题。产品等级是基于商品市场交易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按等级差异的交易规则设定,如澳大利亚葡萄酒和白兰地社团(Australian wine and brandy corporation,AWBC)按照市场表现和个性差异分为4 种葡萄酒市场等级:品牌之冠、新锐之星、区域之粹和澳洲之巅。葡萄酒市场等级是基于功能、用途相同的产品质量依据不同要求进行分级和归类,赋予各类事物特性和现象以不同的意义、次序和规则的等级体系[3],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预期、认可的不同质量要求,保证高质量产品的市场销售。目前,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分级方面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的经验,特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UNECE)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美国农业部的农产品分级标准其等级及其承载的产品价值行销世界[4],但我国葡萄酒行业没有产品质量等级体系或市场等级体系,尤其国产酒与进口酒竞争市场过程中,我国葡萄酒行业竞争处于劣势,尤其在标准体系建立方面短板明显,迫切需要建立产品质量等级及市场等级体系,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品等级体系构建为例,开展探索研究,为宁夏乃至我国国产葡萄酒提高国际竞争力[5-7]。

1 贺兰山东麓建立葡萄酒市场等级体系的必要性

1.1 建立宁夏葡萄酒产业生产导向体系和市场导向体系的需要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区西靠贺兰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区。截至2018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建成酒庄近百个,年产葡萄酒近10万t,综合产值达到230亿元。在行业内,已经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一个代表性产区。但是在消费市场,尚未成为消费者熟知的标杆性产区。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有2个问题:第一,宁夏没有葡萄酒质量等级标准和等级规定的相关体系。法国不仅建立葡萄酒质量等级体系[8],还有从土地到餐桌全产业链上建立相应的质量等级技术要求,每块地、每棵树、每个环节与工序等精细化管理和监管,健全了葡萄酒质量生产导向体系,杜绝了假冒伪劣生产,法国葡萄酒等级已经成为具有公信力的国际好酒的代名词。中国葡萄酒要走向世界,需对标以法国葡萄酒为代表的国际葡萄酒产区体系。第二,全球没有葡萄酒市场等级统一规则,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新世界国家以“国家营销”方式推介产品,搅动国际贸易市场,究其原因,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了消费者心理,迅速拓宽了国内外市场,形成一股难以抗拒国际贸易新规则。宁夏应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争做抢占葡萄酒质量等级制高点,制定宁夏葡萄酒质量等级,二是探索建立产品市场等级体系,导向消费和生产,不仅抢占了世界产品市场等级的制高点,也填补世界产品市场等级的空白。

1.2 提高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品市场等级的公信力的需要

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没有市场,更没有“公信力”而言。有“公信力”证明,就有向消费者承诺和宣誓:产品不同的等级就有不同的质量。这类公信力与设定质量奖的机构的职责所在。我国国务院设定科技奖推动了中国科技进步与革新,科技奖被世界所认可,国务院具有公信力。而产品领域我国2004年废除国家优质产品评奖条例,也没有出具“公信力”证明。目前,国内外葡萄酒领域葡萄酒质量奖层出不穷、参差不一。近年来,宁夏政府积极引导酒庄参与国际比赛,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先后有50多家酒庄的700款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获奖,但该类奖哪个公信力最强,哪个弱,消费者一直模糊不了解。1935年法国政府成立了“葡萄酒和烈酒全国管理委员会”,开展葡萄酒限制/控制原产地命名(AOC),确定了行政、司法和专业手段,走向世界,具有公信力。

我国葡萄酒行业没有国家专门职能管理机构,迫切需要国家公信力机构。目前,只有宁夏设立了省级的葡萄酒产业管理机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统一规划全区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现代化推进发展开了一个的先河。若探索授予该机构部分公共权力,在宁夏已有葡萄园等级、列级酒庄基础上,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葡萄酒产品等级和市场等级,引导生产者以质划等,以等定价,向消费者传递等级信息,这既提高对产品等级的认知度、满意度和信任度,又提升了机构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也会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1.3 填补宁夏葡萄酒市场等级的地方法规空白的需要

产业兴,则国家强,但产业发展需要法律法规护航。法国葡萄酒产业兴旺,1919年正式制定了《保护原产地名称法》,大大提高了葡萄酒的质量与附加值,由此推介具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上升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成为世界葡萄酒强国。而中国没有我国国家层面的葡萄酒行业法律、行政法规,也没有中国葡萄酒等级划分标准或法规。目前,我国仅有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是全国首个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形式对产区进行保护,颁布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这是我国葡萄酒行业地方护航的第一法规,并制定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列级酒庄评定管理办法》、《宁夏产区优质葡萄园评选办法》等办法,明确了DB64/T《贺兰山东麓酒庄葡萄酒生产规范》等地方标准,受到国际葡萄酒行业赞誉。这与国际葡萄酒管理比较接轨,但没有从生产层面制定《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葡萄酒质量等级设定及评选办法》和从流通层面没有制定《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葡萄酒产品市场等级设定及评选办法》的规章或文件或标准,这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法规的缺项,迫切需要填补宁夏自治区葡萄酒质量等级和市场等级空白的法规。

2 贺兰山东麓建立葡萄酒质量体系和市场等级体系构建方案

2.1 构建产品等级体系的总体思路

借鉴法国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先建葡萄酒质量分级[12],再建以产区管理、产品质量等级、获奖情况、葡萄园管理、酒庄管理为基础的市场等级,以商标管理为手段[13],实行统一评定标准、统一等级标识、分级评定,建立具有贺兰山东麓特色、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具有公信力的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

2.2 等级划分思路

2.2.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品质量等级设定

以产区+质量检验+品尝为基本模式,对产区地块、品种、年份葡萄酒真实性进行识别,拟按产区识别和葡萄酒质量要素将产区葡萄酒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质特级葡萄酒、产区优质葡萄酒二个等级[14],见表1。

表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质量等级体系Table 1 Wine quality grading system for Eastern Helan Mountain

优质特级葡萄酒通过产区葡萄酒真实性识别+小产区优质酒+官方品鉴评定。产区葡萄酒真实性识别,由管委会委派第三方机构抽查酒样,对照产区葡萄酒质量风格数据库识别产区、品种、年份的真伪。小产区优质酒由小产区官方机构组织评选,评定为优质酒才有资格参评优质/特级葡萄酒。官方品鉴:管委会委派第三方机构组织品鉴打分。即从小产区优质葡萄酒中优选,经管委会经过产区葡萄酒真实性鉴定、全过程管理记录、产品质量检验及正式的品尝打分,综合评定为优质的酒,可获得授予优质特级葡萄酒的等级与证书。

产区优质等级的葡萄酒能反映小产区的典型性。由小产区官方机构评定对酒进行分析和品尝,综合评定为优质的酒可获得授予小产区官方机构评定优质葡萄酒的等级与证书。

以上两类等级酒可分3类:葡萄园酒、酒庄酒、品种酒,坚持自愿原则与分级认证原则,实行分类认定。

佐餐葡萄酒符合国家葡萄酒标准的产品,这是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先决条件。

2.2.2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品市场等级设定

从消费者看,产品市场等级不仅表现在产品质量等级,还要包括葡萄质量、产品评价、酒庄文化等方面。市场等级按照组合拳,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产区、质量等级、获奖情况、分级葡萄园、列级酒庄为五维度,设计3星至5星级葡萄酒,其要求如下:

★★★★★优质特级产品:>95分,5星级;

★★★★优质产品:>90分,<95分,4星级;

★★★优质产品:<90,>80分,3星级;

各质量因子设定100分,产区、产品质量等级、获奖情况、分级葡萄园、列级酒庄分别按20%∶50%∶10%∶10%∶10%核算。产品市场等级打分见表2。

表2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品市场等级打分框架Table 2 Scoring framework of wine product market grades for Eastern Helan Mountain

2.3 等级标识设计方案

管委会既申请了贺兰山东麓地理标志,又注册了证明商标,这已为塑造产区形象奠定了法律、法规和规章背书条件。

2.3.1 地理标志(规章)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地理标志上,设计葡萄酒优质特级葡萄酒、优质葡萄酒等级标志,这与全过程监管相关。

2.3.2 注册证明商标联合商标

在证明商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10709506)和酿酒葡萄(10709479)注册联合商标一至五等级,并以星级等级标志为证明商标,建立法律层面的排他性。

2.4 等级认定程序

企业向小产区-次产区-产区程序逐级申请,县(区)为小产区、地市为次产区、自治区为宁夏产区,各级成立葡萄酒质量等级认定机构,小产区-次产区仅负责葡萄酒质量监督抽查,确保产品合格,增加等级全过程可溯源性,宁夏产区葡萄酒质量等级认定中心认定产区优质葡萄酒和产区特级葡萄酒。

3 推广路径

3.1 成立等级认定机构

管委会具有公信力,可依托宁夏国际葡萄酒交易博览中心成立宁夏产区葡萄酒质量等级认定中心,中心评定专家由葡萄酒酿造、品鉴、评论专家、产区企业代表组成。

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产区葡萄酒区划,认定产区划定、产区真实性判定、葡萄酒质量等级评审、葡萄园分级评审和列级酒庄认定,制定评选细则和管理办法,并面向国内外市场宣传与推介葡萄酒质量等级和市场等级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3.2 风土研究,提高宁夏葡萄酒区划的产区知名度

产地是产品质量、特征和声誉的地理特征,是国内外争相标注而提高知名度的有效载体。法国通过光照、降水量、无霜期、土壤等气候和自然条件划分法国十大葡萄酒产区,并逐级细分,直至葡萄园和列级酒庄的小产区,并推行了产区+品种+栽培技术+酿造技术的全链技术要求,成为世界农业区划的标杆。贺兰山东麓地是酿酒葡萄种植的优生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充分肯定贺兰山东麓地理特征,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至今尚未系统的开展贺兰山东麓区划研究和风土研究,也没有提及葡萄酒质量等级和市场等级,产品市场知名度较低,品牌离散程度高。为了提高知名度,建议逐步从贺兰山东麓大产区、次产区、小产区、葡萄园四个层次进行风土研究,研究贺兰山东麓产区的产品等级的风土特征,固化中国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质量风格,提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品等级的认知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3.3 建立宁夏葡萄酒质量风格数据库,提高等级认定的产品溯源识别的真实性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和市场等级的信誉和公信力,产品溯源的追踪变得越来越重要。产品质量风格数据库是产品市场等级溯源识别依据和佐证[16]。该数据库以产区地块、品种、年份、产品类型为因素,研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外观特征、香气特征和味感特征,建立化学风味指标数据库和质量指纹图谱库,研发灵敏度高、稳定性持久、准确度高和便捷性高的产品溯源图谱识别仪器,设计指示性指标判别葡萄酒类别和产品溯源的智能化软件系统,有效区分、判别葡萄酒的产地来源、产地酒、品种酒、年份酒,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等级的真实性,提高产区知名度[17]。

3.4 分级分类管理,快速推进等级评定工作

为了更好、更快的推动等级评定工作。该等级实施前,开展以下工作:①制定“分级管理、评星定级、分类监管、动态升降”的管理新机制,不断健全市场等级公信力[18];②开展全区葡萄酒区划工作,认定宁夏产区、次产区和小产区[19];③推动产区原产地保护工作开展[20],研究产区葡萄酒指纹图谱,确立使产区葡萄酒的特征,有利于评比和控制。

4 结语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在我国葡萄酒行业具有代表性,风土条件绝佳,产业基础扎实,要提高产区葡萄酒产品竞争力,必须对标国际质量诉求,但葡萄酒旧世界生产大国已有成熟质量体系,中国葡萄酒想实现近代的伟大复兴,亟需延伸质量内涵,分别从生产者和需求者提出产品质量等级和市场等级体系,并从基础层面成功地应用我国成熟地葡萄酒质量风格图谱技术,开发产区真实性识别技术与软件,实施“智慧葡萄酒产业”工程,打好组合拳。这是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突破,也是我国有别于世界葡萄酒行业现行做法和经验,可以抢占国际葡萄酒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扩大宁夏葡萄酒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提高产区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填补我国消费者心理内在需求的葡萄酒产品等级。推行我国葡萄酒等级分级,提出葡萄酒等级评定的有效办法,以等级导向生产,优质优价,全力促进产品市场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这才能在行业发展弯道发展中扭转被动局面,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全力提高我国宁夏乃至我国葡萄酒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贺兰山产区公信力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印象贺兰山
各石材产区政府和市场积极推出应对措施
澄海玩具产区:企业差异化发展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贺兰山岩画中原始体育活动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