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树立生态伦理观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2020-05-11成帅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农民意义

成帅

摘要 生态伦理观是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与生态环境共处时所明确的基本态度,包括人对生态环境的大致了解、对自然运作的把握以及对待自然的立场。在生态伦理观中,广大农民群众的表现则更加具体,这是一种敬畏自然、爱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

关键词 生态伦理;农民;农业;意义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8–0–02

Abstract Ecological ethics is the basic attitude of coexistence wi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including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grasp of the operation of nature and the position of treating nature. In the ecological ethics, the broad masses of farmers are more concrete, which is a correct concept of reverence for nature, care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ith nature.

Key words Ecological ethics;Farmers; Agricultural; Significance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8.054

我国为传统的农业国。现代化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当前很多农民的生态伦理观念相对比较落后,而农民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进行农民生态伦理观的研究迫在眉睫。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农民从事正确的生态行为,是农业健康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因素。树立农民良好的生态伦理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1 农民生态伦理观的演变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解决日常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都是从自然界中直接取得的。农民使用粗制的生产工具务农,农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受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的收成就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就能提高,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然趋势。农民内心对自然有两个态度:一是感恩,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另一个是对自然的畏惧,害怕大自然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古代农民认为人类应当和大自然和谐共生,且不可过多干涉自然,要遵从自然运作的规律。同时,也认为人类可以对自然进行适当的干预,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进行管制,以解决自然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逐步实现了当家做主,农民原有的生态伦理观念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1)人们开始了解并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到自然是有规律的,从而推翻了之前封建迷信的思想,自然不再充满神秘,大自然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发生了极大的改变。(2)新中国成立后,國内环境呈现出一片大好,出生率的高涨使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温饱问题,全中国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各项建设,同时人们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开始肆无忌惮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而工业近代化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达到了历史之最,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破裂。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迈进,人们开发资源的性质越来越恶劣,完全不顾及生态平衡。虽然资源的开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却变得不那么融洽。对于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陷入了沉思,思考到底该以什么方法才能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经过反复思考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最终得到了生态伦理观这一产物。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进一步加深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生态文明的生态伦理观念逐渐成型,中国社会踏上了生态文明起始的台阶。

2 树立生态伦理观对健康绿色农业的意义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关系老百姓的生计。农业是否健康稳定发展直接决定我国各项指标是否可以顺利完成。实现农业市场的平稳运行对国计民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各项指标的增长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都有着重大影响。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民的生态伦理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生态伦理观的树立有利于农业健康绿色发展

20世纪80年代,健康绿色发展这个词汇就开始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所谓健康绿色发展就是人们根据当前生态环境的大致情况,合理的生产劳动,在满足老百姓日常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后来,相关部门又研讨出了更加合理、更具有实操性的健康绿色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对农业良好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合理地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开采是实现绿色健康发展的良好保证;农业健康绿色发展是实现GDP平稳上升的重要条件;科技发展是绿色健康发展的内在推力;让资源细水长流,人民健康生活是绿色健康发展最终的目标。绿色健康发展战略在我国实现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的绿色健康发展[1]。

首先,强化农业生产者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正是因为这样,人类才会对生态环境有如此强烈的渴望,同时,自然对人类也有着强大的反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制约。就当前我国社会实际情况来看,创立并不断完善可以符合绿色健康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以及不断提高农民绿色健康发展农业意识,是实现农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其次,培育农民生态环保观念是实现农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我国农村的空气和河流等污染严重,尤其是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精力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的农田遭到污染。据有关机构公布,2012—2015年治理废气和废水污染的资金投入量越来越高。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利润违反环保规定所导致的。根据我国环保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有八千万亩以上的农村用地受到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污染,造成污染的农田不但会使农民的收成大幅减少,并且被农民精心浇灌出的作物也会受到污染物的侵害,变成有毒的农作物。

(2)我国森林覆盖面积相对较小,加之工业发展对林木的需求量大,无节制的乱砍滥伐使得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覆盖率大幅减少,引起了大范围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嚴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极大地削弱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功能,进一步加重了生态恶性循环[2]。

(3)耕地面积急剧缩减。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2016年末我国耕地面积是1.42亿 hm2。2015年由于建设用地、开发、结构化等因素的影响,全国耕地土地较上年约缩减了26.7万 hm2,经过多方位的努力初见成效,使耕地面积扩大了23.4万 hm2,总体上使耕地面积减少了3.27万 hm2。

2.2 生态伦理观念的培育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推进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市场自由竞争体制使很多企业都以价格为主导,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尽可能压缩成本,消费者需要的就是企业大力生产的,很多企业只注重眼前所获取的利润,并没有顾及后续带来的问题。这种行为完全没有为子孙后代着想,是非常自私的行为。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造就了我国生产单一的小农经济体制,这种传统结构激发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再加上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处于越来越紧缺的境地。当前,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让人与生态、资源和谐相处,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生态系统良好运作的基础上茁壮成长[3]。

农民在我国是数量最庞大的群体。在千年以来的农耕文化中,农民一直以土地的主人自居,用自己的劳动方式供给着自己的家人。因为对农民生态观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人与环境的问题,更能良好地解决隐藏在人与环境背后人与人的利益关系,让社会逐渐走向和谐,更是对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的积极响应。目前,我国是部分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并不能充分意识到农民生态观的具体内涵。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应该对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民加以正确引导,不断丰富宣传手段,采用农民容易理解、容易操作的方式进行宣传,充分发扬有关政府部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事方针。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还需要农民自身努力,加快自身思想的转变。目前,我国农民生态伦理观的树立才刚刚起步,树立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强化农民生态伦理意识是农村重要的奋斗方向,也是整个国家正在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春华.论新时期的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与道德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93–94.

[2] 周进珍.论大学的生态伦理教育策略[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4):55–60.

[3] 程文琴.关于我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7–8.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农民意义
耕牛和农民
有意义的一天
农民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广西百色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研究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